论文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民间组织大量涌现,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在中国迅速成长,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推进民主政治进程,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或政府系统,以及市场或企业系统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领域或民间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政治发展的关系,实质上是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之间的分布状态。经过近30年的改革,社会领域的自主性有了初步的发展,但政府依然掌控大部分的社会权力,经济领域也开始了向社会领域的渗透。中国公民社会在成长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外部制度环境如法律法规对民间组织的定性、双重分层管理体制、“半‘官’半民性”、民间组织实际存在形式、国家对民间组织财政支持不足、侵占慈善组织募捐空间等等,内部机制如民间组织的章程、决策机构、管理水平、人力资源状况、资金状况、合法性和公信度等等,对民间组织的发展都存在着严重的制约。这就迫切地需要采取一整套措施,优化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外部环境,完善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内部机制,利用法律、法规进行调控的宏观方式,运用现代化的工具,实现民间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不断拓宽民间组织活动的公共领域,加大民间组织对公共舆论的控制权,积极稳妥地引导民间组织活动。引导民间组织参政议政,是政治民主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方式。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引导民间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教育群众,增强群众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其主人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