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锌粉论文-季锦林,汤立新,李琛,李成未

纳米锌粉论文-季锦林,汤立新,李琛,李成未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锌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旋流反应器,纳米锌粉,转换率,停留时间

纳米锌粉论文文献综述

季锦林,汤立新,李琛,李成未[1](2013)在《纳米锌粉水解高效旋流反应器转化率和颗粒停留时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高效旋流反应器应用于纳米锌粉水解制氢实验系统中,在反应器内化学反应与气固分离同时进行,节省分离所需设备投资.研究表明:旋流反应器内固体颗粒在气流的强旋转力作用下,形成叁维两相湍流旋转流场,颗粒的随机运动提高了传热、传质速率;颗粒随着尺度的减小,反应速度加快,转化率提高;颗粒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随着入口处气速雷诺数的增加而延长,当雷诺数过小,流体达不到湍流状态,停留时间明显减小.(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王鹏,陈银,赵芳霞,张振忠,郑威[2](2012)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锌粉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行研制的高真空叁枪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设备,制备出平均粒径在30~45 nm的纳米锌粉。利用XRD、XRF、TEM以及Simple PCI软件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并从产率和粒径方面对纳米锌粉的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气的加入提高了熔体温度,增加了实际蒸发面积;等离子体产生的过冷度,以及由于循环风量的增加而加剧锌蒸气分子的碰撞形成的过冷度,保证了锌蒸气细小晶核的形成。(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桂阳海,谢长生,张勇,徐甲强,王焕新[3](2008)在《微/纳米锌粉两步氧化法制备ZnO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在乙醇溶剂中以H2O2预氧化微/纳米锌粉,再在较高温度下热氧化的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ZnO粉末。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对制备产物进行了相关表征。根据PBR金属氧化理论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了微/纳米锌粉不同的氧化生长机制,并建立了微/纳米锌粉的晶体生长模型。(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谢学兵,陈国需,孙霞,朱德振,白钰[4](2008)在《纳米锌粉的摩擦自修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纳米Zn作为添加剂加入350SN基础油中,在WMW-1P立式多功能试验机上考察纳米Zn对磨损表面的修复作用,并探讨了摩擦条件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Zn添加剂对磨损表面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其修复性能受摩擦条件的影响。在适当的摩擦条件下,试环有明显的增重,修复后磨痕表面粗糙度降低了13.5%,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表明磨痕表面覆有一定厚度的金属Zn层,其质量分数为97.68%。(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08年06期)

胡栋,薛米安,吴旌贺,叶松,李成兵[5](2008)在《冲击波作用下含纳米锌粉RDX的快速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激波管实验测出了RDX及RDX和纳米锌粉部分反应产物NO_2、H、C_2、O、CO、CH_2O、CO_2、H_2O和ZnO的出现时间及辐射强度,结果表明:在每发实验中NO_2均是首先出现的,和文献中的理论计算结果符合的较好。少量纳米锌粉参与反应缩短点火延迟时间20%左右,激波传播速度和爆炸温度分别增加两倍和叁倍多,有效的增强了RDX的爆炸效能。研究了CO_2、H_2O和O_2在纳米锌粉对RDX快速催化反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少量O_2使RDX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了30%左右;H_2O的作用不明显;少量CO_2使点火延迟时间延长了30%左右,产物辐射强度随着CO_2的增加而减少,实验表明:纳米锌粉和O_2的反应是主要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05-09)

丁浩冉[6](2008)在《纳米锌粉制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氢能将成为能源发展的历史必然。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与专业技术不断交叉结合,在诸多领域都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能。在氢能开发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也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巨大的潜力。纳米锌粉制氢具有叁点优势: (1)纳米颗粒的小尺寸效应和高的表面积,可降低反应温度,提高反应速率;(2)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可促进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有利于发生完全或近乎完全的氧化作用; (3)纳米颗粒在气流中易于夹带,可以简单、连续且可控地进出料,有利于工业化应用。利用纳米锌粉的独特优势设计制氢方案:利用滚压振动磨制备片状纳米锌粉,使其在较低温度下与水蒸气接触反应,水分子中的氧与纳米锌粉结合生成氧化锌,同时生成氢气。首先设计出一套简易的试验装置进行可行性试验,对纳米锌粉与水蒸气接触、发生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采样和气相色谱检测,确认是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氢气。对固体产物进行透射电镜分析,观察形貌特征和颗粒大小;用能量发射谱仪检测能量发射谱图,分析固体产物所含元素,确认是否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氧化锌。可行性试验经确认后,开始对纳米锌粉制氢的水解反应进一步研究,例如:研磨时间、氩气流量和反应温度对纳米锌粉制氢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滚压振动磨研磨11h的纳米锌粉,在氩气流量为5L/min时,反应温度为275℃时与水蒸气接触,发生水解反应制取氢气的效果最好。在反应第20分钟时实际的氢气生成速率约可达178ml/min,远高于国外文献中的最高氢气生成速率1mg/min,即11.2ml/min。在纳米锌粉制氢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问题,设计出适合纳米锌粉制氢水解反应的旋转流场反应器,并实际地操作应用以验证其性能。结果表明,旋转流场反应器大大缩短了水解反应的时间,纳米锌粉转化率亦可达89%左右。说明旋转流场反应器实现了纳米锌粉与水蒸气的快速而充分的接触,有利于纳米锌粉制氢反应的发生,针对旋转流场反应器提出了可能的优化方向以及与太阳能结合的潜力,为纳米锌粉制氢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期刊2008-01-01)

王天成,汪冰,丰伟悦,贾光,赵宇亮[7](2006)在《纳米锌粉对小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纳米锌粉(Nano-Zinc,N-Zn)对小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以5g/kg剂量N-Zn或微米锌粉(Micro-Zinc,M-Zn)一次经口对小鼠灌胃染毒,14d后处死,探讨N-Zn对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Zn染毒小鼠血红细胞比积(HCT)和血红素(HGB)明显降低,红细胞分布宽度系数(RDW-CV)和血小板(PLT)数明显升高(P<0·05);N-Zn染毒小鼠血PLT和HCT明显高于M-Zn染毒组(P<0·05);M-Zn染毒小鼠血HCT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血常规检查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Zn和M-Zn染毒小鼠叁组间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大剂量N-Zn急性染毒可引起小鼠血HGB、HCT、RDW-CV和PLT的明显变化,其对HGB、RDW-CV和PLT的影响明显强于M-Zn,以上指标的变化可能与贫血有关;但N-Zn和M-Zn均对小鼠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周华江,王树林,邓彬,陈新龙[8](2005)在《片状纳米锌粉的振动磨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桶体容积为2.5 L的高效振动磨,以平均粒径为3μm的高纯锌粉(锌含量不低于95%)为原料,以3.3%硬脂酸为分散剂,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研磨加工,制备出片状纳米锌粉,并进行了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片状纳米锌粉平均粒径在10 nm以下,晶面间距为0.21 nm,结晶程度良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5年09期)

张晶,杨新岐,姜海龙,孙莉[9](2005)在《应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的粉末渗锌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末渗锌过程是一种固态扩散反应,具有扩散速度慢、冶金反应时间较长的局限性,为此通过改变渗剂的尺寸将其升级到纳米量级,研究了使用纳米锌粉及稀土后对传统粉末渗锌工艺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组成的渗剂对渗锌过程及渗层性能有较大改善作用,其结果为研制开发一种新型低能耗、高效率的粉末渗锌工艺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表面工程》期刊2005年03期)

张继辉,陈国需,杨汉民,邵海勇[10](2004)在《纳米锌粉自修复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球磨法制备了纳米锌粉并在HQ-1高速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纳米锌粉有明显的修复和减摩效果。影响纳米锌粉自修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转速、浓度、时间和负荷。(本文来源于《合成润滑材料》期刊2004年01期)

纳米锌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自行研制的高真空叁枪直流电弧等离子体蒸发金属纳米粉体连续制备设备,制备出平均粒径在30~45 nm的纳米锌粉。利用XRD、XRF、TEM以及Simple PCI软件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成分、形貌和粒径分布进行表征,并从产率和粒径方面对纳米锌粉的制备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气的加入提高了熔体温度,增加了实际蒸发面积;等离子体产生的过冷度,以及由于循环风量的增加而加剧锌蒸气分子的碰撞形成的过冷度,保证了锌蒸气细小晶核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锌粉论文参考文献

[1].季锦林,汤立新,李琛,李成未.纳米锌粉水解高效旋流反应器转化率和颗粒停留时间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王鹏,陈银,赵芳霞,张振忠,郑威.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锌粉及机理[J].铸造技术.2012

[3].桂阳海,谢长生,张勇,徐甲强,王焕新.微/纳米锌粉两步氧化法制备ZnO的机理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8

[4].谢学兵,陈国需,孙霞,朱德振,白钰.纳米锌粉的摩擦自修复研究[J].润滑与密封.2008

[5].胡栋,薛米安,吴旌贺,叶松,李成兵.冲击波作用下含纳米锌粉RDX的快速反应特性[C].第十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6].丁浩冉.纳米锌粉制氢的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08

[7].王天成,汪冰,丰伟悦,贾光,赵宇亮.纳米锌粉对小鼠血常规和凝血指标的影响[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

[8].周华江,王树林,邓彬,陈新龙.片状纳米锌粉的振动磨制备与表征[J].机械工程材料.2005

[9].张晶,杨新岐,姜海龙,孙莉.应用纳米锌粉及稀土的粉末渗锌技术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5

[10].张继辉,陈国需,杨汉民,邵海勇.纳米锌粉自修复性能的研究[J].合成润滑材料.2004

标签:;  ;  ;  ;  

纳米锌粉论文-季锦林,汤立新,李琛,李成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