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宜章县东南隅,属南岭山地,系骑田岭北支。作者从2006年4月到2007年7月止,共计对莽山进行了8次调查,经调查统计,在莽山共采集到叶蜂5科59属131种(包括亚种),其中有33个新种,2个中国新纪录种,21个湖南新纪录种。本文描述8个新种:长颊黑毛三节叶蜂Arge dolichogenata Wei et Nie, sp. nov.;黑毛截唇三节叶蜂Arge nigropilosis Wei et Nie, sp. nov.;短顶细锤角叶蜂Leptocimbex brevivertexis Wei et Nie, sp. nov.;南方钩瓣叶蜂Macrophya southa Wei et Nie, sp. nov.;光额横带叶蜂Tenthredo nitidifrontalia Wei et Nie, sp. nov.;聂氏狭腹叶蜂Athlophorus niemeiae Wei et Nie, sp. Nov.;黑胫隐斑叶蜂Lagidina pieli nigrotibialis Wei et Nie, spp. nov.;中华旖蔺叶蜂Erythraspides sinica Wei et Nie, sp. nov.。模式标本均存放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实验室。经过叶蜂类昆虫物种多样性大小及其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不同月份的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4月>6月>7月>5月;不同月份的优势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5月>7月>6月>4月;不同月份的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6月>4月>7月>5月。不同海拔的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600~900)m>(900~1,200)m>(1,200~1,500)m>(300~600)m>1,500 m以上;不同海拔的优势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500 m以上>(300~600)m>(1,200~1,500)m>(900~1,200)m>(600~900)m;不同海拔的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为:1,500 m以上>(600~900)m>(300~600)m>(1,200~1,500)m>(900~1,200)m。不同植被类型的叶蜂群落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及山地矮林带;优势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高山灌丛及山地矮林带、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林带;均匀度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高山灌丛及山地矮林带、常绿阔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常绿阔叶与落叶混交林带。叶蜂群落沿海拔梯度的β多样性指数最大,即沿海拔梯度的物种替代速率最快,沿时间梯度的β多样性次之,而沿植被梯度的叶蜂群落变化最小。这些结果说明:(1)叶蜂群落组成受海拔影响很大,不同海拔叶蜂物种有明显不同;(2)叶蜂群落的发生也具有较强的季节性,这可能是因为叶蜂所需的食物与其所生存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有关:(3)植被对叶蜂群落组成的影响不如海拔和时间明显。根据Jaccard(1901)提出的二元相似性系数公式可以清楚的看出,湖南莽山与广西猫儿山叶蜂相同的已知种类的相似性系数最大,湖南莽山与大别山叶蜂相同的已知种类的相似性系数次之,大别山与广西猫儿山叶蜂相同的已知种类的相似性系数最小。莽山叶蜂已知种类的区系分析中,东亚型121种,占92.37%;广布型5种,占3.81%;东洋+东亚型3种,占2.29%;东洋型2种,占1.53%。由此可见,湖南莽山叶蜂已知种类的区系以东亚型成分占绝对优势。在东亚型成分中,中国南部分布54种,占44.61%;湖南分布22种,占18.17%;中国分布19种,占15.71%;东亚广布17种,占14.06%;南岭分布9种,占7.45%。由此可见,莽山叶蜂已知种类东亚型成分中又以中国南部分布种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