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专制与秩序——大一统国家形成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外政治制度
作者: 方卿
导师: 曹沛霖
关键词: 大一统,国家,专制,秩序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之时,中国的国家形态也就从大一统国家转向了民族国家,而回溯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则封建国家的身影又依稀可见。处身封建国家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大一统国家,化身泱泱中华屹立两千余年,其坍塌波及国家形态的转型,对现时的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地,封建国家的社会构造和政治建筑夷为平地,也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廓清了庭除。 作为描述性概念,大一统国家的表征已然众所周知,它是疆域、制度、权力和思想统一的结晶。这种统一在封建时代只存在于国家的理想中,其隙地所在多有、封国相对独立、世族权力分享的现状却总是侵蚀着国家观念的统一向度。当封建国家在春秋十二诸侯和战国七雄的攻伐中即将谢幕时,宗法体系的自我放逐最终宣告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的统治正当性的沦丧,逸身宗法体系的统治正当性最终在政治权力本身中找到了新的歇息地,从而引发了集权的自我完成过程,其完成标志亦即君主专制。在收集统治正当性的过程中,君主专制发现了重建社会秩序带来的政治权力提升良机,君主专制遂在大一统观念的支持下,通过制度创新达成了大一统的宏愿,国家在大一统中步入了新的形态,社会也在大一统中获得了安宁。 本文以五个篇章来探讨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上述基本逻辑。第一章阐述周代封建后形成的社会结构和国家观念,认为周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导致族群观念对国家观念的渗透,也使得政治上世族支配因而权力分化,社会上世族层层节制因而秩序井然。第二章阐述历春秋战国之世,周代封建的政治地理分散结构被打破,从而引发了社会意识中大一统观念的形成,其共性为对疆域大一统的追求,其分歧则在疆域大一统之后的国家形式选择上。第三章分述战国时代针对疆域大一统而提出的国家形式设想,认为其总合意在恢复封建,作为其总括的封建制以此构成了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替代选择。第四章回溯大一统国家形式的诞生,以此阐明在郡县制这一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支柱稳定下来后,前述替代选择已经丧失了取大一统国家形式而代之的历史契机。第五章细察官僚制和郡县制等大一统国家制度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在封建秩序的崩溃中探寻专制与秩序得以斗榫合缝的机缘。 因是之故,本文的基本结论即: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为知识体系、制度体系和社会体系合力促成,其中,制度体系乃是君主专制的浮面,而知识体系中的大一统观念所反映的正是社会体系对秩序的追求,专制与秩序的合榫构成了大一统国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论文目录: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基调与基本思路
三、大一统国家释义
(一)、大一统的今义和本义
(二)、作为国家形态的大一统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从历史研究法到历史政治学
第一章 族群关系与“华夏”观念的产生
一、古史多元观与周行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
(一)、古史多元观的形成及其对殷周族群研究的影响
(二)、族群的点状分布与周行封建对族群的重叠性再组织
二、族群关系与国家观念的萌芽和演化
(一)、族群关系与殷商的国家观念
(二)、周初封建对国家观念的继承及影响——“华夏”观念的产生
第二章 “中国”:大一统观念的产生
一、从“华夏”观到“中国”观
(一)、人口蕃衍与“国人”族群观念的淡化
(二)、地域合一与华夏观念的对象置换
(三)、地域合一、民族意识与大一统国家观念的兴起
二、大一统观念的话语表达与实际行动
三、大一统观念的共识与分歧
(一)、疆域统一:大一统观念的共识
(二)、国家形式:大一统观念的分歧
第三章 封建制: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替代选择
一、还原型周封建与放大型周封建
二、五服制与九服制
三、九州制
四、配合封建的新职官体系
五、明王之治与小国寡民
六、分疆裂土:替代选择的本质属性
第四章 郡县制:大一统国家形式的支柱
一、春秋时代的县
二、官僚制:郡县制的前提
三、郡县制:封建制的终结
第五章 大一统:在专制中重建秩序
一、封建时代与世族支配
(一)、“封建社会”辨析
(二)、封建时代的世族支配
二、封建秩序崩溃及其后果
三、大一统:在专制中重建秩序
结论 大一统国家成因之综合剖析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 欧阳向英.北京师范大学2003
- [2].当代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与伦理重建[D]. 肖明.复旦大学2006
- [3].论政治责任[D]. 张贤明.吉林大学1999
- [4].寻求发展与稳定的平衡[D]. 孟军.浙江大学2008
- [5].伯特兰·罗素的政治思想研究[D]. 曹晗蓉.浙江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专制主义的政治学分析[D]. 王义保.吉林大学2008
- [2].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 胡位钧.复旦大学2003
- [3].中国政治发展的经济逻辑[D]. 张熹珂.复旦大学2004
- [4].政府职能、国家权力与社会发展[D]. 董亚炜.复旦大学2005
- [5].组织资本与政党延续[D]. 郑长忠.复旦大学2005
- [6].当代自由主义宪政的困境与伦理重建[D]. 肖明.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