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控制系统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振动控制系统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型挖掘机,驾驶室,减震器,固有频率

振动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1](2019)在《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挖掘机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振动剧烈问题,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前6阶刚体模态及能量解耦率。通过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开发了减震器的优化设计程序,以第6阶模态频率及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减震器的动刚度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比了减震器改进前后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第6阶模态频率由21.13Hz提高为27.93Hz,振动加速度RMS值由0.497g降低为0.19g,降幅达61.7%,验证了建模与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曹浩,张伟伟,文立华,王志杰,赵昌利[2](2019)在《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降低鱼雷动力系统噪声水平,文章对鱼雷动力系统的振动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分析了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整机隔振技术、液流管路振动抑制技术以及装配工艺技术在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工程上的应用,指出了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方向:设计层面,从以往解决结构强度、刚度为主的设计方法转换为以结构动力学为牵引,以实现低噪声、大推比的动力系统为目标的设计方法;隔振层面,从以往的单点局部隔振向整机隔振与液流管路振动抑制方向发展;装配调试层面,装配工艺控制日益成为影响振动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所述内容可为研制具有较低噪声水平的鱼雷动力系统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下无人系统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立涛[3](2019)在《基于改进PID技术的电子通信设备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常规PID控制技术对电子通信设备的振动控制误差大、收敛速度慢,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为此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PID技术的电子通信设备振动控制系统。系统硬件采用可编程的PID逻辑芯片作为主控芯片,优化设计了功率放大器,建立了通信模块与主控模块,增加了控制指令的输出接口;系统软件为核心设计部分,利用PID技术,确定电子通信设备的基本控制参数,并生成模糊控制规则,同时改进PID控制算法,简化计算步骤,完成通信设备的振动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PID技术的控制系统进行电子通信设备的振动控制,比传统系统的收敛速度高1 000 Hz/ms,且控制误差极低,具有很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9期)

苏宏健,廖仲翔,欧阳晨晖,刘学文[4](2019)在《某车型动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车型动力系统冷机怠速抖动剧烈的问题,应用拉格朗日运动微分方程,建立了动力系统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得到动力系统的刚体模态频率,通过分析得出悬置系统设计的合理性,排除了刚体模态共振的可能。利用试验诊断方法,分析了发动机标定参数的影响,识别了关键参数并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前后振动进行了对比测试,故障频率振动幅值大幅下降,验证了建模、分析及测试诊断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王茵,吕长飞[5](2019)在《磨削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磨削常做为工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其几何误差和表面完整性等加工质量要求很高,磨削振动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者对探测和避免此动态过程进行了研究以消除砂轮磨损和提高工件加工质量,运用砂轮与工件间周期性的分离或者跟随工件速度周期性的振动来实现磨削振动控制的可行方法尚未可见。本文作者对磨削振动进行了研究,基于对磨削低碳钢和硬化钢的磨削力进行实验检测,设计了一套闭环控制器,实现对工件振动的控制。并通过普通磨削过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此控制器对磨削振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3期)

沈刚,芮光超,张明飞,李戈,汤裕[6](2019)在《并联驱动电液系统振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并联驱动电液系统的内力耦合问题,建立了振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干扰耦合的产生原因。利用自由度分解实现了多个激振器的独立控制,通过内力反馈解耦控制消除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耦合内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叁状态控制器对系统进行加速度闭环控制,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引入前馈逆模型控制策略拓展系统频宽,利用并联驱动电液试验台对振动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证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振动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邱凡[7](2019)在《戴纳派克震撼推出Seismic智能振动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振动控制系统Seismic,再次将振动压实技术提升至全新的高度。作为振动压实技术的创立者,戴纳派克从未停止对高科技施工技术的追求。在不久前的慕尼黑宝马展期间,戴纳派克震撼推出划时代的智能振动控制系统Seismic,再次将振动压实技术提升至全新的高度。多年来,在土壤压实作业中,土壤和压路机始终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得益于戴纳派克研发团队的不断钻研探索,我们认识到土壤压实作业中,土壤和压路机钢轮实际上可协调统一为同一工作体系。戴纳派克Seismic系统应运而生,其通过自动检测不同土壤的独特固有频率,并以之为依据准确地应用正确振动能量进行压实。(本文来源于《今日工程机械》期刊2019年03期)

张瑜[8](2019)在《基于DSP的角振动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态扭矩传感器校准仪是用于校准扭矩传感器的装置,而角振动系统为校准仪提供变化的角加速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角振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了校准仪的整体性能。本文针对单轴的角振动伺服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以双DSP加CPLD为核心的控制板卡,并引入自抗扰控制,对其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降低了正弦振动时的波形失真度。硬件平台的精度会决定整个系统能实现的最高精度,根据实际需求,自行完成了控制板卡设计,该控制板卡利用模拟电压作为系统的输出控制量,利用CPLD采集高精度的光栅编码器信息作为系统的反馈。使用增量式光栅的角位置信息再进行微分,由此获得的角速度信息误差较大,本文使用基于动态测速周期的MT测速法,并对该改进后的测速方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双DSP分别是指主控DSP和从处理DSP,令主控DSP集中完成控制相关的工作,从处理DSP完成外围与上位机的网口通信。使用时间驱动和中断驱动的方法保证主控DSP工作的周期性和实时性,利用双口RAM的旗语和邮箱逻辑功能完成主从DSP间指令数据的传输。本文通过理论方法建立了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接着针对其中的未知参数,对被控对象进行系统辨识,多次测量其阶跃响应建立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合适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本文对抑制干扰能力强的自抗扰算法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其控制参数过多的缺点,进行了调参的优化设计,同时针对系统的需求,优化改进了自抗扰控制器的结构。利用MATLAB对优化后的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了优化后的自抗扰控制器的优良效果。最后,搭建了整体控制系统的实验装置,测试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模块,并对整体的控制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角振动控制系统在定位时误差小于8角秒,正弦振动时波形失真度小于2%,能够满足各项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赖俊杰,浮洁,白俊峰,杨泽宁,代镇宇[9](2019)在《精密加工平台隔振系统多频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精密加工与精密测量等技术的发展,微振动对加工精度和测量灵敏度的影响变得十分突出;传统的被动隔振器由于结构和参数固定,不能满足复杂激励环境下的隔振要求;主动隔振能量消耗大,且高频易失稳;以磁流变弹性体为代表的半主动控制技术不仅具有功耗低、稳定性好等特点,还能根据外界激励变化实时调节参数,成为振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精密加工平台系统中存在的多频振动问题和隔振系统的非线性,提出采用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和分频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磁流变弹性体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适用于磁流变弹性体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条件,针对多频振动设计不依赖于系统模型的分频模糊控制器。通过控制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与常规模糊控制器相比,所提方法对多频振动具有更好的抑制。(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10](2019)在《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升斜拉索的减振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旋转式电磁能量回收技术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其主要由电磁调节式MR阻尼器、能量回收电机(永磁旋转式发电机)以及直线-旋转运动转化机构(滚珠丝杠)等组成,滚珠丝杠将拉索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式发电机转子的正反向转动,发电机回收的振动能量可为MR阻尼器的励磁线圈供电。除MR阻尼器直接耗能外,能量回收电机自身作为电磁阻尼器也参与耗能。模型斜拉索减振试验结果表明: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安装在斜拉索相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产生耦合、干扰效应,斜拉索减振效果恶化;当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分别安装在斜拉索不同端时,MR阻尼与电磁阻尼则产生耦合、协同增效作用,斜拉索减振效果将得到提升。MR阻尼器与能量回收电机位置与参数匹配合理的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可为斜拉索减振提供新技术与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0期)

振动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降低鱼雷动力系统噪声水平,文章对鱼雷动力系统的振动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分析了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整机隔振技术、液流管路振动抑制技术以及装配工艺技术在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工程上的应用,指出了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领域的发展方向:设计层面,从以往解决结构强度、刚度为主的设计方法转换为以结构动力学为牵引,以实现低噪声、大推比的动力系统为目标的设计方法;隔振层面,从以往的单点局部隔振向整机隔振与液流管路振动抑制方向发展;装配调试层面,装配工艺控制日益成为影响振动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所述内容可为研制具有较低噪声水平的鱼雷动力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J].建筑机械.2019

[2].曹浩,张伟伟,文立华,王志杰,赵昌利.鱼雷动力系统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研究[J].水下无人系统学报.2019

[3].王立涛.基于改进PID技术的电子通信设备振动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4].苏宏健,廖仲翔,欧阳晨晖,刘学文.某车型动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与振动控制[J].装备制造技术.2019

[5].王茵,吕长飞.磨削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J].机床与液压.2019

[6].沈刚,芮光超,张明飞,李戈,汤裕.并联驱动电液系统振动控制策略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7].邱凡.戴纳派克震撼推出Seismic智能振动控制系统[J].今日工程机械.2019

[8].张瑜.基于DSP的角振动控制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9].赖俊杰,浮洁,白俊峰,杨泽宁,代镇宇.精密加工平台隔振系统多频振动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9

[10].汪志昊,寇琛,许艳伟,郜辉.自供电MR阻尼器复合减振系统对斜拉索振动控制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标签:;  ;  ;  ;  

振动控制系统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