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视角下基于相似性隐喻的相异性研究

概念整合视角下基于相似性隐喻的相异性研究

论文摘要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隐喻的研究进入认知阶段。认知语言学家们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他们一致认为,相似性是隐喻重要的工作机制,但对相异性研究甚少。概念整合理论是当代阐释隐喻构建和理解极具影响力的理论。该理论的单边网络模式及双边网络模式能清楚地解释相异性对隐喻理解的作用。本论文尝试以概念整合为理论框架,结合具体的案例阐释基于相似性基础上的相异性对隐喻理解过程的作用。本论文认为隐喻的理解以相似性为基础,但基于相似性基础上的相异性(以下简称相异性)对隐喻理解也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隐喻的理解是一个异中求同,同中存异的过程。概念整合的单边网络和双边网络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从统一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以相似性为基础,隐喻的理解越来越多地来自于基于人类共有经验或共有知识结构的两空间相异性结构的提取与整合。具体地说,单边网络隐喻推理直接源于两空间基于人类共有经验或共有知识结构的相似性,是一种同化融合的过程。即类比推理以人类共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是源域的意象图式向目标域的投射,并且与目标域的结构保持一致。因此相似性是一种抽象的结构。但单边网络隐喻的最终理解来自于层创结构,即来自于源域TF层面结构及来自于目的域不同于源域的TS层面的结构的整合。而以个人经验或在线语境为基础的相似性对双边网络隐喻的理解起关键的作用,但双边网络隐喻推理及最终理解来自于层创结构,此结构实际上是来自于两空间基于人类共有经验或共有知识结构的相异性结构的整合。因为,第一,根据人类共同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两输入空间因差异性太大而几乎无法提取相似性。即使存在共享结构,不同于单边网络隐喻,此结构本身并不能推导出隐喻的意义。第二,以个人经验或在线语境为基础的相似性是异化融合的产物。异化融合使目的域拥有了源域的某些特点,而这些特征与目的域的已有结构相冲突。因此,类比推理以基于人类共有经验或共有知识结构的相异性为基础。第三,此相似性本身也不能推导出隐喻的意义,隐喻的推理及最终理解来自于此结构与目的域的其他结构整合形成的层创结构。整合空间的新结构与人们对目的域共有的知识结构相冲突。正是这种不协调诱发隐喻受众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获得了对隐喻的最终理解。显然层创结构实际上是基于人类共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源域和目标域的相异性结构的整合。第四,有的双边网络隐喻理解完全以相异性为基础。此外,隐喻的相似性是一种基于经验的心理相似性,并且相似性的抽取取决于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双边网络隐喻的源域通过异化融合赋予目的域的特点是暂时的,在线的,是以说话者的个人经历及当时语境为基础的。事实上,不同的隐喻受众的经历,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因此,在阐释同一隐喻的过程中,隐喻受众的相异性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映射,投射,组合,完善,拓展,从而,隐喻的理解过程会有或多或少的不同。并且,隐喻的理解过程也是一种欣赏过程。古今中外的隐喻大师们从来没有否认过隐喻的修辞效果。隐喻所带来的生动的修辞效果来自于双重影像,即两空间投射到合成空间相异性结构的并置。两空间相异性越大,修辞效果越大。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List of Figures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Purpose of the Study and Research Questions
  • 1.2 Methodology of the Study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of Metaphor
  • 2.1 Studies on 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1.1 Foreign Studies on 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1.2 Chinese Studies on 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2 Studies on Dis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2.1 Foreign Studies on Dis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2.2 Chinese Studies on Dissimilarity of Metaphor
  • 2.3 A Brief Evaluation
  • Chapter Thre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 3.1 Key Notions
  • 3.3.1 An Organizing Frame
  • 3.1.2 TF, TS and TI
  • 3.2 The Network Model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 3.3 Types of Integration Network
  • 3.4 General Features of Blending
  • 3.5 Optimality Principles
  • Chapter Four Single-scope Networks and Dissimilarity of Metaphor
  • 4.1 Integration of the Dissimilarity Structures at TF, TS Levels
  • 4.1.1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One
  • 4.1.2 The Analysis of Dissimilarity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One
  • 4.2 Integration of the Dissimilarity Structures at TF, TS and TI Levels
  • 4.2.1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Two
  • 4.2.2 The Analysis of Dissimilarity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Two
  • Chapter Five Double-scope Networks and Dissimilarity of Metaphor
  • 5.1 Integration of the Dissimilarity Structures at TF, TS and TI Levels
  • 5.1.1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Three
  • 5.1.2 The Analysis of Dissimilarity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Three
  • 5.1.3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Four
  • 5.1.4 The Analysis of Dissimilarity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Four
  • 5.2 Metaphors Depending on Salient Differences of Two Inputs
  • 5.2.1 Common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Five
  • 5.2.2 The Analysis of Dissimilarity of the Metaphor of Case Five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Findings of the Study
  • 6.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相关论文文献

    • [1].父子(女)间面孔相似性的进化适应机制及其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 2020(03)
    • [2].隐喻相似性的认知构建[J]. 学术交流 2016(12)
    • [3].浅述隐喻视角下中西文化的相似性[J]. 英语广场 2016(08)
    • [4].基于一类支持向量机的快速人脸相似性学习[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5].相似性科学浅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3)
    • [6].搜索图片也要讲相似性[J]. 电脑迷 2009(22)
    • [7].寻找遥远的相似性[J]. 语文月刊 2020(09)
    • [8].感知到亲子间面孔相似性对亲子虐待的影响:一个双重调节模型[J]. 心理科学 2019(06)
    • [9].一种基于协同过滤和混合相似性模型的推荐算法[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20(03)
    • [10].论数学的相似性教学[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14(06)
    • [11].普通法类比推理:概念、相似性标准与说理过程[J]. 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 2011(00)
    • [12].山寨产品/真品相似性评价与山寨产品购买意愿[J]. 管理学报 2012(09)
    • [13].人格相似性与关系质量的关系:单向视角[J]. 心理学探新 2011(02)
    • [14].一种新的加权功能相似性算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0(03)
    • [15].特征相似性和因果解释在归纳推理中的整合[J]. 心理科学 2010(06)
    • [16].语言中的相似性[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01)
    • [17].隐喻相似性的认知构建[J]. 知与行 2017(01)
    • [18].关于利用建筑与城市相似性的设计方法分析[J]. 四川水泥 2016(04)
    • [19].基于相似性随时间衰减的矩阵分解算法[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6(07)
    • [20].竞争相似性衡量模型[J]. 科技与管理 2013(04)
    • [21].灰色相似性栽培理论在杂交稻宜香481配套栽培中的应用[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7)
    • [22].父母-子女人格相似性对教养行为与青少年抑郁关系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5)
    • [23].基于运动相似性的仿人机器人上阶梯行走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
    • [24].浅析西门庆和宋思明形象的相似性[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2)
    • [25].一种基于节点局部相似性的复杂网络链路预测算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20(05)
    • [26].基于趋势相似性特征的异常工况监测方法研究[J]. 自动化仪表 2020(02)
    • [27].用户与项目语义相似性填充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J].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2020(02)
    • [28].基于网络嵌入与转移相似性的链路预测研究[J].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8(12)
    • [29].师徒间相似性对师傅指导意愿的影响[J]. 心理学探新 2018(06)
    • [30].基于文本内容相似性的网络用户群分析[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标签:;  ;  ;  ;  ;  

    概念整合视角下基于相似性隐喻的相异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