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论文摘要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泌尿生殖道的Ct感染,除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NGU)外,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增加,其中Ct所致的NGU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9300万新发病例,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泌尿生殖道Ct感染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一大问题。治疗Ct感染的主要药物是抗菌药,以往认为抗菌药有超过90%的治愈率,但目前临床治疗Ct感染失败的报道愈来愈多。治疗失败不仅与病人年龄、治疗期间性交活动导致再感染有关,而且也和患者依从性、药物生物利用度、Ct载量等因素有关。而更为重要的是临床株中耐药菌株常导致治疗失败,甚至形成持续感染状态,造成感染长期不愈。随着抗菌药的不断更替和合理使用的加强,Ct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也不断发生着变化。Ct抗菌药敏感性试验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虽然已经发展了许多药敏检测方法,但是由于Ct生长周期长、培养要求高、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敏感试验多比较繁琐、耗时,至今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可以用于测定Ct药物敏感性。目的:通过细胞培养法分离得到Ct临床株,并测定10种常用抗菌药在体外对Ct的抗菌能力,了解本地区性病门诊Ct药物敏感情况,并探讨Ct药敏的变迁及临床疗效与实验结果的关系。在Ct E型标准株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应于我所实验室的成熟可行的Ct临床株培养筛查方法和药敏试验方法,并保留Ct临床株,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药敏试验,为耐药机制的研究筛查耐药菌株。方法:收集了2005年4月-2007月3月期间到天津市性传播疾病研究所门诊就诊患者的尿道或宮颈拭子19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采集标准,并记录其临床相关资料。试验以Ct E型标准株培养为基础,采用McCoy对临床标本的进行培养,所有临床株进行二代盲传培养,对二代后阳性的标本继续传代培养。90%以上McCoy细胞形成包涵体的阳性标本扩大样本量并冻存于-80℃冰箱中备用。采用培养液倍比稀释法利用96孔板测定Ct的药物敏感性。首先使用Ct E型标准株探索药敏实验条件。先确定能引起90%以上细胞感染的Ct接种量;抗菌药的工作浓度参照文献,以文献推荐浓度为中间浓度,将10种常用抗菌药: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设六个等比稀释浓度。将在生长培养液中传代数次的McCoy细胞接种于96孔板37℃、5%CO2条件下孵育18~24小时,形成致密单层的细胞,按接种量加入Ct菌液,离心、去上清、加入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的衣原体感染液,并设立阴性、阳性对照,同前条件孵育48小时后,经碘染色后镜下观察结果。镜下未见有Ct包涵体形成的最小稀释浓度为MIE即最低抑菌浓度。将试验结果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首先培养临床标本194例共得到52例阳性临床株,阳性率约为26.8%。其中90%以上的细胞形成包涵体的标本有23株。对这23株标本进行药敏测定显示:红霉素的MIC范围为0.125~2μg/ml;克拉霉素的MIC范围为0.004~0.064μg/ml;阿奇霉素的MIC范围为0.0313~1μg/ml;四环素的MIC范围为0.040~0.625μg/ml;多西环素的MIC范围为0.015625~0.125μg/ml;米诺环素的MIC范围为0.002~0.128μg/ml;左氧氟沙星的MIC范围为0.0625~0.5μg/ml:司帕沙星的MIC范围为0.016~0.128μg/ml;莫西沙星的MIC范围为0.015~0.24μg/ml;利福平的MIC范围为0.001875~0.03μg/ml.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包涵体形态学发生改变,失去了正常的椭圆形,并且数量减少。试验筛查到8例红霉素的耐药菌株。结论:1、成功地摸索出临床株Ct培养的方法,并提高了阳性率;保留下临床菌株,为Ct的其它相关研究奠定基础。2。成功的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实验室的Ct药敏研究;并筛查到8例红霉素耐药菌株证明了天津临床上已出现了对红霉素的耐药3.试验药敏结果和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 综述
  • 综述正文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膜状态变异链球菌临床株合成胞外多糖能力的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03)
    • [2].红色荧光金葡菌假体感染临床株的构建[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02)
    • [3].宁波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肠毒素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 疾病监测 2015(09)
    • [4].我国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基因型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09(09)
    • [5].四种中药水煎剂对大肠埃希菌产酶临床株体外抗菌实验[J]. 实用医技杂志 2008(27)
    • [6].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46基因多态性研究[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09)
    • [7].13468株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临床药敏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20(11)
    • [8].中草药对MRSA临床株的抑菌作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08(10)
    • [9].色氨酸缺乏及外源性吲哚对沙眼衣原体生长的影响[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1)
    • [10].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新生隐球菌基因多态性研究[J]. 微生物与感染 2009(03)
    • [11].不同来源鼠伤寒沙门菌的侵袭力及毒力基因表达[J]. 检验医学 2017(02)
    • [12].稳定生物发光金葡菌临床株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J].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04)
    • [13].人巨细胞病毒临床株UL133基因序列遗传变异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7)
    • [14].阿萨希毛孢子菌临床株与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共培养体系的构建[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5)
    • [15].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的分离及其发育形态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4)
    • [16].宁波副溶血性弧菌临床株毒力基因与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03)
    • [17].耐环丙沙星阴沟肠杆菌临床株泵出机制的探讨[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9(04)
    • [1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株的耐药性分析[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2016(06)
    • [19].变异链球菌临床株表面相关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分析[J].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2016(03)
    • [20].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临床株与环境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16)
    • [21].人临床株幽门螺旋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05)
    • [22].MS临床株变链素抑菌活性检测和相关基因的PCR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8(02)
    • [23].沙眼衣原体临床株基因分型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1(39)
    • [24].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临床株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及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15)
    • [25].粪肠球菌临床株对泰利唑胺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9(11)
    • [26].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性及耐药机制[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04)
    • [27].肠杆菌科耐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株中ISCR1元件与ESBLs基因的关系[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1(02)
    • [28].一种噬菌体裂解酶的抗龋作用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8(10)
    • [29].体内外诱导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形态及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01)
    • [30].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株的乙胺丁醇耐药性特点及突变分析[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01)

    标签:;  ;  ;  ;  ;  

    沙眼衣原体临床株的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