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气象学
作者: 濮梅娟
导师: 陆维松
关键词: 暴雨,动力过程,雷达探测,数值模拟
文献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暴雨是影响江苏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1954年、1991年、1998年、2003年江淮流域的洪涝,2000年8月底,江苏东北部的洪涝等,都是由暴雨或大暴雨引发。本文运用天气学、统计学、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江苏的梅汛期暴雨和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暴雨的环流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动力热力条件和强降水的增幅机理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分析了暴雨天气环流特征和动力热力条件。对江苏2003年梅汛期暴雨和非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得出江苏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环流特征和热力动力条件:500hPa上中纬度有华北低槽,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北抬西伸,120°E脊线在26°N,586线在长江口,四川西部浅槽东移,冷暖空气交汇于淮河流域以南地区。有暴雨日,地面均有冷锋或静止锋与之配合,锋面的位置偏北(在31—34°N之间)。副高西侧有西南或偏南低空急流(≥12m/s)向江苏输送暖湿气流,使垂直方向的温湿层结结构发生变化,构成对流不稳定,上下层温湿差动平流,使不稳定能量由低值区向高值区积累。急流附近非地转风使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不平衡,风场低层垂直切变增大,里查逊数(Ri)随之减小。涡度、散度、垂直速度合成垂直剖面图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无辐散层在400hPa附近,暴雨发生在较深厚层次的上升运动中,沿119°E垂直速度经向剖面图上,江苏淮河流域(32—33°N),垂直速度ω<0,从地面一直伸展到500hPa以上,最小负值为-25×10-3hPa/s。非暴雨过程则反之,基本为下沉区,ω≥0。 2.揭示了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特征和发生发展条件。运用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4—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MCC活动特征表明,影响江苏的中尺度MCC由典型的中—β(γ)云团组成,大暴雨区与TBB<-70℃区域对应,降水强度与TBB成正相关,即TBB值越低,降水越强。在成熟期中,TBB最低值达到-75℃以下,对流通常都突破了对流层顶。较强的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对梅雨锋区产生中尺度低值系统有激发作用,有利的环境场形成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和上升运动是中尺度MCC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气旋性涡度场对积云对流活动具有组织和增强作用,中尺度MCC的发展与涡度经向剖面图上深厚的中尺度涡管相对应,涡管向垂直方向发展,MCC强烈渡梅娟博士论文摘要发展。对流不稳定对MCC发生具有触发作用,低层暖湿不稳定气流的维持,水汽、能量的聚集,是MCC发展的基础,MCC发展是江苏暴雨的直接制造者。 3.揭示了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回波强度、反射率、风暴相对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发现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在测站近距离迭加和在较远距离存在冷平流,有利于水汽垂直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逆风区存在垂直风切变,辐合气流很强,是分析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回波中心朝着辐合区方向移动。降水回波中,积云和积雨云强度超过45dBz的强回波具有极高的降水效率。强降水时段,垂直风廓线图上风向随高度强烈顺转和风向随高度逆转,均能产生短时的强降水。如果从底层到中高层均转为偏北风,强降水将迅速结束。这些与暴雨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暴雨分析和预报提供了参考。 4.揭示了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及强降水增幅的物理机理。通过2000年8月30一31日江苏省东北部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发现中尺度系统是特大暴雨产生和增幅的重要成员。中一p尺度的能量锋区,是特大暴雨维持和增幅的主要中尺度系统。利用锋生函数对地面中一p尺度能量锋区的发生发展进行诊断表明:锋生函数的变形项起了决定性作用,辐合项也有较明显的贡献,非绝热加热项作为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在锋生初期有着重要作用,但对锋区的维持,其贡献并不明显。利用二维中尺度方程对锋区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在能量锋区附近驱动产生了垂直涡旋,在涡旋上升支部位,将高能区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形成降水,使原有降水强度增强,在涡旋下沉支通过下沉气流使雨滴迅速下落,同时拖曳冷空气使地面降温,使得锋区维持和加强,致使涡旋得以维持或增强,再次促使雨强增幅。 中一p尺度能量锋区形成以后,在锋区附近产生中一p尺度东风辐合线系统,响水之IOmm雨团的高频区(共21个频次)与中一p尺度东风辐合线高频次的准东西向和准南北向分布,更替相关,其辐合线高频区和雨团的主频区相一致。 分析地面速度平流散度F得出,强雨团与F>0的强中心趋于一致,当aF<sub>,一一<sup><sub>,、.一一一,.一.一、,,,、<sub><sub><sub><sub>刁尸<sub>.‘.<sub><sub>牛>O时与强雨团的维持及其雨强增幅关系十分明显,即兰兰>0时,辐合增强,次--------一’一”-一’----一’次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引言
1.2 暴雨机理研究进展
1.3 中尺度数值模式研究进展
1.4 科学试验情况
1.5 本文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江苏暴雨的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2.1 江苏暴雨的气候特点
2.1.1 暴雨量级及区域划定标准
2.1.2 暴雨年变化
2.1.3 暴雨月变化
2.1.4 暴雨的地域分布
2.1.5 暴雨极值
2.2 梅汛期暴雨与非暴雨过程及热力动力条件对比分析
2.2.1 资料及方法
2.2.2 暴雨与非暴雨过程主要环流特征
2.2.3 暴雨与非暴雨热力条件特征分析
2.2.4 暴雨与非暴雨动力条件特征分析
2.2.5 小结
第三章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特征与强降水的分析
3.1 降水实况
3.2 中尺度雨团活动情况
3.3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特征与强降水的分析
3.4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发生发展的环境场
3.5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发生发展的动力热力条件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4.1 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演变分析
4.2 多普勒径向速度分布特征分析
4.3 多普勒最大回波强度(CR)分析
4.4 多普勒风暴相对速度(SRM)分析
4.5 多普勒垂直风廓线(VWP)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及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
5.1 中尺度强锋区激发特大暴雨及雨量增幅的研究
5.1.1 特大暴雨过程的主要特点
5.1.2 环境场形势与地面中—β尺度强锋区
5.1.3 地面中-β尺度强锋区特征
5.1.4 地面中-β尺度能量锋区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
5.1.5 地面中-β尺度锋区对特大暴雨作用的物理解释
5.1.6 小结
5.2 中—β尺度系统发生发展诊断与雨量增幅的研究
5.2.1 地面中-β尺度东风辐合线特征
5.2.2 地面中—β尺度东风辐合线的发生发展及其诊断
5.2.3 小结
第六章 凝结潜热加热对暴雨影响的中尺度数值试验
6.1 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介绍
6.2 凝结潜热加热对降水的影响
6.3 凝结潜热加热对涡度的影响
6.4 凝结潜热加热对散度的影响
6.5 凝结潜热加热对垂直速度的影响
6.6 凝结潜热加热对纬向垂直环流的影响
6.7 凝结潜热加热对经向垂直环流的影响
6.8 凝结潜热加热对低空急流的影响
6.9 凝结潜热加热对高空急流的影响
6.10 凝结潜热加热对低层流场的影响
6.11 小结
第七章 初始场高低空急流对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7.1 中尺度数值模式(GRAPES)介绍
7.2 试验方案设计
7.3 暴雨过程实况
7.4 高低空急流对暴雨影响的成因分析
7.5 高低空急流敏感试验结果比较分析
7.6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4 已经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会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6-29
参考文献
- [1].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D]. 谌芸.南京气象学院2004
相关论文
- [1].梅雨暴雨云团的卫星观测及其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D]. 覃丹宇.南京气象学院2004
- [2].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D]. 姚学祥.南京气象学院2004
- [3].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研究[D]. 谌芸.南京气象学院2004
- [4].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D]. 毕宝贵.南京气象学院2004
- [5].四维变分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及其反演暴雨中尺度结构的研究[D]. 许小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 [6].双涡旋自组织现象和台风暴雨预测研究[D]. 沈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
- [7].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 李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
- [8].“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 何立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
- [9].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D]. 冯伍虎.兰州大学2006
- [10].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D]. 常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