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论文摘要

本文描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心理机制,阐述了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识论,在多学科理论基础上原创性地构建了“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简称“二语认知协同”论:英文全称为“Theory of Cognitive Integr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CISLA Theory)这一理论体系,旨在为第二语言习得这种语言心理提供一种理论认识,为这种理论应用于相关领域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并且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奠定一种新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普通语言学的研究开拓一个新的视野和领域。 什么是“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二语认知协同”论可以理解成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范式,即语言习得和交流的心理规范和通约依据: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语认知协同”论既是一种语言习得本能,本身又是一种语言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二语认知协同”论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认知心理,是一种认知方式。也就是说,我们至少可以从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这三个学科角度给“二语认知协同”论下定义。但是我们认为,“二语认知协同”最本质的一面就是它的语言学属性,而哲学属性和心理学属性则是它的支持属性,所以本文只是从语言学的角度给“二语认知协同”论下定义:“二语认知协同”论是研究学习者在异族文化环境中习得第二语言的理论;它描述了学习者在语言通约性的基础上接受“话语示范”和受到语境制约时,其认知心理机制参与并干涉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同时它还揭示了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心理调节、使自己的中介语尽量接近目的语的心理活动。这个定义主要涉及到了“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性质、内核成分和工作原理。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性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二语认知协同”心理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问题
  • 1.1.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始时间
  • 1.1.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 1.1.3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同周边学科之间的关系
  • 第二节 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概况
  • 1.2.1 自觉对比时期:寻找理论基点,形成对比意识
  • 1.2.2 中介系统描写时期:结合对比成果,探索二语本质
  • 1.2.3 习得过程描述时期:吸取个性研究成果,展开共性研究工作
  • 1.2.4 理性分析时期:进行思索与探索,寻找目标与结论
  •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语言观
  • 1.3.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文献所反映出的语言观
  • 1.3.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语言观的贡献
  • 第二章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哲学基础
  • 2.1.1 范式的定义及其与通约之间的关系
  • 2.1.2 范式的理论原理
  • 2.1.3 范式的照应:语言可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的最终统一
  • 2.1.4 范式理论引起的话题:“二语认知协同”论
  • 第二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语言学基础
  • 2.2.1 语言学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 2.2.2 Saussure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 2.2.3 Chomsky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 2.2.4 Humboldt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 2.2.5 潘文国教授的语言学思想对“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启示
  • 第三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心理学基础
  • 2.3.1 语言认知心理的形成与“二语认知协同”能力
  • 2.3.2 相互作用论与“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构建
  • 第三章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
  • 第一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本质
  • 3.1.1 “二语认知协同”是第二语言心智技能
  • 3.1.2 “二语认知协同”是第二语言能力
  • 3.1.3 “二语认知协同”体现于第二语言具体活动
  • 3.1.4 “二语认知协同”论内核成分图解
  • 第二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一:语言本能与能力的协同
  • 3.2.1 语言本能和语言能力的涵义、关系及运作原理
  • 3.2.2 语言本能和语言能力的运作条件:大脑、认知和环境
  • 3.2.3 语言本能的运作形式:思维语
  • 3.2.4 具有本能意义的语言能力运作形式:语言知觉
  • 第三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二:心理认知模块之间的协同
  • 3.3.1 心理空间的协同
  • 3.3.2 心理模块的协同
  • 第四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三:语言认知心理的协同
  • 3.4.1 心理表征:表层编码建立深层编码
  • 3.4.2 认知推理:命题真实程度与大脑已有知识的一致性
  • 3.4.3 心理期待图式:通过推理建立刺激信息之间的语义联系
  • 第五节 “二语认知协同”论的内核成分之四:母语与二语的协同
  • 3.5.1 心理语言学视角的概念讨论
  • 3.5.2 母语和二语中概念的异同
  • 3.5.3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协同
  • 3.5.4 母语正负迁移的协同
  • 第四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的内部活动环境:心理作用阶段
  • 第一节 非纯粹形式化的“二语认知协同”论
  • 4.1.1 “二语认知协同”论中的“协同”心理机制
  • 4.1.2 “协同”心理机制不是纯粹形式化的过程
  • 4.1.3 “协同”心理机制的工作原理
  • 第二节 话语示范及其认知心理作用
  • 4.2.1 话语示范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原理
  • 4.2.2 话语示范:作为一种认知心理机制的双效作用原理
  • 第五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的外部活动环境:环境作用阶段
  • 第一节 母语和目的语结构转换的洒义及策略
  • 5.1.1 从心理作用阶段到环境作用阶段
  • 5.1.2 句子的本质
  • 5.1.3 句子的结构特征
  • 5.1.4 语言形式的转换及策略
  • 5.1.5 语言逻辑的转换及策略
  • 第二节 母语和目的语结构转换的语境制约
  • 5.2.1 语境制约及其涵义
  • 5.2.2 语境制约下的第二语言理解
  • 5.2.3 语境制约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 第三节 跨文化的语境制约和语内调节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
  • 5.3.1 语境制约和语内调节的关系
  • 5.3.2 两种语言结构转换的理解障碍及其原因分析
  • 5.3.3 克服理解障碍的策略
  • 第六章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机制的体现
  • 第一节 在句法中的体现
  • 6.1.1 为什么“二语认知协同”论可以解释句法规则
  • 6.1.2 “二语认知协同”心理机制的句法体现
  • 第二节 在翻译中的体现
  • 6.2.1 跨语际翻译的认知协同心理观
  • 6.2.2 “协同”心理机制对翻译主体和客体的定位调整
  • 6.2.3 “协同”心理机制调节下的不可译性
  • 第七章 全文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丰国欣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丰国欣读博期间主持的研究项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漫谈英语学习[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02)
    • [2].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环境因素分析——基于柬埔寨幼儿学习汉语的思考[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 [3].认知流利性研究——第二语言流利性研究的认知维度[J]. 外语论丛 2018(01)
    • [4].第二语言加工:学科内容、研究方法及与二语习得的关系[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06)
    • [5].第二语言加工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展望[J]. 外语学刊 2017(05)
    • [6].第二语言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初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7].浅谈文化差异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影响(英文)[J]. 青春岁月 2019(11)
    • [8].试论成人第二语言获得中学习与习得的运用[J]. 文教资料 2016(03)
    • [9].浅谈关怀第二语言教师的重要性[J]. 文教资料 2019(04)
    • [10].试论幼师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及人文内涵[J]. 知识文库 2018(10)
    • [11].从实例中探讨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J]. 知识文库 2016(16)
    • [12].初中英语教学策略的初步探究[J]. 新课程(中学) 2016(12)
    • [13].母语迁移作用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01)
    • [14].高中地理教学中“第二语言”的使用策略[J]. 中学教学参考 2016(34)
    • [15].插图——生物教材中的第二语言[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01)
    • [16].巧妙应用英语童谣 彰显英语教学智慧——在低年级阶段英语童谣应用浅探[J]. 考试与评价 2017(01)
    • [17].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7(06)
    • [18].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研究概述[J]. 南开语言学刊 2016(02)
    • [19].运用插图开启精彩语文课堂[J]. 科普童话 2017(18)
    • [20].图式理论与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词义传达[J]. 国际汉语学报 2016(02)
    • [21].拄“地图”拐杖,攀“地理”山峰[J]. 新课程导学 2017(19)
    • [22].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探讨[J]. 校园英语 2017(17)
    • [2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级学习者阅读认知过程案例研究[J].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16(02)
    • [24].英语生活化,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18)
    • [25].探讨小学语文学习的策略[J]. 情感读本 2017(17)
    • [26].用歌曲让英语课堂生动起来[J]. 教育家 2017(27)
    • [27].认知,元认知与第二语言阅读[J]. 青年文学家 2012(05)
    • [28].7岁前,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黄金时期[J]. 医药保健杂志 2009(20)
    • [29].学前儿童第二语言教育的原则与策略[J]. 教育探究 2020(01)
    • [30].以人为本的发展性外语教师评价——评《第二语言教育中的教师评价》[J]. 长治学院学报 2019(06)

    标签:;  ;  ;  ;  ;  

    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