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CO2、CH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大气CO2、CH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主要对瓦里关多年大气CO2、CH4和CO浓度资料进行了再分析及源汇研究,所使用的CO2、CH4和CO浓度资料的时间段分别为19952008年,20022006年和2004年7月2007年6月。根据历史标定比对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及再标定实验,校正和更新了CO标准尺度;对多级质量控制方法对有效数据筛选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建立了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方法,并将大气CO2、CH4和CO浓度时间序列分别更新至X2007、NOAA04和WMO2000的最新尺度。利用局部近似回归法对大气CO2、CH4和CO浓度进行本底值筛分,获得19952008年间CO2浓度的本底数据、源抬升数据和吸收汇数据(受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吸收的影响)分别占了72%±5%、17%±4%和11%±2%;从19952000年到20042008年,源抬升浓度百分比由1415%上升至18%19%,说明瓦里关大气CO2浓度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正在逐年增强;吸收汇的数据量比例变化相对稳定(1014%),反映了近几年瓦里关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对CO2吸收汇的作用相对稳定。大气CH4和CO浓度本底数据百分比分别占58%和43%,表明在观测期间受到较强的区域源和汇的影响。19972008年的5d后向轨迹(500hPa)分析表明,影响瓦里关的气流主要来自西部地区,但是夏季主要受到来自东部或东南部气流的影响,且因该类轨迹途径人口密集地区,>90%的为污染气团。典型个例分析显示,不同季节大气CO2、CH4和CO浓度高值与来自青海西北部(尤其是格尔木地区)和瓦里关东南或东部(西宁和兰州一带)的空气团轨迹关系密切;其浓度低值则对应于来自西藏西北部、青海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空气团。轨迹聚类统计分析结果也呈类似特征,20022007年大气CO和CH4浓度高值受来自瓦里关东南或东部地区(西宁、兰州一带)气团的影响(夏季尤其明显),可看作污染扇区;而春、秋和冬季则以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为主导,约50%该来向的气团轨迹会抬升CO和CH4浓度,因此并不单纯为污染或清洁气流;来自西藏和青海省南部的气团轨迹对CO2、CH4和CO浓度的抬升几乎无贡献,可看作清洁扇区。本研究中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来自格尔木地区的轨迹都会使大气CO2、CH4和CO浓度抬升,说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改变对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另注意到夏季来自甘肃或宁夏黄河沿岸的农业区(如水稻种植区)气团会使CH4浓度抬升明显,显示了CH4的农业种植来源。冬季瓦里关大气CO2、CH4和CO的抬升浓度两两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2>0.7, p<0.01),说明3者具有相同的来源(如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烧)。尝试利用CO比值相关法估算的2005年和2006年中国CO2排放量分别为6214.7 Mt和6320.6Mt,与清单统计方法估计的结果接近。CH4排放量分别为16.44 Mt (2005年)和20.11 Mt(2006年)。大气CO2、CH4和CO多年日变化其季节差异性方面,19952008年冬春季节大气CO2浓度呈白天高(高值出现在11:0015:00),早晨和夜间低的特征,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白天周边居民活动及土壤呼吸释放CO2等使白天浓度高于夜间;研究期间夏季和秋季由于白天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吸收CO2的汇增强,且对流旺盛,扩散条件好使其浓度有所稀释,16:0018:00出现一天之中的最小值。CO2浓度的平均日振幅夏季最大(2.3ppm),春季和冬季最小(都为0.7ppm),主要与陆地生态系统在不同生长周期与大气之间气体交换的差异有关。大气CH4(20022006)和CO(2004年7月2007年6月)浓度多年日变化规律与CO2类似,但是夏季CH4和CO浓度在下午较低的原因与CO2有所不同,前2者主要由于它们与OH的光化学作用很强而导致其浓度较低,而后者则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季节变化方面,19952008年瓦里关大气CO2浓度夏秋低(8月最低),冬春高(4月最高),与美国夏威夷Mauna Loa(155.57W , 19.52N , 3397m asl)、德国Schneefernerhaus(47.25N, 10.59E, 2962 m asl)和美国Niwot Ridge(40.05N,105.59W, 3523m asl)总体变化趋势类似,但有一定的相位差异,主要受各站下垫面特征差异及其所在区域源汇相互作用的强弱的影响;20022006年,瓦里关大气CH4浓度在夏季出现高值(68月达到最大值),冬春较低,而Mauna Loa和Niwot Ridge则完全相反。这是夏季瓦里关地区排放源增强(居民放牧增多)和来自东南部地区污染气团输送的双重作用的结果;而Mauna Loa和Niwot Ridge纬度较低,夏季CH4的光化学作用占主导而使其浓度较低。2004年6月2007年7月,CO浓度春季(3月和4月)最高,秋季(9月和10月)最低,与瑞士Jungfraujoch(46.55N, 7.99E, 3580m asl)、Niwot Ridge和Mauna Loa大体趋势基本一致。瓦里关大气CO2、CH4和CO多年平均季振幅分别约为9.0ppm、11ppb和26ppb,与Mauna Loa、Niwot Ridge和Schneefernerhaus的季振幅有所不同。变化趋势方面,大气CO2本底浓度呈逐年快速增长,瓦里关大气CO2本底浓度增长率从19911995年的+1.3 ppm yr-1(19911994年的CO2数据来自瓦里关flask瓶采样数据)增长到20002004年的约+2.4ppm yr-1,与全球平均状况类似。分别采用以干洁自然大气配制和工业来源的标气进行测试(其CO2浓度范围为350700ppm),探讨不同技术测量大气CO2浓度时的同位素效应,初步结果表明,当del13C值在自然丰度范围时,其测量偏差△CO2绝对值最小(|△CO2|<1.0ppm);测量工业源的标气样品(del13C为-9-28‰)时其偏差较大(可高达10ppm)。发现当标气样品的CO2浓度较高时,系统之间的测量偏差呈非线性增加,推测CO2浓度太高和del13C值太负均有可能导致系统之间测量偏差较大。不同技术测量CO2的同位素效应的定量校正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概 述
  • 2)'>1.1.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
  • 4)'>1.1.2 大气中的甲烷(CH4
  • 1.1.3 大气中的一氧化碳(CO)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观测方法和技术
  • 1.2.2 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 1.2.3 源汇估算研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资料再处理及本底值筛分
  •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再处理
  • 2.1.1 站点和仪器介绍
  • 2.1.2 数据处理及质控影响因素
  • 小结
  • 第二节 CO浓度尺度校正
  • 2.2.1 校正方法
  • 2.2.2 实测CO浓度校正前后比较
  • 小结
  • 第三节 本底值筛分
  • 2.3.1 更新的时间序列
  • 2.3.2 局部近似回归法
  • 2.3.3 本底值筛分结果分析
  • 小结
  • 2、CH4和CO浓度的影响'>第三章 大气长距离输送对CO2、CH4和CO浓度的影响
  • 第一节 典型个例分析
  • 3.1.1 HYSPLIT模型简介
  • 3.1.2 案例一:短期内CO浓度高值的主要来源
  • 2、CH4和CO的“同相位正相关”效应'>3.1.3 案例二:冬季典型气团轨迹对CO2、CH4和CO的“同相位正相关”效应
  • 小结
  • 第二节 轨迹聚类分析
  • 3.2.1 聚类算法简介
  • 3.2.2 以CO为例
  • 4为例'>3.2.3 以CH4为例
  • 小结
  • 第三节 潜在源区分布(PSCF)分析
  • 3.3.1 PSCF模型
  • 2源区分布概率特征'>3.3.2 近10 年瓦里关大气CO2源区分布概率特征
  • 2006 年大气CH4源区分布概率特征'>3.3.3 20022006 年大气CH4源区分布概率特征
  • 2007 年大气CO源区分布概率特征'>3.3.4 20042007 年大气CO源区分布概率特征
  • 小结
  • 2和CH4 排放量的尝试研究'>第四节 CO比值相关法估算CO2和CH4排放量的尝试研究
  • 3.4.1 物种间相关性及源汇分析
  • 2和CH4的排放量尝试'>3.4.2 CO比值法估算CO2和CH4的排放量尝试
  • 小结
  • 2、CH4和CO的时空变化规律'>第四章 大气CO2、CH4和CO的时空变化规律
  • 2、CH4和CO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第一节 大气CO2、CH4和CO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
  • 2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4.1.1 CO2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
  • 4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4.1.2 CH4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
  • 4.1.3 CO日变化及其季节差异性
  • 小结
  • 2、CH4和CO季节特征'>第二节 大气CO2、CH4和CO季节特征
  • 2、CH4和CO季振幅的影响'>4.2.1 区域源汇对大气CO2、CH4和CO季振幅的影响
  • 2'>4.2.2 多年平均季节变化-CO2
  • 4'>4.2.3 多年平均季节变化-CH4
  • 4.2.4 多年平均季节变化-CO
  • 小结
  • 2本底浓度变化趋势'>第三节 大气CO2本底浓度变化趋势
  • 2缺测资料的内插、外延'>4.3.1 CO2缺测资料的内插、外延
  • 2长期变化趋势及逐年增长率'>4.3.2 CO2长期变化趋势及逐年增长率
  • 小结
  • 2浓度的同位素效应初步研究'>第五章 不同方法测量CO2浓度的同位素效应初步研究
  • 2测量方法介绍'>第一节 CO2测量方法介绍
  • 5.1.1 改装的NDIR系统测试
  • 5.1.2 CRDS法、FTIR法简介
  • 2浓度测试结果及同位素效应分析'>第二节 CO2浓度测试结果及同位素效应分析
  • 5.2.1 实验方法
  • 2浓度结果比对分析'>5.2.2 CO2浓度结果比对分析
  • 5.2.3 同位素效应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疏水缔合水凝胶对CH_4的储气性能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0(05)
    • [2].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_4通量平均周期的确定[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10)
    • [3].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近地表CH_4浓度及其影响因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2)
    • [4].水肥管理对稻田CH_4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影响的评估[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7)
    • [5].中国滨海湿地CH_4通量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09)
    • [6].川中丘陵区覆膜栽培再生稻对CH_4排放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9(19)
    • [7].细水雾作用下CH_4/空气总包机理对比与改进[J]. 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7(02)
    • [8].环境变化对森林土壤CH_4氧化的影响[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0(04)
    • [9].臭氧对CH_4/空气稀混合气滞燃期影响规律研究[J]. 热科学与技术 2017(03)
    • [10].海南山地雨林土壤CH_4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7(03)
    • [11].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CH_4排放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J]. 环境科学 2017(10)
    • [12].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CH_4排放通量特征[J]. 湿地科学 2016(01)
    • [13].非平衡等离子体对CH_4/空气混合物燃烧的影响[J].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14].不同原料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分离富集煤层气CH_4[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7(02)
    • [15].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_4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6)
    • [16].基于柱面镜光学多通池的CH_4高灵敏度探测[J]. 光学学报 2015(09)
    • [17].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自然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 [18].利用畜禽废水中的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的CH_4[J].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3(05)
    • [19].不同天然草地开垦年限下土壤特性对CH_4吸收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0(02)
    • [20].变压吸附塔内CH_4变压浓度梯度变化规律研究[J]. 煤矿安全 2016(06)
    • [21].瓦斯风化带内煤层瓦斯(CH_4)涌出量预测技术研究[J]. 中州煤炭 2011(07)
    • [22].不同半径圆柱诱导CH_4/空气预混燃烧的计算研究[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20(01)
    • [23].间作板蓝根对冬小麦生长及麦田CH_4通量影响与经济环境效益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1)
    • [24].井工矿井煤炭开发中CH_4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S2)
    • [25].可燃性气体对CH_4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煤矿安全 2009(10)
    • [26].CH_4对氧化锌场发射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27].不同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CH_4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4)
    • [28].反刍家畜肠道CH_4排放趋势与减排[J]. 家畜生态学报 2016(10)
    • [29].北冰洋CH_4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4(12)
    • [30].煤层气中CH_4分子间弱结合作用的研究[J]. 中国煤层气 2008(01)

    标签:;  ;  ;  ;  ;  ;  

    大气CO2、CH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