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寨气田石炭系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云和寨气田石炭系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云和寨气田是川东地区众多北北东向高陡构造带下的一个潜伏含气构造,是具有优越圈闭条件的断层—背斜复合型油气田。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以碳酸盐岩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和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采用宏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岩芯、录井、测井、物性、生产动态资料和薄片镜下鉴定分析手段,展开石炭系碳酸盐岩储集岩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川东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发育C2hl1、C2hl2和C2hl3三套地层,因石炭纪末期发生的构造抬升运动—云南运动,使得研究区云和寨构造普遍缺失C2hl3。通过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发现,石炭系横向上分布连续,厚度较稳定。沉积相的划分对比,主要借鉴了前人针对川东地区提出的“咸化泻湖湖平面升降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结合区域沉积背景,运用传统的沉积学标志、古生物标志和测井相标志来共同判断研究区的沉积相和微相类型。研究区共识别出两种沉积体系,以发育局限台地沉积环境中的蒸发泻湖沉积亚相为主,在黄龙组底部为蒸发膏湖沉积,具体可划分出5种沉积微相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显示C2hl2段沉积微相类型丰富,浅滩微相较发育。储层特征研究是本论文的另一重要内容。研究表明,云和寨石炭系属于裂缝—孔隙型储层,岩性主要为晶粒云岩和角砾云岩,孔隙类型以晶间孔及溶蚀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具有低—中孔、低渗和低-中含水饱和度的特征。利用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对研究区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以及裂缝参数计算,结果显示裂缝孔隙度较低,对储层的贡献主要表现为渗滤条件的改善,南区以发育网状缝为特征,北区主要为高角度缝。储层主要分布在C2hl2段中,发育Ⅰ、Ⅱ、Ⅲ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构成了石炭系黄龙组的优质储层,呈薄层状零星间夹于Ⅲ类储层中。储渗单元划分结果显示本区主要为低渗和特低渗储层,仅南区云和1~云和2井区为中-高渗区。储层发育受沉积相、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控制,沉积相中的浅滩微相,成岩作用中的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以及构造运动过程中(尤其是第四纪时期的喜马拉雅山运动)产生的大量半充填/无充填裂缝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原因。综合研究认为:云和1井和云和2井之间区域、云和11井区域为整个构造南区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北区也有较大的开采空间,云和3井附近区域可作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现状
  • 1.2.2 碳酸盐岩储层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构造特征
  • 2.1.1 构造基本特征
  • 2.1.2 断裂发育特征
  • 2.2 地层特征
  • 2.2.1 地层概况
  • 2.2.2 地层岩电性特征
  • 2.2.3 地层对比
  • 2.3 油气勘探概况
  • 2.3.1 地震勘探
  • 2.3.2 钻井勘探
  • 第3章 沉积相特征
  • 3.1 区域沉积背景
  • 3.2 沉积相标志
  • 3.2.1 岩性标志
  • 3.2.2 古生物标志
  • 3.2.3 电性标志
  • 3.3 沉积相特征
  • 3.3.1 沉积微相划分
  • 3.3.2 沉积微相特征
  • 3.4 沉积相模式
  • 3.5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3.5.1 沉积相图的编制方法
  • 3.5.2 黄龙组一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3.5.3 黄龙组二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 第4章 储层发育特征
  • 4.1 岩石学特征
  • 4.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 4.2.1 储集空间类型
  • 4.2.2 孔喉结构特征
  • 4.3 岩芯物性特征
  • 4.3.1 孔隙度特征
  • 4.3.2 基质渗透率特征
  • 4.3.3 含水饱和度特征
  • 4.4 岩芯裂缝发育特征
  • 4.4.1 裂缝的类型
  • 4.4.2 岩芯裂缝特征
  • 4.4.3 裂缝测井特征
  • 第5章 储层展布特征与储层评价
  • 5.1 储层分级
  • 5.1.1 储层分级标准
  • 5.1.2 单井储层评价
  • 5.2 储层展布特征
  • 5.2.1 储层纵向展布特征
  • 5.2.2 储层横向展布特征
  • 5.2.3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
  • 5.3 储渗单元划分
  • 5.4 储层综合评价
  • 5.4.1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 5.4.2 关键井储层综合评价
  • 5.4.3 有利储集区评价与预测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榆林气田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2].官109-1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7)
    • [3].沈家铺油田官128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8)
    • [4].高尚堡油田东营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11)
    • [5].牛心坨地区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1)
    • [6].潞安松软低压低渗煤储层特征研究[J]. 煤 2015(01)
    • [7].何日斯太凹陷腾一段储层特征研究[J]. 陕西水利 2017(03)
    • [8].杏子川油田楼坪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5)
    • [9].辽河油田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房身泡组玄武岩储层特征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20(05)
    • [10].辽河油田马19井区储层特征研究[J].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8)
    • [11].四川盆地龙岗地区长兴组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9)
    • [12].川口油田北部长6_1油层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0)
    • [13].延长气田马家沟组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20(06)
    • [14].扶余油层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4)
    • [15].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致密气储层特征研究[J]. 吉林地质 2020(01)
    • [16].鄂尔多斯盆地A区马五_(1+2)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10)
    • [17].青化砭油田长2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9)
    • [18].新开油田开38、39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5)
    • [19].青平川油田关家沟区长2储层特征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8)
    • [20].鄂尔多斯盆地五蛟地区长81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石化 2016(23)
    • [21].靖安油田白于山西区长4+5_2储层特征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01)
    • [22].涧峪岔区138井区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04)
    • [23].胡尖山油田延10储层特征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2)
    • [24].苏里格东南召41井区盒8段储层特征研究[J]. 石化技术 2017(03)
    • [25].永宁油田张柴窑子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12)
    • [26].新疆地区煤层气储层特征研究及开采技术探讨[J]. 煤 2010(06)
    • [27].海中凹陷3号断裂带南缘储层特征研究[J].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03)
    • [28].靖边油田沙子湾区油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09)
    • [29].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梅塔区长2油层储层特征研究[J]. 非常规油气 2017(05)
    • [30].吴起地区吴410井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J]. 辽宁化工 2014(12)

    标签:;  ;  ;  ;  ;  

    云和寨气田石炭系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