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

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

黄晓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61001)

【摘要】目的探讨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方法将60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耳尖点刺放血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退热药降温,分别取点刺(或应用退热药)后0.5h、1h、2h、3h的体温与点刺前作比较,连续电话回访3天观察体温情况。结果耳尖点刺放血降温效果显著,降温处理后0.5h、2h的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且前0.5h的降温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效果显著,同样可以达到退热药的降温效果,操作简单,经济,疗效迅速,患者易于接受,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儿高热点刺放血疗法耳尖穴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42-02

前言发热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可单一出现或伴随出现在多种疾病中。持续发热,尤其是持续高热,常造成机体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点刺放血治疗发热性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国内针刺退热的临床应用得到进一步发展。我们于2013年3月至5月采用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并与退热药治疗小儿高热作比较,经过临床观察,效果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2013年3月至5月份从急诊科随机抽取60例发热患儿,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8个月~11岁;体温38.5℃~39.0℃7例,39.0℃~39.9℃53例;上呼吸道感染3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5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等)输液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耳尖点刺放血疗法降温,对照组采用常用退热药(美林、臣功再欣口服、退热栓纳肛等)降温。

1.2治疗方法按摩耳尖使其充血,对耳尖穴(将耳轮向耳屏对折,耳轮正中线上端即耳尖穴)消毒,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采血针,迅速刺入耳尖3mm~5mm,立即退针,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出血3~5滴,用棉签压迫止血,同法针刺另一侧耳尖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嘱咐家属给患儿多喂水,有汗即檫干。分别取点刺后0.5h、1h、2h、3h的体温与点刺前体温作比较,连续电话回访3天观察体温情况。

1.3统计学方法两组降温处理后2h内体温下降幅度采用X±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在同一时间段内的降温幅度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效果显著,降温处理后0.5h、2h的降温效果明显,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1。

表1两种降温法治疗2h内体温变化情况(X±S)

组别例数降温处理后

0.5h1h2h

耳尖点刺放血组3038.64±0.41738.413±0.586438.15±0.7860

应用退热药组308.94±0.421638.42±0.582738.08±0.6769

t值2.59740.16243.039

p值<0.05>0.05<0.05

2.2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降温幅度大,速度快,前0.5h降温幅度>0.5℃的有18例,百分率为60%,与对照组9例(百分率为30%)对照,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种降温法治疗体温下降幅度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0.5h体温下降>0.5℃1h体温下降>1℃

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耳尖点刺放血组301860.01550.0

应用退热药组30930.01653.3

x2值5.45460.0668

p值<0.05>0.05

3.讨论

3.1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意义

高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且“肝常有余”,高级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极易热极生风而致惊厥抽搐神昏。此类疾病若不及时救治或反复发作,往往引起大脑损害及智力障碍,甚而发展为癫痫等症。所以,即时降热,阻断病情发展是迫在眉睫之务。针刺放血疗法降温速度快,疗效显著,对多数高热有良效,尤其是感染性高热,而高热原因绝大多数属于感染。

而且,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情况的变化,人群中抗药性的增加,应用大剂量退热药物或物理疗法往往并不奏效,临床上针灸的各种手法对发热病的治疗具有快速退热降温的作用,并且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减少治疗小儿高热中使用退热剂用量不当造成虚脱现象的发生。

耳尖穴点刺放血,是临床上针灸的一种衍生手法,主要有退热、消炎、化瘀、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实、热、痛、瘀等,效果显著,适用于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它与退热药一样,同样可以达到降温效果,且既无口服药时的副作用,也比体针治疗时痛苦小,无需行针;而且耳针能迅速改善症状,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操作简单,经济,疗效迅速,患者易于接受。

3.2耳尖点刺放血退热的机理

3.2.1针刺放血可令热随血出,外泻火热。治疗外感热邪,《灵枢》有“泻热出血”之说。其机理可能为病理情况下,体温中枢功能紊乱,产热与与散热失调。经针刺和穴位放血,反射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尤其是散热中枢,使末梢血管扩张,毛窍开放,汗液分泌增加而体温下降。有人通过临床证实,针刺放血能使白细胞总数升高或降低者都恢复正常,说明其可影响人体而发挥一定的抗感染作用。

3.2.2耳与全身经络、脏腑的联系相当密切。《灵枢•口问》篇说:“耳为宗脉之所聚”。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经别都入耳中,足太阳、足阳明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而阳经(手,足三阳)都可治热病,放血可起到泻热的作用。耳尖穴刺络放血,刺络可刺激经络以疏理经气,调和脏腑,放血可达到发汗,泻热的目的,还可调动免疫系统,加强免疫作用。

3.3不足之处由于时间的限制,此次研究收集的病例较少,数据不够充分,以后若有机会,可对此课题进行更科学、更系统的进一步探讨,将耳尖点刺放血切实地应用到临床上。

结语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效果显著,同样可以达到退热药的降温效果。且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又经济,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轻微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尤其适用于院前急救及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农村等。

参考文献

[1]黄勇,于作义.耳尖放血疗法治疗小儿发热.中医外治杂志.2001年4月.第19卷.第2期.

[2]钱小燕.耳尖穴刺络法的临床应用.辽宁中医杂志.1995年5月.第22卷.第5期.

[3]郭军和.耳穴轮6针刺兼放血治疗儿童外感高热惊厥248例.中国针灸.

[4]韩勇.耳针治疗感冒45例疗效观察.陕西中医.1998年.第18卷.第2期.

[5]张秀芳,杨献英.放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2卷.第2期.

[6]王玉兰,李娟,郭宏伟.浅谈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针灸临床杂志.1995年.第11卷.第11、12期.

[7]郭焱,杨建新,张翠莲.三棱针点刺用于癌证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3月.第25卷.第2期.

[8]郑智明.针刺退热171例.中国针灸.

[9]陈勇,谢定邦,赖莲香,秦荣珍,覃正仕,陈彦柳.针刺退热的研究进展.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12月.第17卷.第4期.

标签:;  ;  ;  

耳尖点刺放血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