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世界上不少极端暴雨记录都与台风活动有关,长期以来,国内外气象学者对于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台风和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远离台风的暴雨(远距离台风暴雨),往往会给我国的华北以至东北带来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本文以2005年7月5号台风“海棠”登陆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给河南省造成的一次特大暴雨为例,首先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和常规探空探测资料,分析了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的大尺度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使用NCAR/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应用带通滤波方法对这次过程进行尺度分离,讨论了台风系统与环境场及周围中、小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鉴于假相当位温只是部分考虑了水汽凝结的作用,忽略了有大量水滴以云的形式悬浮在空中的事实等缺陷,本文借助广义位温概念,构建了大气排熵指数、最有利湿熵差动平流、广义位温的高熵平流等熵流指数,应用耗散结构原理,着重研究熵流指数在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中的演变规律及其与暴雨落区的关系,结果发现:熵流指数的演变与暴雨的发生、发展及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远距离台风暴雨产生前,有高熵空气在边界层上部聚集,大气排熵指数由高值向低值的演变有利于对流的发展,从而导致对流暴雨形成;暴雨落在大气排熵指数负值中心或负值轴线附近区域;边界层上部高熵平流的移向往往预示了强降水的未来移向。另外,文中还计算了湿位涡、螺旋度和Q矢量等环境参数,并对之进行实例分析,发现这几种环境参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值得在气象业务工作中去推广应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台风暴雨过后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市农科院专家为你支招[J].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2(04)
- [2].1960—2013年福建省台风暴雨时空特征研究[J]. 人民珠江 2019(03)
- [3].台风与非台风暴雨洪水的分类研究[J]. 中国防汛抗旱 2019(04)
- [4].适当冷空气对秋季台风暴雨增幅作用研究[J]. 灾害学 2018(02)
- [5].水产养殖池塘台风暴雨后的管理措施[J]. 渔业致富指南 2020(17)
- [6].近30a台湾非台风暴雨研究回顾[J]. 暴雨灾害 2020(02)
- [7].安徽省绩溪荆州“利奇马”台风暴雨洪水灾后反思[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0(09)
- [8].赣州市台风暴雨过程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6)
- [9].远距离台风暴雨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2)
- [10].海南台风暴雨对水稻的危害及灾后补救措施[J]. 杂交水稻 2014(01)
- [11].仙游县1308号台风暴雨订正预报[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2)
- [12].2018年吉林省四次台风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吉林农业 2019(18)
- [13].台风暴雨型滑坡降雨阈值曲线研究——以福建地区为例[J]. 工程地质学报 2014(02)
- [14].台风暴雨和暖冬对绿叶菜价格影响初探[J].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08(01)
- [15].台风暴雨季节混凝土坝施工期防裂措施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6].一次早台风暴雨的湿位涡分析[J]. 海洋预报 2008(01)
- [17].贵州中西部地区一次台风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及数值模拟[J]. 贵州气象 2017(06)
- [18].2012年8月本溪一次台风暴雨的诊断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28)
- [19].2018年登陆上海两个台风暴雨结构特征综合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 2020(02)
- [20].台风暴雨过后渔业生产的恢复及管理措施[J]. 新农村 2013(07)
- [21].防止台风暴雨后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暴发[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4)
- [22].1330号台风暴雨个例分析[J]. 农业与技术 2018(16)
- [23].台风暴雨对沿海森林水文过程与养分迁移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9)
- [24].台风暴雨对网箱养殖鱼类的危害与对策[J]. 内陆水产 2008(09)
- [25].大连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03)
- [26].台风暴雨对海南空调系统冷负荷的影响分析[J]. 暖通空调 2013(S1)
- [27].台风暴雨影响区域的溃坝洪水演进数值计算[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08)
- [28].台风暴雨监测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29].2006~2015年浙江台风暴雨物理量分析[J]. 科技风 2019(30)
- [30].台风暴雨条件下滑坡地下水渗流特征及成因机制[J]. 地球科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