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查阅医典盘和相应的文献资料、书籍,结合自己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病人,发现从古至今不同历史阶段的著名医家诊治中风病的特点、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丰富多彩,故本文试图总结出在临床上缺血性中风病患者以何种证型为主,首发与再发是否相同,可能导致患者发生此病的主要危险的因素,以做到“师古而不泥古”,以更好指导于临床。材料与方法:通过参阅文献,总结出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为“虚”,病机为气血逆乱于脑,致使清窍闭塞,元神散乱而发生。临床研究方面,选取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120例,符合缺血性中风病的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通过分析他们发病的年龄、性别、季节、既往病、舌色、舌苔、脉象、和证型分布规律,试图探讨缺血性中风的证候规律及特点,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可以控制的因素,为防治缺血性中风病提供辨证治疗依据,为我们深入认识缺血性中风病提供参考,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120例被调查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男性67人,占55.83%;女性53人,占44.17%。男女比例为1:1.26,男性高于女性,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为67.32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6.48岁,女性平均年龄为68.33岁,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到70岁之间。2.调查患者中,春季发病者35人,占29%,夏季发病者18人,占15%,秋季发病者20人,占17%,冬季发病者47人,占39%。3.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中,81人否认家族中有同类病患者,占67.5%,有家族史者39人,占32.5%;除25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之外(占总人数20.8%)其余患者均不同程度合并其他疾病。经过比较,可排列出患病人数最多的5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4.舌象主要以舌色红,淡白为主,舌苔以薄白、薄黄、白腻、黄腻为主。脉象的存在形式以单一脉象为主,其中弦脉所占的比例最大,两种脉象中以细数、弦细为主,分别所占的比例为37.5%、15%、12.5%。5.本次所收集120个病例当中,初次发生缺血性中风人为66人,所占比例为55%,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为54人,所占比例为45%,证型以阴虚阳亢、气虚血瘀为主,其中,初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人以阴虚阳亢的为主,再次发生缺血性中风的人为气虚血瘀为主。结论:通过选取120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在临床上以证型以阴虚阳亢、气虚血瘀为主,其中,绝大部分的患者在发生缺血性中风都伴有其他一些疾病,出现最多的5个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此外,还与患者的年龄、饮食习惯等有关,这与文献研究得出缺血性中风主要病因为“虚”,但本病的发生往往是在多种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气血逆乱于脑,致使清窍闭塞,元神散乱而产生相符合。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古代中风病辩证分型的综述
  • 现代医家关于中风病辩证分型的综述
  • 1.病例选择
  • 2.一般资料
  • 3.结果
  • 分析讨论
  • 1.性别、年龄特征
  • 2.发病季节
  • 3.家族史和既往史
  • 4.舌象分析
  • 5.脉象分析
  • 6 证型分析
  • 7.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2)
    • [2].潜在类别分析在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数据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统计 2013(05)
    • [3].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甲状腺激素变化的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9)
    • [4].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105例临床观察[J]. 中外医疗 2010(01)
    • [5].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演变初探[J]. 天津中医药 2009(03)
    • [6].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综合治疗的理论及现实意义[J]. 中国中医急症 2008(12)
    • [7].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泛素融合降解蛋白的临床意义[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8].36例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 [9].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120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9(02)
    • [10].刘冬立教授从气血论治缺血性中风病经验总结[J]. 陕西中医 2019(02)
    • [11].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与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15)
    • [12].具有中医特色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系统的构建[J]. 中医杂志 2016(17)
    • [13].144例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分布情况与演变规律调查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2)
    • [14].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4(07)
    • [15].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病证候动态化及相关研究[J].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9(04)
    • [16].基于体质的缺血性中风病复发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10)
    • [17].病机证素与代谢组学在缺血性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概述[J]. 山东中医杂志 2017(06)
    • [18].安宫牛黄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4(19)
    • [19].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J]. 医药论坛杂志 2017(02)
    • [20].真实世界缺血性中风病死患者人群特征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08)
    • [21].万海同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9(04)
    • [22].海南地区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证候的演变规律[J]. 世界中医药 2017(11)
    • [23].27678例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核心中西药物动态变化复杂网络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24)
    • [24].缺血性中风病机探析[J]. 天津中医药 2012(04)
    • [25].温胆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风痰火亢证3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11)
    • [26].药棒循经推按法联合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大众科技 2018(01)
    • [27].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西药群组模块探索[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03)
    • [28].化痰通腑类汤药对缺血性中风病人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3)
    • [29].崔金海治疗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中经络型学术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9(10)
    • [30].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09)

    标签:;  ;  ;  ;  

    缺血性中风病辨证分型规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