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莲山墓地为石寨山文化的一处墓地,因墓葬中保留了大量的人骨以及人骨所展现的特殊葬俗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往对石寨山文化的研究,多是在没有出土人骨的情况下,开展的文化层面的研究,缺少对创造文化的主体—“人”的分析和研究。作为石寨山文化的一个墓地,金莲山人骨等证据全面,关注社会形态,对石寨山文化的社会结构分析提供充分的资料。考古学研究的目的是复原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石寨山文化的一个墓地,金莲山不仅在随葬品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存在大量的叠层葬等葬俗,为复原滇中地区石寨山文化的历史提供了条件。本文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时空框架研究,通过对金莲山墓地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建立起墓地的年代框架,这是其它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期和断代的讨论,揭示墓地的历时性特征;通过文化因素的分析,弄清其文化谱系。在共时的条件下,考察墓地的布局、墓区特征等。(2)、复原历史,在金莲山大量完整人骨保存与鉴定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莲山墓地的研究,拟揭示墓地人们共同体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和社会结构,开创石寨山文化研究的崭新领域。(3)揭示规律,通过“人”与“物”的对应,将金莲山墓地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探讨石寨山文化的其它墓地的一些规律性的变化,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探讨石寨山文化的动态社会结构。研究金莲山墓地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石寨山文化。整个研究都是按照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即基础研究、中层研究和高层研究来进行的。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金莲山墓地属于石寨山文化的遗存,因此,必须对石寨山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简史做一回顾,同时阐述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标和主要关注点;第二章:金莲山墓地的出土器物的分型、定式,出土遗物是认识其文化特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定其时空框架的重要依据;第三章:金莲山墓地的分期和断代;第四章:金莲山墓地的文化因素分析和谱系研究;第五章:金莲山墓地的葬式和葬俗。第一章至第五章,就是基础研究—金莲山墓地的时空框架和谱系研究。第六章:金莲山墓地的社会结构分析,通过对金莲山墓地的死者的年龄和生理性别、金莲山墓地的性别与职业以及金莲山墓地的社会等级与性别和职业的分析,探讨金莲山墓地的社会结构;第七章:石寨山文化其它墓地的社会结构分析,包括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官渡羊甫头和呈贡石碑村等几个墓地的社会结构分析;第六和第七章就是中层研究—金莲山及其它石寨山文化墓地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研究;第八章:石寨山文化社会结构的动态考察,就是高层研究,探讨石寨山文化社会结构的动态变化,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第九章结语。本文有诸多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明确了石寨山文化的“物”与“人’的对应关系。以往只知道墓葬中出土的器物,难以知道这些墓主的性别,通过金莲山墓地的分析,确立了石寨山文化的性别指示器,即不同性别的人随葬不同的器物,它的确立,对以后的石寨山文化其它墓地墓主性别的判定,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二)、开创了石寨山文化研究的崭新领域。以往只注重石寨山文化的文化层面的研究,即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和谱系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该文化所反映的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层面的研究。《金莲山墓地研究》,分析了墓地死者的年龄和生理性别,探讨了金莲山墓地的人群结构、年龄结构、性别与职业的关系以及人群的等级构成,不仅为石寨山文化研究,而且为云南青铜时代考古的深入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三)、首次探讨了石寨山文化的一个墓地的居民的生存状况以及男女两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金莲山的女性比男性更长寿。男性的职业首选是与武士有关的行业,女性的职业首选是与纺织有关的行业,指出了石寨山文化是一个以男性为本位,妇女对男性依存度很高的社会。石寨山文化的整个社会是围绕武士来架构的。(四)、重视对考古学文化的发展规律的探讨,以往的研究,基本不会涉及考古学文化发展规律的问题,通过对石寨山文化的社会结构的动态考察,发现了石寨山文化在云南滇中地区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探明了石寨山文化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跨入复杂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