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尔不群的作家,他开创了田园诗化小说的传统,以后将这一派发扬光大的沈从文、汪曾祺等人都坦承受过其作品的影响;他自觉的将小说按照“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去写,写出了被评论者称为“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一独特的文体形式;他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道家的超脱,佛教禅宗的妙悟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他致力于在作品中赞美人物的自然适意,风俗的纯洁美好,但这一切也难掩其作品中悲伤的基调;虽然他的作品称得上一个“精”字,但因为其作品的晦涩难懂也导致了他的作品在现代小说领域“像海岛一样孤绝的命运”——这就是废名,一位现代文学史上“生前身后皆寂寞”的作家。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任何事物总是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交集中。对于时间永恒,生命有限,空间无限,自身拘囿的思考一直是文学中的主题。小说这种文体形式,时间是其叙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小说中空间的研究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有意味的形式”,往往更能从深层上折射出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在意蕴。废名就将自己融合了佛道两家思想的时间观念体现在了《桥》这部作品中,作品中的时间是几近静止的,并采取了整体上倒叙的方式。在对作品叙事空间的处理和空间意象的选择上也表现了其独特的眼光,废名就在这样从时间和空间处理上进行了它“抒情诗式的散文化小说”尝试,形成了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村“读书人”的“梦”——20世纪20年代废名的文学创作理论与实践[J]. 文学评论 2020(04)
- [2].废名研究史上的十一部著作[J]. 东吴学术 2019(01)
- [3].论废名小说中的“真实”与“梦境”[J]. 名作欣赏 2019(29)
- [4].废名小说中的道家思想与静柔之美[J]. 文艺争鸣 2018(02)
- [5].废名1950年代的思想转变与创作意愿的升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4)
- [6].建国前后废名思想的转变——以《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为中心的考察[J]. 文学评论 2016(01)
- [7].从“幻灯片”到“炮弹壳”——论《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对“五四”启蒙的反思[J]. 文艺争鸣 2017(04)
- [8].废名小说的“文章之美”[J]. 扬子江评论 2017(03)
- [9].论废名诗歌的文禅意义[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9)
- [10].试论格非的《废名的意义》[J]. 文学教育(上) 2016(01)
- [11].废名用典与小说的涩味儿[J]. 名作欣赏 2016(02)
- [12].新旧诗之争中的废名诗学[J].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6)
- [13].废名的小说及其观念世界[J]. 文艺争鸣 2015(07)
- [14].战时返乡的传道者——20世纪40年代废名的思想状况与乡土实践[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9(03)
- [15].坐在树荫下读的小说——谈废名小说的散文结构[J]. 文教资料 2016(35)
- [16].废名小说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 2011(36)
- [17].废名论新诗[J]. 中国美学研究 2018(01)
- [18].废名论新诗:“诗人的诗”和“自由诗”[J]. 华中学术 2018(03)
- [19].追寻远离喧嚣的净土——从沈从文、废名看京派的审美理想[J]. 赤子(下旬) 2016(04)
- [20].云淡风轻说废名 阅读指津[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3)
- [21].云淡风轻说废名[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3)
- [22].废名小说中的“桥”:从物象到意象[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3)
- [23].七绝·夜读《废名诗集》[J]. 北方文学 2017(10)
- [24].论地理环境对废名小说创作的影响[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7(01)
- [25].论废名小说《桥》的现实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6].废名的故乡情[J]. 散文百家 2017(08)
- [27].雾里看花——论废名《桥》中语言的距离美学[J]. 北方文学 2017(15)
- [28].汪曾祺与废名[J]. 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 2017(Z2)
- [29].论废名的写实主义[J]. 中国美学研究 2015(02)
- [30].坟里的梦不见轮回——废名《桥·清明》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