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伟芬(景宁县鹤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3500)
【关键词】老年人机械通气撤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254-01
机械通气撤离(简称撤机)是指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发病得到控制,患者的通气与换气功能得到改善后,逐渐地撤除机械通气对呼吸的支持,使患者恢复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免疫功能低下,许多高龄患者同时伴随有心肺系统的疾病和功能不全症。不少老年人由于各种原因并发呼吸功能衰竭而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生命,以度过疾病的危重期。本文主要介绍老年人长期机械通气撤机时的护理体会。
1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呼吸内科共有82例老年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使用机械通气治疗,使用机械通气超过2周的患者51例,最长的68天,51例中男性3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岁。病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3例,脑血管意外12例,急性中毒6例。撤机技术有同步间歇指令(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持续正压通气或联合应用。
2结果
51例患者中,46例成功撤机,3例因原发病危重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未行撤机,2例死亡。
3讨论
3.1掌握撤机指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病人会产生呼吸肌力的下降,临床发现一般超过2周,就会产生呼吸机较强的依赖性,一旦撤机时,往往会不适应。因此,长期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前,首先要掌握撤机指征:①意识清楚,感染控制,痰液量逐步减少,并能咳嗽排痰;②原发病已基本痊愈或得到控制,病情稳定;③营养状态及肌力良好;④呼吸频率﹤30次/分;静息潮气量﹥300ml;最大吸气负压﹥2.94kPa,符合以上条件方可撤机。
3.2心理护理有些患者在撤机中往往表现为呼吸困难、紧张、心悸,而各项客观指标却较撤机前无明显差异,这主要是由于经受过严重创伤、应激等原发病打击的患者,即使原发病得到控制,全身情况适宜撤机,但由于长期卧床及机械通易使病人仍沉溺于“危重病人”的角色之中,虽然他渴望尽早脱机,康复出院,但作为“危重病人”的角色心理,对自主呼吸能力心存疑虑,害怕撤机会加重病情。为此,撤机前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撤机的条件,撤机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向患者介绍我科类似患者撤机成功的经验和图片资料,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撤机时护士要守护在病人床旁,采取各种放松技术来缓解和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对各监护参数进行耐心解释,指出各指标已属于或接近正常范围,以帮助患者增强撤机的信心。
3.3避免呼吸肌疲劳撤机时给氧吸入5升/分,如患者安静,末梢红润,肢体温暖、无汗,胸廓起伏状态良好,两肺呼吸对称,呼吸平稳,可继续停机。若患者示意或表现呼吸困难,并伴随呼吸浅促费力,节律不均匀;自主潮气量﹤250ml,与撤机前相比,呼吸频率、心率增加10~20次/分;出现胸腹矛盾呼吸;动态血气分析提示PaCO2逐步升高;浅表呼吸指数(f/vt)﹥130;应理解调整通气模式及参数,减少呼吸肌做功及能量消耗,为再次撤机创造条件。
3.4控制肺部感染控制肺部感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无论是撤机前、撤机中、撤机后都必须重视,否则会前功尽弃造成撤机失败。为此,气管插管或切开时尽可能选用大口径的插管或导管,以方便患者通气和分泌物排出,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定时口腔护理,保持胃管通畅,经常检查气囊,以防误吸;做好痰液的体位引流;加强拍背、雾化、湿化吸痰,防止无痰假象,必要时行纤支镜下肺泡灌洗,保持呼吸通畅。
3.5营养支持适当补充营养,改善呼吸肌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机率,提高撤机的成功率。过多的营养尤其是糖的过多摄入,使二氧化碳产生量增加,加重呼吸负荷,不利于撤机。为此为每位患者进行营养监测情况记录,制定营养方案,每位患者均留置胃管鼻饲营养素,如能全力、优特力生、安素等。
4小结
随着人类生命价值的提高,危重病人在医疗监护和抢救中使用呼吸机越来越普遍,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熟练掌握各种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病人需要的护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仔细观察,了解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机体生理、心理上的需要,只有正确运用才能提高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否则反而会造成不良后果,对于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病人进行撤机时,必须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特点、心理状态和耐受力,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进行身心两方面的护理,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宋志芳.现代呼吸机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