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有芬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737200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以历史典故激趣,让学生乐学;领悟语中之话,让学生善学;以表演续写为契,让学生深学。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多走几个来回”,必将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必将大面积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关键词:乐学善学深学
好的语文课堂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的参与:情趣、乐趣、兴趣充盈在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乐学、善学、深学的气氛一涨再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涓涓细流在不断地流淌……好的教学就是这一切的自然存在和展现。那么,如何打造乐学、善学、深学的语文课堂呢?下面,仅以人教版小学第六册课文《西门豹》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历史典故激趣,让学生乐学
《西门豹》讲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故事。里面牵扯到众多人物,有正面的,有反面的。西门豹其人其事,载于《史记——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既列入《滑稽列传》,可见是以机智见长的人物。那么,如何走进这样一个以机智见长的人物内心深处呢?且看以下教学环节:
1.解题:西门豹姓什么叫什么?他是怎样的一位人物?查资料《词语手册》说说。
2.激奇:一个小小的县官,历史上曾有“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的记载。课文讲的就是他管理邺县时的一些事,他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后来民不敢欺他?
3.自学边读边批注,同伴合作朗读全文。指名朗读全文。
关于复姓,在一般的群体里,现已不多见。所以研究一下西门豹的姓名是有必要的。而在一般的阅读课起首时,常是由教师介绍人物以及背景,这里却要求按教师的指点去查阅资料,自己说说,符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的能力”的新要求。对历史故事性课文,以历史典故激奇,也是一种可用的办法,能激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同伴合作朗读,必得进行分配处理课文内容,虽方法各异,但教师要及时发现,善于“放大”。
二、领悟语中之话,让学生善学
听过不少《西门豹》的公开课,发现很多教师都抓住老大爷“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中的“闹”字,引领孩子们反复品味、开掘和涵咏。的确,一个“闹”字意蕴十足,一个“闹”字话中有话。如何引领孩子们理解“闹”字的多重意味,应该成为教师执教此课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找到语文习题的训练价值,让学生进行有价值的习题训练,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的确,设置有价值的训练题,让孩子们揣摩和感受语言文字的张力和魅力,才能对语文中的人物——西门豹(包括老大爷)——产生美好的情感,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以表演续写为契,让学生深学
语文是素养性、综合性和积淀性的课程,需要动机的感悟、情趣的培养、学养的累积,语文学习要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在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要引领孩子们走向更为多姿、更为厚重、更为辽阔的语文学习新时空。
比如,在课末,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进行以下拓展:
指导孩子们表演课本剧,要求孩子们在精读原文的基础上,活灵活现地表现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比如演出老大爷说“都是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的沉痛,官绅“提心吊胆”的表情,以及“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的形影动作,演出老百姓“都明白了”的恍然大悟,等等。教师引领孩子们创编课本剧时,应该充分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在表演过程中的念白、动作、表情等外化出来,感染“观众”,引起共鸣。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自由选择题材,或针对某个过程,或针对剧中某个人物,或想象某个后继情节,以此为契机写一篇习作,将自己的体验、想象、感悟诉诸于笔端。可以发现,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引领孩子们在“课文中走了几个来回”,不知不觉丰富了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加大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孩子们的心弦为之触动:是呀,西门豹真是足智多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设计的策略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在不动声色中同时达到了剪除巫婆、破除迷信的目的。
随后的“习作训练”更是引领孩子们走向语文实践活动的深处,的确,西门庆破除迷信后,人们的生活究竟怎样了,有没有再发过洪水,所谓的“何伯是漳河的神”的谎言是不是不攻自破,所谓的“河伯娶媳妇”是不是真的一场闹剧……诸如此类的想象都有值得探讨的地方,都有值得琢磨的“延伸点”和“生成点”,引领孩子们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多走几个来回”,必将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必将大面积丰富孩子们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昌稳找到习题的“训练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6,(1):61。
[2]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