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旋电子学是现代凝聚态物理学极具研究潜力的领域之一。与传统的微电子学不同,自旋电子学将电子的自旋特性和电荷特性相结合,其核心内容是研究自旋极化电子的注入、输运和探测及自旋控制,其目的是将器件的输运特性、光特性和磁特性等组合在一起,实现新型的自旋电子器件。在自旋电子学领域,磁性半导体和半金属是自旋注入半导体异质结的关键材料,而自旋极化的电子在磁性半导体、半金属、半导体异质结中的输运是自旋电子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一些原型器件已被设计出来,如Datta和Das设计了第一个自旋晶体管;Zutic等人提出了磁场效应晶体管的模型等。器件的实际应用需要解决如何有效地将自旋极化电流注入半导体的问题,这要求理论与实验研究中准确描述自旋注入、演变以及界面效应等。目前研究发现,注入电流的自旋极化与两层材料的电阻之比密切相关,而电阻不匹配正是传统材料难以实现高自旋注入效率的原因所在。相对于普通固体材料,柔软的有机半导体(OSEs:Organic semiconductors)可以和磁性层形成良好的接触。由于有机聚合物弱的自旋—轨道耦合和超精细相互作用,载流子的自旋扩散长度比较长,因而有机聚合物是实现自旋极化输运的理想候选材料。从小分子到高分子,人们对有机材料的电磁光等特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中,对于具有一维特征的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和物性,特别是它的电特性,人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理解。无论从量子化学还是物理建模出发,都得到了与实验基本一致的理论结果。而对于这种材料中的自旋相关特性在近几年刚刚开始起步,成为一个专门的方向——有机自旋电子学。目前国内外许多课题组都开始进行有机自旋电子学的研究。Dediu等人首次研究了半金属庞磁电阻钙钛矿材料La0.7Sr0.3MnO3(LSMO)向有机材料齐分子聚合物六噻吩T6(sexithienyl)的自旋注入和输运,表明有机体内的输运电流是自旋极化的;Xiong等人设计了有机薄膜自旋阀结构,11K温度下测得该自旋阀磁电阻达40%;有机分子自旋阀,有机纳米线自旋阀等结构的实验研究结果相继报道;Majumdar和Zhan等人还研究了界面效应对自旋极化注入的影响。除此之外,人们也开始使用铁磁性电极材料取代通常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中的普通电极,利用自旋极化来控制器件的发光效率。有机自旋电子学的研究刚刚起步,在此领域还有一些关键问题尚不清楚,这些问题包括:聚合物中的载流子性质分析、聚合物与铁磁层的界面耦合、界面电导等因素对自旋注入的影响,自旋载流子在聚合物内的自旋扩散,各种自旋相互作用对自旋输运的影响等等。与无机材料相比,有机材料有它的特殊性,如结构上的低维特征与“软”性,其载流子不再是通常的电子或空穴,而是带电自陷态,如孤子、极化子、双极化子等等。因此要真正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机自旋电子器件,需要对有机材料内自旋注入和输运的基本机理进行研究。目前对有机材料中自旋注入与输运的理论研究有两大类:一是基于宏观热力学模型;二是基于自旋-电荷耦合的微观模型。前者能够描述自旋载流子在聚合物内的自旋扩散情况,而后者却在了解自旋极化的微观机理方面具有优势。Xie等人结合有机材料中元激发的具体电荷-自旋关系,研究了CMR/有机聚合物系统的基态性质,特别指出了极化子或双极化子在有机自旋电子学中的重要作用理论。然而,上述模型仅仅描述了一种静态的图像,实际上自旋注入有机体和输运载流子的传输为非平衡过程。本论文中我们针对有机材料内自旋注入和输运过程,在一维紧束缚SSH模型和BK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非绝热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有机共轭聚合物中的自旋注入和输运的动态特性。在输运过程中,自旋受到自旋相关散射的影响,并非是一守恒量,也是它不同于电荷输运的地方。本论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自组装单层膜调节有机器件中的自旋注入目前有机自旋器件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中,人们多数采用铁磁电极实现自旋注入。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自旋极化的自组装单层膜修饰金属电极与聚合物界面,从而实现自旋极化注入的方法,并研究了有机层内的载流子的自旋极化特征。自组装单层膜通常用来调节有机电子器件中的电荷注入,而使用自旋极化的材料作为自组装单层膜会造成整个系统内自旋简并破缺。计算结果表明,自旋极化的自组装单层膜改变了金属电极与聚合物层之间的耦合强度,并且二者之间的耦合是自旋相关的。利用自旋极化的自组装单层膜调节金属电极与聚合物层之间的耦合强度可以调节自旋极化的注入。另外,自旋注入过程中受到的自旋无关反转散射会使注入效率降低,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注意该效应的影响。自旋极化的注入会使有机材料内部的载流子发生变化,利用非绝热动力学方法,我们给出了聚合物中的自旋载流子的图像。在较强的电子-晶格耦合作用下,注入的电荷形成自陷态。而在动力学输运过程中,由于电子的波动性,它会在整个系统内扩展。当考虑聚合物内载流子的特征时,我们发现了一种具有非整数电荷和净自旋的载流子,它不同于普通的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我们将其称为自旋准极化子。自旋准极化子的存在从理论上证实了自旋极化注入的可能性。2.极化子自旋取向对激子产率的影响目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研究中,人们采用铁磁电极替代普通金属电极,用于提高和控制单态激子的产率。两个铁磁电极平行和反平行排列时,单态激子的产率分别为0和50%。当铁磁电极极化方向夹角变化时,单态激子的产生效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由铁磁电极注入的极化子的自旋方向直接决定于铁磁电极的极化方向,因此我们研究了极化子自旋取向的变化对碰撞后形成激子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存在电子-电子相互作用时,总的激子态产率并不随极化子自旋取向的变化而变化。单、三态激子的产生效率均与极化子自旋取向夹角的余弦值cosφ呈线性关系。单、三态激子产率的比值反比于cosφ。电子-电子相互作用会使总的激子态产率也随极化子自旋取向的改变而改变。尤其单态激子的产率会受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影响而降低。然而对于自旋反平行的两个极化子碰撞形成的单态激子产率并不受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影响。3.有机聚合物中极化子的自旋进动对于有机自旋器件,除了研究自旋极化的注入效率,对自旋输运的操控也是有机自旋器件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自旋极化的载流子注入有机层之后,由于自旋—轨道耦合等自旋相关的相互作用或外加磁场的影响,载流子在内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自旋翻转。在有机自旋器件中,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自旋控制方法,一种是在自旋阀中利用两边铁磁电极的自旋极化取向来控制自旋注入的极化方向,另一种就是利用门电压或外加磁场对输运过程中载流子的极化方向进行调控。我们研究了门电压作用下极化子的自旋进动现象,并将其与磁场作用下的自旋进动现象作了对比,为将来有机自旋操控器件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门电压作用下聚合物内的极化子自旋具有自旋进动特征。研究发现,载流子的自旋进动具有周期性特点,且自旋进动的周期长度与自旋轨道耦合强度成反比。在刚性半导体中自旋进动发生在整个导带中,即存在不同能级间的电子跃迁,称为能级间进动。与此不同,通过对极化子瞬时本征能级上电荷占据的分析发现,在有机材料中的自旋进动现象只发生在极化子能级,即能级内进动。由于门电压可以控制极化子的进动末态,因此有可能将该效应应用到自旋相关的有机电子器件中。通过调节载流子的自旋进动,改变其从中间层注出时的自旋取向。这样,在注出层铁磁电极的自旋极化方向不变时,我们能通过控制载流子的自旋进动实现对电流大小的控制。除门电压控制方式之外,聚合物中运动的极化子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也会产生自旋进动现象。通过调节驱动电场的强度,我们可以控制极化子运动的速度。结果发现,外加磁场下极化子进动的周期时间与极化子运动速度无关,其进动的周期长度与极化子运动速度成正比。与此相反,门电压控制下极化子进动的周期长度与速度无关,其进动的周期时间与极化子运动速度成反比。据此,在自旋输运调控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硅基自旋注入研究进展[J]. 半导体技术 2015(09)
- [2].自旋太赫兹源:性能、调控及其应用[J]. 物理学报 2020(20)
- [3].自旋超导态[J]. 物理 2017(02)
- [4].全自旋逻辑电路的仿真模型[J]. 微纳电子技术 2017(06)
- [5].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中自旋能谷耦合的谷电子学[J]. 物理 2017(05)
- [6].两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系统的自旋压缩[J]. 物理学报 2009(06)
- [7].基于自旋运动的高速弹头成像方法[J]. 雷达学报 2013(03)
- [8].任意态量子信息在自旋链上的传输[J]. 量子电子学报 2012(05)
- [9].基于新型配置方式的自旋弹头变质心控制研究[J]. 航天控制 2011(04)
- [10].双锚固自旋锚杆抗拔力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 2015(01)
- [11].从自旋冰到自旋液态的渡越——结构与磁性质的演化[J]. 物理学报 2010(03)
- [12].自旋催化剂——量子触发化学反应(英文)[J]. 催化学报 2015(10)
- [13].三个自旋1/2粒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J]. 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14].自旋 新世纪的十年[J]. 市场周刊(艺术财经) 2012(10)
- [15].高性能自旋代码设计[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2(S2)
- [16].广义类W态的自旋压缩[J]. 江西科学 2012(06)
- [17].变质心自旋弹头的建模及自适应滑模控制[J]. 科技导报 2009(05)
- [18].变质心自旋弹头的姿态运动建模与仿真分析[J]. 飞行力学 2009(04)
- [19].自旋摩阻动力学模型与实验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 [20].宇宙的自旋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1].自旋液体隐藏秩序被发现[J]. 稀土信息 2016(06)
- [22].自主捕获中自旋目标运动特性分析与地面模拟方法[J]. 机器人 2013(01)
- [23].利用信息流方法优化多激发自旋链中的量子态传输[J]. 物理学报 2015(16)
- [24].软岩隧道自旋锚管抗拔力的计算理论[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02)
- [25].自旋多重度对铬分子结构的影响(英文)[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6].自旋锚管的抗弯性能分析研究[J]. 陕西煤炭 2010(04)
- [27].高速自旋飞行器惯性制导系统技术研究[J]. 测控技术 2010(10)
- [28].隧道结中的自旋过滤效应[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3)
- [29].有限温度下受控自旋链的纠缠动力学研究[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10)
- [30].随时间变化磁场中自旋演化的求解新方法[J]. 量子光学学报 2016(04)
标签:有机自旋电子学论文; 自旋极化论文; 电子晶格相互作用论文; 非绝热动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