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河北省坝上土地荒漠化机制及生态环境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第四纪地质
作者: 孙洪艳
导师: 田明中
关键词: 坝上,土地荒漠化,技术,生态环境评价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河北坝上地区地处蒙古高原南缘,河北省的北部,为中国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之一,也是中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带。本文是在河北省科委2002 年重点项目“河北坝上地区土地沙化成因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的支持下完成的。论文根据野外调查、遥感和收集的区域地质、气象、森林植被、土地利用和人文等资料,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地貌条件,提取重点研究区域,以点代面的对河北坝上地区土地荒漠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以1987 年和1999 年Landsat TM 遥感图像为数据源,在ERDAS 8.4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ARCINFO 8.0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支持下,提出和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图像分类体系;实践了一种通过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纠错相结合的图像分类提取方案,获取了河北坝上研究区两期高精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图,为准确分析坝上地区土地荒漠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以研究区大量地质、遥感、地理、气象、水文、社会人文等多元综合信息为基础,系统分析了这些因子与土地灾害和土地荒漠化的关系,探讨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的机理。研究认为地质因子、气象因子、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是土地荒漠化的关键所在。在地形地貌的控制因素下,坝上西部的土地荒漠化以盐碱化为主,坝缘以沙质荒漠化为主,中间为过渡。通过坝上地区的地层分布和荒漠化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是该区荒漠化的基本物质基础。地貌因素中的坡度、沟壑密度是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它们间接促进了坝上地区的荒漠化。干旱的气候是坝上土地荒漠化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坝上西部土地盐碱化的关键。水蚀、风蚀以及坡度和沟壑密度发育等综合因素是坝缘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导因素。该区的人类活动主要在恶化的气候环境中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非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主要因素。构建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对完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体系以及在其他地区开展类似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选题依据
1.2 研究区概况
1.2.1 研究区概括
1.2.2 研究区范围选取
1.3 土地荒漠化研究的进展
1.3.1 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概念及争议
1.3.2 荒漠化成因
1.3.3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1.3.4 土地荒漠化的类型
1.3.5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3.6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现状
1.4 研究思路
1.5 论文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研究区土地荒漠化的解译分析及主要特征
2.1 遥感技术在荒漠化研究中的优势
2.2 工作方法和流程
2.3 解译标志的研究
2.3.1 卫星遥感信息源的选择
2.3.2 遥感图像处理
2.3.3 各土地类型的影像特征
2.4 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2.4.1 非监督分类
2.4.2 监督分类
2.5 土地荒漠化分析
2.5.1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定量研究指标
2.5.2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
3.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荒漠化的关系
3.2 地层与荒漠化的关系
3.3 岩浆岩与荒漠化的关系
3.4 地貌特征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3.5 坡度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3.6 沟壑密度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气象特征及其它因素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分析
4.1 气温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2 降水量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3 蒸发量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4 风向、风力变化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4.1 平均风速情况
4.4.2 大风天气
4.4.3 浮尘天数
4.4.4 扬沙天气
4.4.5 沙暴天气
4.5 植被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6 水文因素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4.7 人类活动与土地荒漠化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五章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
5.1 生态环境评价的相关概念
5.1.1 生态环境
5.1.2 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退化
5.1.3 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
5.2 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分析
5.3 生态环境评价的标准及代表性方法介绍
5.3.1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5.3.2 评价方法介绍
5.4 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
5.4.1 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5.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
5.5.1 层次分析法
5.5.2 研究区生态环境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5.5.3 构造判断矩阵
5.5.4 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5.5.5 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5.5.6 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结论和主要成果
6.1 结论
6.2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I
图版II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松娕平原土地荒漠化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D]. 杜崇.吉林大学2005
- [2].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土地荒漠化成因与荒漠化状况评价[D]. 杨晓晖.北京林业大学2000
- [3].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监测与生产力评价研究[D]. 杨云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4].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发生特性与演变机制研究[D]. 齐雁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5].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 龚新梅.新疆大学2007
- [6].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研究——以盐池县荒漠化评价监测为例[D]. 张克斌.北京林业大学2003
相关论文
- [1].陕北毛乌素沙地与黄土区过渡地带荒漠化研究[D]. 惠振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 [2].荒漠化评价与监测研究——以盐池县荒漠化评价监测为例[D]. 张克斌.北京林业大学2003
- [3].中国及中亚地区荒漠化遥感监测研究[D]. 刘爱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
- [4].吉林西部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 赵凤琴.吉林大学2005
- [5].毛乌素沙区草场荒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荒漠化驱动力研究[D]. 刘玉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1997
- [6].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 龚新梅.新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