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为英语的学者撰写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衔接特点

母语为英语的学者撰写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衔接特点

论文摘要

系统功能文体学是以Halliday(1973)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的文体派别。通过运用系统功能文体分析,语言使用者能够发现不同文体中的语言特点。衔接作为系统功能文体学中的要素之一,被Halliday(1976)认为是实现文章质量的重要手段。虽然许多学者(Williamson, 1991; Brinkley, 1998;Stotesbur, 2003; Hu, Cheng, 2005)已经对不同文体的语篇进行了衔接特点的分析,但是对母语为英语的学者撰写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全文或具体部分研究的报道甚少。本研究以母语为英语的学者(以下简称为外国学者)所撰写的医学研究性论文的讨论部分为研究样本,初步分析了衔接在该部分的特点,探讨了衔接在提高文章质量方面所起的作用。经过预实验的摸索,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美国及英国出版的5种SCI收录的医学期刊中各随机抽取5篇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建立了由25篇医学研究性论文组成的语料库。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Halliday(1976)对指称(Reference),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三种衔接手段的界定,对语料库中的医学研究性论文的讨论部分所使用的衔接手段进行识别,并采用卡方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是:1)在25篇医学研究性论文的讨论部分中,Halliday(1976)提出的三种衔接手段的出现频率分别是:词汇衔接(2982,77.45%),指称(664,17.25%)和连接(204,5.30%),三者之间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2)在词汇衔接的使用中,重复(2228,74.71%)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衔接手段,其次是上下义词(313,10.50%),同义词(244,8.18%)和搭配(197,6.61%)。重复和上下义词、同义词、搭配之间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上下义词、同义词、搭配之间的使用频率无明显差异(P>0.05)。3)在指称中,三种指称类型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指示指称(391,58.88%),比较指称(157,23.65%)和人称指称(116,17.47%)。指示指称与比较指称和人称指称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指称和人称指称之间的使用频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4)在连接的四种类型中,转折连接(86,42.16%)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增补连接(76,37.25%),因果连接(25,12.25%)和时间连接(17,8.34%)。转折连接与因果连接和时间连接之间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增补连接与因果连接和时间连接之间的使用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在我们的语料库中,我们共发现了28个不同的衔接词或衔接短语,总使用频率为204次,其中5个最常用的衔接词或短语的使用频率高达121次。本研究得出得主要结论是:1)我们发现Halliday(1976)所定义的三种衔接类型及各自下属的分类型在医学研究性论文的讨论部分中均有出现。医学研究性论文撰写者对这些衔接手段合理的运用使文章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例如,连接通过合理使用连接词使得讨论通顺流畅且思路清晰。词汇衔接通过上下义词和搭配的前后照应使得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内容紧密衔接。这些发现都再次证实了Halliday(1976,1994)对衔接在语篇的组织方面所扮演重要角色的论断。2)我们还发现在医学研究性论文的讨论部分中,Halliday(1976)所定义的三种类型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不同且有明显差异。这一发现表明医学研究性论文撰写者对衔接手段的选择性使用是和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功能紧密相关。重复和指示指称两种衔接手段的高频使用是为了在讨论中防止误解产生,以便准确、清晰地论证所述观点。转折连接和因果连接衔接手段的高频率使用同样能够帮助撰写者提供令人信服的例证,进行逻辑严谨的推理论证,以说服读者接受所述的观点。人称指称和同义词的衔接手段的低频率使用虽降低了用词多样性,但可以有效地避免讨论中的指称模糊,使得讨论更加清晰明确。本论文对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衔接特点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医学科技工作者,特别有助于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作者更好地理解本领域的英文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衔接特点和作用机制,从而写出清晰明确,前后连贯的英文研究性论文。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中文摘要
  • CHAPTER Ⅰ INTRODUCTION
  • CHAPTER Ⅱ LITERATURE REVIEW
  • 2.1 STYLE AND STYLISTICS
  • 2.1.1 Style
  • 2.1.2 Stylistics
  • 2.1.2.1 Development of stylistics
  • 2.1.2.2 Types of stylistics
  • 2.1.2.3 Textual function and Cohesion
  • 2.2 AN OVERVIEW OF COHESION THEORY
  • 2.2.1 Text, texture, ties
  • 2.2.1.1 Text
  • 2.2.1.2 Texture
  • 2.2.1.3 Ties
  • 2.2.2 cohesion concept
  • 2.2.3 Cohesion and Coherence
  • 2.3 THE DEVELOPMENT OF COHESION THEORY
  • 2.4 PREVIOUS COHESIVE STUDIES ON GENERAL WRITINGS
  • 2.5 PREVIOUS COHESIVE STUDIES ON PRACTICAL DISCOURSES
  • CHAPTER Ⅲ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DESIGN
  • 3.2 PRETESTS
  • 3.3 ESTABLISHMENT OF MAIN CORPUS
  • 3.3.1 Selection of journals for main corpus
  • 3.3.2 Selection of sample RAs for main corpus
  • 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 3.4.1 Identification of cohesive devices
  • 3.4.2 Data analysis
  • CHAPTER Ⅳ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COHESIVE DEVICES IN SAMPLE RAS
  • 4.2 COHESIVE FEATURES IN THREE CATEGORIES
  • 4.2.1 Cohesive features of lexical devices
  • 4.2.1.1 Cohesive features of repetition
  • 4.2.1.2 Cohesive features of synonym, superordinate and collocation
  • 4.2.2 Cohesive features of reference devices
  • 4.2.2.1 Cohesive features of demonstratives
  • 4.2.2.2 Cohesive features of comparatives
  • 4.2.2.3 Cohesive features of personals
  • 4.2.3 Cohesive features of conjunction devices
  • 4.2.3.1 Cohesive features of adversatives
  • 4.2.3.2 Cohesive features of additives
  • 4.2.3.3 Cohesive features of causals
  • 4.2.3.4 Cohesive features of temporals
  • CHAPTER Ⅴ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FUTURE WORK
  • BIBLIOGRAPHY
  • NOTES AND QUOTATIONS
  • APPENDIXES
  • CURRICULUM VITAE AND PUBLICATONS
  • ACKNOWLEDGEMENTS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习近平讲话中的衔接手段运用分析[J]. 文教资料 2017(03)
    • [2].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的原因及衔接手段[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17(05)
    • [3].拜年短信语篇“重复”衔接手段探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7)
    • [4].老外教你汉译英(四)——衔接手段的调整[J]. 英语世界 2019(08)
    • [5].从歌词看语篇的外在衔接手段[J]. 当代修辞学 2013(05)
    • [6].语言辅助衔接手段在手机短信中的运用[J]. 新余学院学报 2012(04)
    • [7].浅析英汉主要衔接手段[J]. 新余高专学报 2010(02)
    • [8].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衔接手段发展性研究[J]. 黑河教育 2016(02)
    • [9].英汉互译中形合与意合之衔接手段对比研究[J]. 明日风尚 2016(16)
    • [10].浅析“Manin the Realm of Nature”的衔接手段[J]. 时代教育 2013(07)
    • [11].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衔接手段的应用研究[J]. 邢台学院学报 2013(01)
    • [12].英语衔接手段的汉译及对翻译评价的启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3].雅思写作中的衔接手段使用研究[J]. 北方文学 2019(17)
    • [14].英汉语篇中替代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J]. 考试周刊 2009(07)
    • [15].浅谈语篇的衔接手段[J]. 黑河学刊 2012(12)
    • [16].中外医学论文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 2008(01)
    • [17].以奥巴马演讲为例浅析英汉同传中的衔接手段[J]. 校园英语 2017(40)
    • [18].衔接手段的使用对飞行学生写作的影响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1)
    • [19].汉英交替传译中衔接手段的转换[J]. 中国科技翻译 2011(02)
    • [20].谈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的运用[J]. 校园英语 2018(50)
    • [21].韩汉语篇翻译的衔接手段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 2019(08)
    • [22].演讲稿语篇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基于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稿分析[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5(01)
    • [23].形合与意合:英汉衔接手段的差异与翻译策略[J]. 科技英语学习 2008(01)
    • [24].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 2008(03)
    • [25].英语检验检疫证书的衔接手段与同类汉语证书的英译[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06)
    • [26].英语篇章衔接手段[J]. 海外英语 2010(08)
    • [27].英汉照应衔接手段的差异及其翻译技巧——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题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28].英汉句群的衔接手段及翻译应对[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 [29].英汉照应衔接手段之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 2010(09)
    • [30].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错误现象及教学实践[J]. 校园英语 2019(12)

    标签:;  ;  ;  

    母语为英语的学者撰写的英文医学研究性论文讨论部分的衔接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