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论文摘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学校里的心理状态很值得研究,本文从归属感角度出发,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云南民族大学生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校的200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问卷调查,问卷共包括学校认可、校园人际关系、少数民族校园文化、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语言、民族风俗习惯六个维度,共24道题目组成。对云南民族大学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2个摩梭族大学生进行了观察和访谈。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云南民族大学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总体不高,并且归属感在性别、专业、年级、民族成分、家庭背景、不同生源地上有显著差异。对问卷中样本数较多的6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归属感进行了差异比较,得出在校园人际关系这个维度和归属总均分上,6个民族无显著差异。在民族自我认同和民族风俗习惯这2个维度上,6个少数民族存在显著差异。对上表的结果做进一步的多重比较之后得出,在民族自我认同这个维度上,哈尼族和藏族、彝族和纳西族、白族和藏族、纳西族和藏族都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民族之间无显著差异。在民族风俗习惯这个维度上,回族和哈尼族、彝族、白族、纳西族都存在显著差异,其它民族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摩梭族大学生的访谈可知,访谈对象具有较高的民族归属感,同时都表现了较低的学校归属感,对学校的关注比较倾向于校园内部,例如:学校在生活、学习上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心,学校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校园人际关系等等。而民族认同较低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关注民族院校的外部特征,例如:这个学校的名气、就业时的筹码等等,从问卷和访谈得知,大部分的学生对该校的教学质量、学校的前景发展、就业的优势等等都表示消极的看法,由此可知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该校的总体看法是偏低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2 归属感的研究综述
  • 1.3.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设计及其实施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研究法
  • 2.4.2 问卷调查法
  • 2.4.3 质的研究法
  • 2.5 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总体特征
  • 3.1.1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总体状况的描述
  • 3.1.2 归属感与各维度的关系
  • 3.1.3 归属感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 3.2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检验
  • 3.2.1 不同性别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3.2.2 民族文化学院和其它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3.2.3 不同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3.2.4 不同家庭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3.2.5 不同民族语言熟练程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差异
  • 3.2.6 不同年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差异
  • 3.2.7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差异
  • 3.3 纳西族摩梭人大学生归属感的个案研究
  • 4 讨论
  • 4.1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缺失的原因探讨
  • 4.2. 民族院校在民族教育过程中的反思
  • 4.2.1 明确学校定位,办一所真正的民族院校
  • 4.2.2 创建和丰富少数民族校园人文环境,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形成
  • 4.3 归属感和民族成分之间的关系
  • 4.4 本研究的不足
  • 5 结论
  • 5.1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总体不高
  • 5.2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5.3 民族文化学院和其它学院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
  • 5.4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生源地差异不显著
  • 5.5 不同家庭背景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在民族自我认同维度上差异显著
  • 5.6 不同民族语言熟练程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在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 5.7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
  • 5.8 不同民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存在显著差异
  • 5.9 摩梭族大学生归属感的个案研究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问卷
  • 附录2: 少数民族大学生访谈提纲
  • 相关论文文献

    • [1].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研究[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2(04)
    • [2].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 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2019(03)
    • [3].浅议内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J]. 福建茶叶 2019(10)
    • [4].美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研究进展及启示[J].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19(06)
    • [5].基于需求的提升就业工作水平路径研究——以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1)
    • [6].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困境与策略[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7].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路径探究[J]. 现代交际 2020(04)
    • [8].从思政课角度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自信[J].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6)
    • [9].协同治理视角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探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6)
    • [10].少数民族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以藏族学生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5)
    • [11].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J]. 党史博采(下) 2020(04)
    • [12].智媒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机理、挑战与建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4)
    • [13].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以上海某高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08)
    • [14].湖南省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实证研究[J]. 高教学刊 2020(05)
    • [15].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探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20(04)
    • [16].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以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0)
    • [17].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途径的创新[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1)
    • [18].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领导力培育的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20(03)
    • [19].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途径与方法研究——以内蒙古高等院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0)
    • [20].民族教育福利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培育机制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4)
    • [21].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服务边疆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 经济师 2020(08)
    • [22].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 2020(16)
    • [23].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J]. 党史博采(下) 2020(09)
    • [24].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及对策——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09)
    • [25].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6)
    • [26].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7].内蒙古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16)
    • [28].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践履[J]. 怀化学院学报 2020(03)
    • [29].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分析——基于上海高校的问卷调查[J]. 科技视界 2018(30)
    • [30].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 2018(10)

    标签:;  ;  ;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归属感的研究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