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以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为研究对象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以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为研究对象

论文摘要

历史的经验昭示世人,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密切关联。就20世纪80年代后的几次银行危机看,两者可谓“如影随形”,互为因果。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储蓄机构危机、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与银行不良资产均不无关联。巨额不良资产的积累危害银行流动性,引发金融危机,导致银行被迫紧缩信贷,结果加剧银行不良资产积聚。晚近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一再警醒各国政府,必须妥善应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否则可能损及国家经济安全与政治稳定。我国在转轨期积累了高达数万亿银行不良资产,其分布规模广、数量大,由此产生的风险令人忧心。中央政府高瞻远瞩,在1999年专门成立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加强银行监管,实施金融改革。近10年来,通过一系列努力,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幅度已有明显下降。但仍需清醒认识到,银行与不良资产的“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不良资产率的上升有反复迹象。同时,在金融全球化趋势中,我国银行参与表外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但即便是发达国家,对表外资产的风险控制也没有成熟的经验。2007年美国“次贷之殇”告诫国人,对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与控制必须“两条腿走路”——兼顾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的质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重视银行不良资产法律问题的系统研究,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极具现实紧迫性。论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顺序着手,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与各主要国家金融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角度,在比较法的视野中,系统研究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银行不良资产是什么?即银行不良资产概念与特征的界定问题。然后,回答不良资产是如何产生的?即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问题。最后是不良资产的化解与应对问题,其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存量角度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是从增量角度防范与控制银行不良资产滋生。全文分三大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是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与成因,主要由第一章详细分析;第二部分是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主要由第二章至第四章,分三章阐述;第三部分是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主要在第五章至第八章中论述。各章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不良资产界定与成因。首先,文章界定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并与不良贷款、不良债权、问题贷款等概念比较,及其与抵债资产的关系。然后,在比较各国银行危机的基础上,指出不良资产滋生的共性问题是:政府与银行关系定位、资产泡沫破裂、金融监管理念错位与监管容忍、信息透明度低,以及信贷管理松弛等。我国不良资产的发生与市场约束失效、银行债权保护薄弱、信用保障机制缺乏、银行监管与内控不力等法律问题有关。在全球化背景中,证券化及其衍生交易成为不良资产风险传染的新途径,因而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第二章:比较法视野中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主体问题。中央银行、政府机关与商业银行均从不同层面介入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但在比较法上,成立特殊机构集中处置不良资产为各国所常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与处置信托公司(RTC)虽同属特殊机构,但两者在性质、标的、职能与退出机制上均有差异,不应混淆。文章在比较各国经验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以及赋予金融机构特殊权力,以利于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三章:比较法视野中银行不良资产获取方式的法律问题。从各国实践看,银行不良资产的取得方式有整体受让与购买、信托及股本合伙等方式。其中,以信托方式取得不良资产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信托法律制度完整的国度,应成为取得不良资产的重要途径。在外资取得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实践中,存在产业政策约束与国家安全、资产评估与价格确定,以及债权类、股权类和实物类资产取得的法律障碍问题,影响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积极性。在外商合资方面,与韩国相比,我国在合资目标的明确性、市场效益的参与性、管理机构的复杂性,以及合资金融企业的合法性上都存在相应问题。第四章: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不良资产清收与交易问题。银行不良资产的交易有两种基本策略,即资产处置策略和债务重组策略。前者包括贷款清收、抵押物止赎、贷款出售和证券化等,后者主要是债权转股权和债务互换。文章在实证角度,对我国发生的“瑕疵”不良资产出售的法律性质、侵权认定及司法救济进行分析,并建议引入美国实践中的“陈述与担保条款”以完善交易模式。对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从比较法角度结合我国实践,对SPV的设立与构造、资产的真实销售与风险隔离,以及信用增级等展开讨论,指出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在债权转股权问题中,指出政策性债转股所面临的困境及商业性债转股的优势,并分析了我国实行商业性债转股的法律依据与问题。第五章: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债权保护与防范逃废债务问题。逃废银行债务是转轨国家银行不良资产大量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强化对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除行政与刑事责任追究外,更主要的保护途径是民事手段。文章从合同与担保的市场交易制度、债务人破产清算与庭外和解制度,以及民事责任救济制度三方面论述各国与我国的银行债权保护问题。第六章: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监管与不良资产防范问题。各国银行法实践表明,强制发行次级债券、迅速矫正措施对完善资本充足监管与控制不良资产滋生具有重要价值。比较法上,风险集中与银行关联交易监管是银行不良资产防范中针对性最强的法律制度。就资产泡末与金融过度支持问题,文章从法律与监管角度分析美国房价泡末破裂与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指出当前金融支持产业监管存在的问题:(1)证券化及其衍生交易打通信贷市场与证资本市场间的“防火墙”,使金融风险易相互传染;(2)对房地产贷款监管的态度与力度处于摇摆状态,贷款标准松弛,有效措施滞后;(3)对金融中介机构监管存在空白与盲点。最后,从房产功能与监管依据角度,对我国房产信贷监管现状进行反思。第七章:各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内控机制研究。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能促使银行加强资产质量控制,以减少准备金的耗损,西班牙的动态准备金制度给我国以有益启示。从各国银行危机的发生看,银行公司治理薄弱直接影响不良资产的控制。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与各国立法对完善银行公司治理进行积极探索,其中,银行股权结构调整、董事责任强化,以及强制发行次级债券对促进我国银行公司治理改善,实有裨益。银行不良资产透明度对增强银行市场约束具有显著作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各国立法均将银行信息披露作为促进银行改善不良资产状况的重要途径。文章指出,我国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在文化基础、真实性、充分性、方法与频率,及豁免范围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第八章: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协作机制。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从监管趋同化与国际金融协作角度,对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新的滋生来源——证券化投资失败与衍生金融交易损失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当前证券化与衍生金融国际监管协作存在:规范之权威性缺乏的弊端;并对我国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制度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回顾
  • 三、研究视角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与成因研究
  • 第一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不良资产界定与成因
  •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界定、特征与分类
  • 一、银行不良资产的界定:以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为比较视角
  • 二、各国银行不良资产相关概念比较与辨析
  • 三、银行不良资产与抵债资产的关系
  • 四、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特征
  • 五、各国与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分类制度比较研究
  • 第二节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比较研究
  • 一、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中的共性问题
  • 二、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特殊原因
  • 三、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
  • 四、中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中的法律问题
  •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安全
  •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银行危机与不良资产状况
  • 二、全球化背景中银行不良资产、金融危机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 三、全球化中不良资产风险传染的新途径:证券化及其衍生交易
  • 第二部分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机制研究
  • 第二章 比较法视野中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主体问题
  • 第一节 各国主导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
  • 一、各国主导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主体概览
  • 二、政府——财政部门
  • 三、中央银行
  • 四、商业银行
  • 第二节 各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机构问题
  • 一、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特殊机构的机制与法律特征
  • 二、各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特殊机构的目标与经营范围的比较
  • 三、各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特殊机构的公司治理问题
  • 第三节 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特殊机构的转型模式比较
  • 一、关于典型国家特殊机构的清算终止模式问题
  • 二、关于商业化转型模式问题
  • 三、关于整合同类机构并继续经营模式问题
  • 四、关于特殊机构转型需要考虑的因素
  • 五、关于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选择问题
  • 第四节 各国不良资产处置主体的特殊权限问题
  • 一、银行调解程序——不良资产纠纷解决机制
  • 二、为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果而赋予特殊权限
  • 三、对特殊权限赋予的实证检讨
  • 四、我国金融机构特殊权限赋予的方案思考
  • 第三章 比较法视野中银行不良资产获取方式的法律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各国以受让方式接受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问题
  • 一、关于整体受让方式的法律问题
  • 二、关于购买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问题
  • 第二节 各国以信托方式接受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问题
  • 一、以信托方式接受不良资产的优势
  • 二、以信托方式接受不良资产的法律结构
  • 三、国外与我国以信托方式接受不良资产的法律实践
  • 四、我国采取信托方式所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三节 各国以股本合伙方式取得银行不良资产的比较研究
  • 一、以股本合伙方式获取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 二、关于股本合伙的基本法律结构问题
  • 三、对股本合伙的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四节 外资介入银行不良资产取得的法律问题
  • 一、外商取得银行不良资产概述
  • 二、外商以合资方式取得银行不良资产:以中、韩比较为视角
  • 三、关于外商取得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四章 比较法视野中银行不良资产清收与交易问题
  • 第一节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清收与出售中的法律问题
  • 一、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不良资产清收问题
  • 二、各国出售银行不良资产的实践——以美国与韩国为对象
  • 三、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出售中的主要法律问题
  • 第二节 不良资产管理合同的法律问题国际比较
  • 一、关于不良资产管理合同的主体资格问题
  • 二、关于不良资产管理合同基本法律结构问题
  • 三、关于不良资产管理合同的优缺点及与相关合同的比较
  • 四、不良资产管理合同对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借鉴与启迪
  • 第三节 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的国际比较
  • 一、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与基本法律结构分析
  • 二、美、韩两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经验与比较
  • 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兼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践
  • 第四节 债务重组与债权转股权法律问题的国际比较
  • 一、债务重组与“债转股”的产生及其法律意义
  • 二、“债转股”运作的法律机制比较:以波兰与韩国为研究视角
  • 三、我国政策性债转股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
  • 四、从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性债转股转化及相关问题
  • 第三部分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防范机制研究
  • 第五章 比较法视野中的银行债权保护与防范逃废债务问题
  • 第一节 防范逃废银行债务与银行债权的比较研究
  • 一、转型体制下逃废银行债务的界定与原因
  • 二、逃废银行债务的主要类型与表现形式
  • 三、防范逃废银行债务的基本思路:银行债权的法律保护
  • 四、银行债权保护的界限:恶意诉讼与掠夺贷款例外
  • 第二节 各国银行债权保护与市场交易制度比较研究
  • 一、各国贷款合同中的相关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 二、贷款合同中保护性条款的比较与借鉴
  • 三、各国担保交易中的银行债权保障比较与完善
  • 第三节 各国债务人破产清算制度比较研究
  • 一、亚洲诸国《破产法》改革与不良贷款处置和防范问题
  • 二、银行金融债权与劳动债权、国家“税收债权”的顺序问题
  • 三、东亚诸国破产庭外和解制度与银行债权保护问题
  • 第四节 各国银行债权保护与民事责任救济比较研究
  • 一、民事责任机制完善对银行债权保护的意义
  • 二、以契约与侵权责任维护银行债权:以纯粹经济上的损失为例
  • 三、追究董事与高管层法定责任维护银行债权:公司法与破产法
  • 第六章 比较法视野中银行监管与不良资产防范问题
  • 第一节 各国银行资本充足监管与不良资产控制比较研究
  • 一、银行资本充足监管与银行不良资产防范的关系
  • 二、《巴塞尔协定》框架下资本充足衡量的标准问题
  • 三、各国实施《巴塞尔协定》资本充足监管要求的实证分析
  • 四、强制性次级债制度对不良资产防范的价值及其局限性
  • 五、各国资本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资本不足的整改措施
  • 第二节 防范银行不良资产与各国风险集中监管比较研究
  • 一、风险集中度监管与信贷资产质量维护的关系
  • 二、各国风险集中度监管的立法目标与体例比较
  • 三、各国风险集中度法律监管的主要内容
  • 四、我国对风险集中监管的完善问题
  • 第三节 防范不良资产的银行关联交易监管制度比较研究
  • 一、银行业关联交易监管与不良资产防范问题
  • 二、国外对银行业关联交易的监管——以美国《联邦储备法》第23 条的演进为重点
  • 三、比较法视野下的银行业关联交易监管:以防范不良资产为视角
  • 四、我国银行业关联交易法律监管的现状与改进
  • 第四节 防范不良资产与金融过度支持产业监管比较研究
  • 一、金融过度支持、资产泡沫与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
  • 二、美国2007 年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所暴露出的监管问题
  • 三、各国法律对金融过度支持产业的规范与监管
  • 四、关于我国房地产信贷支持监管现状的思考
  • 第七章 各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内控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各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与银行不良资产防范
  •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在不良资产防范中的作用及其类型
  • 二、各国传统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缺陷与动态损失准备金制度
  • 三、银行不良资产防范的贷款拨备覆盖率问题
  • 四、我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法律制度完善
  • 第二节 不良资产防范与各国银行公司治理机制问题
  • 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不良资产防范的关系问题
  • 二、关于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问题
  • 三、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 四、各国银行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比较分析
  • 五、各国强制性次级债发行制度对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 第三节 各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
  • 一、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对于防范不良资产的作用
  • 二、各国银行信息披露制度与巴塞尔委员会信息披露规范问题
  • 三、银行信息披露豁免的法律问题
  • 四、关于我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信息披露制度评价
  • 第八章 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协作机制研究
  • 第一节 防范银行不良资产的巴塞尔协议体系研究
  • 一、防范银行不良资产机制国际趋同化的原因
  • 二、巴塞尔文件体系对各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机制的影响
  • 三、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国际协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防范银行不良资产与衍生金融交易监管的国际协作问题
  • 一、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新的滋生源:证券化投资失败与衍生金融交易损失
  • 二、证券化交易的国际监管协作与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问题
  • 三、衍生金融交易的国际监管协作与银行不良资产防范问题
  • 四、证券化与衍生金融交易的国际监管协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我国防范银行不良资产国际协作制的完善问题
  • 一、我国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协作的状况
  • 二、完善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防范的国际监管协作机制
  • 结语
  • 一、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应对:存量处置与增量控制
  • 二、变革中的银行业务与不良资产防范
  • 三、房产信贷支持与资产泡沫控制:目前的监管重点
  • 四、展望:健全法制框架下的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 ——以国际经验与我国实践为研究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