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会话中存在说话者和听话者,根据说话者的内容,听话者给予回应。在中日两国各自的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是系”词和“そう系”词作为应答词在会话中经常出现,有时二者还存在互译的情况(表4-1,村松1991)。首先本文从谈话功能角度,对“是系”词和“そう系”词”定义如下:所谓“是系”词,是指将“是”放在词首,对引发句予以回应,可以表示接受、判断、承接话题、转换话题、应允、让步、反语等一系列的词。“是系”词可以单独成句,不做句子成分,只具备功能色彩。如“是”、“是的”、“是啊”、“是吗”等。所谓“そう系”词,是指将“そう”放在词首,对引发句予以回应,可以表示评价、判断、引起话题、承接话题、转换话题、理解、提示等一系列的词。“そう系”词可以单独成句,不做句子成分,只具备功能色彩。如“そうです(そうだ)”、“そうですね(そうね)”、“そうですか(そうか)”、“そうですよ”等。通过收集资料发现,关于“是系”词、“そう系”词本体研究的资料较为丰富。目前为止,国内有关“是系”词的先行研究,大多是从“是”的性质;“是”字句的句型、语义、语法;个别“是系”词的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在国外也有关于“是系”词论述的情况,井上优(2002)从中日对比角度来探讨“是吗”与“そうですか(そうなんですか)”在用法上的异同。另一方面,关于“そう系”词的先行研究,以日本国内研究居多,大多是关于“そう”的性质、分类、用法、音声等方面的探讨,尤其在“そう”的归属问题上目前仍存在争议。除此之外,关于国内学者对于“そう系”词的探讨方面主要是黄丽华(2002)从中日对比的角度来探讨“是”、“对”与“そうです”在用法上的异同。由此可见,从谈话功能角度对“是系”词和“そう系”词的异同点进行探讨,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吕明臣(2000)和赵聪(2006)的观点2,从会话语境中探讨二者在形式上的异同和功能上的差异。从形式上来说,相同点:都可与感动词产生情感共鸣,可后续终助词,都有重叠形式,除此之外,二者都可以后续句子或词语等。不同点:与“是系”词相比“そう系”词的种类较多。从功能上来说,相同点:二者都具有“判断”、“承接话题”、“转换话题”的功能。不同点:“是系”词具有“接受”、“应允”、“让步”、“反语”等功能,而“そう系”词具有“评价”、“引入话题”、“理解”、“提示”等功能。但是在相同的功能下二者并非一一对译。另外从应答者主动接受信息的变化过程来看,“是系”词从“积极应对”到“消极应对”变化明显;而“そう系”词仅存在“积极应对”,没有“消极应对”的情况。最后探讨了二者异同点产生的原因。中国人表达感情比较直率,而日本人相对较保守。日本人表达感情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用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功能角度对“是系”词和“そう系”词的形式和功能进行比较,但是对于“是系”词和“そう系”词与感动词产生情感共鸣的方面论述不足,这也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探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语料库的“テアル”句型研究——以省略类“テアル”句为核心[J]. 山海经 2016(12)
- [2].在日中国人留学生の友人関係構築における影響要因 自由記述の分析結果により[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7(00)
- [3].关于“辛拉面”发音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70)
- [4].漢語連濁の通時的研究について[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6(00)
- [5].关于中岛敦文学作品的中日先行研究比较[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05)
- [6].アソカー漸進法に基づく中日文アライメソトに関する研究[J]. 日本学研究 2011(00)
- [7].初対面の会話におけるヘッジの使用状況について——母語話者と外国人学習者の比較を通して[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1(00)
- [8].语境对语义的限定功能——以「~のでは(んじゃ)なかった」句为主[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9].如何引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J]. 吉林教育 2019(47)
- [10].关于大学日语教科书的国内先行研究[J]. 青春岁月 2015(01)
- [11].国内中日同形词比较研究综述[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12)
- [12].关于“テイル”形表示的“记录”用法[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4)
- [13].通过研究方法和调查工具探讨展示空间的研究趋势[J]. 设计 2015(14)
- [14].“と思う”前的语气助词[J]. 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5].“ために”和“ように”对比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07)
- [16].从情意表达的视角看提示助词“も”[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12)
- [17].樋口一叶与甲午中日战争研究综述[J]. 文学教育(下) 2020(05)
- [18].中日色彩语中“白”的对比研究[J]. 牡丹 2015(18)
- [19].劝诱在日中言语文化上的差异[J]. 科技资讯 2013(01)
- [20].程度副詞「なかなか」的评价性[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5(12)
- [21].明治大学接收东亚留学生的开端与培养特点[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2].接尾词「っぽい」的使用方法——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3].学生先研,教师后教——“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J]. 江苏教育 2013(21)
- [24].主格を表す「の」と「が」の交替[J].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13(01)
- [25].動詞述語文における目的語補文の「の」と「こと」の選択[J]. 科技信息 2011(35)
- [26].ドラマ視聴の中で「気づき」を促す指導の提案と検証[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2(00)
- [27].応答発話行為前提の意味公式の語用論的性格——断りがおかれた強い対話に着目して[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2012(00)
- [28].日语形容词移动研究述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09)
- [29].解析日本居家养老课题的研究视角与方法[J]. 城市住宅 2015(01)
- [30].メタファーに基づく「顔」の意味拡張[J]. 科技信息 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