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亚麻(Lini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或油纤兼用作物。亚麻籽和亚麻籽油具有保健和药用功效。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作用,而α-亚麻酸是生成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的前提物质,EPA和DHA的适当的混合物具有降低血脂和减少血栓形成的作用。亚麻木酚素具有调节人体激素平衡、抑制癌症等功效。近年来,亚麻的保健、医药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对优质品种的需求不断提高。但由于亚麻是自花授粉作物,其遗传变异的扩大和杂种优势的利用却受到限制。因此,亚麻花药、花粉发育过程中有关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研究对获得基因工程亚麻雄性不育系及亚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同源序列克隆法,从亚麻花蕾中克隆出与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MS2同源的亚麻MS2-F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和表达分析以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构建MS2-F基因RNA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进行亚麻的遗传转化。同时,开展了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可育、不育花蕾mRNA差异表达以及差异表达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和功能预测等研究,为揭示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分子机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拟南芥等其他植物中雄性不育相关基因氨基酸序列的保守性,应用同源序列克隆法,首先在亚麻花蕾中扩增出258bp的一段序列,然后以该序列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扩增了基因的5′、3′端序列,其大小分别为975bp和869bp。拼接后获得了1911bp的cDNA序列。(2)根据该cDNA序列,设计基因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的全长cDNA和gDNA。测序结果表明,cDNA为1709bp,gDNA为2696bp,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8个内含子和9个外显。(3)该cDNA中包含一个1608 bp的ORF,编码53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70bp,3′非编码区31bp。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包含两个雄性不育保守区:NAD结合区域和雄性不育C-末端区域。该基因与油菜、拟南芥雄性不育基因的一致性分别为59.65%和59.16%,为花蕾特异表达基因,推测在亚麻花粉发育过程中与脂酰辅酶A还原酶有相似功能。因此,成功获得了亚麻雄性不育相关基因,将其命名为MS2-F。其cDNA序列及其对应的gDNA序列的基因库登录号分别为EU363493和EU365361。(4)构建了两个MS2-F基因的RNA干扰载体,一个含有该基因非雄性不育保守区序列;另一个含该基因雄性不育保守区序列。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MS2-F基因的RNA干扰载体导入亚麻中,获得了卡那霉素抗性再生苗,现在正在进行生根诱导培养,有望获得抑制MS2-F表达的转基因亚麻植株,为研究MS2-F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5)在显性雄性核不育亚麻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mRNA差异显示研究中,共获得有或无差异片段42条。其中29条为不育差异片段,其余的13条为可育差异片段。对这42条差异片段进行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最终获得了5条不育花蕾阳性片段:G—E07—100、G—E07—330、G—E07—830、G—S273—500、A-S267—300;2条可育花蕾阳性片段G—S274—250、G—S274—450。(6)这些阳性片段经克隆、测序和BLAST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E07-100与植物GTP结合蛋白高度同源,在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有调节作用;G-E07-330与已公布的亚麻花蕾的一段cDNA有较高的同源性;G-E07-830与β—木糖苷酶同源性很高,它可能影响了亚麻花药、花粉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G-S273-500与NAD+ADP核糖转移酶有很高的同源性;A-S267-300与分泌蛋白高度同源,推测它可能参与了核不育亚麻信号传导途径、形态发生、细胞凋亡等过程,最终影响了雄性不育的发生;G-S274-250和G-S274-450与已知植物的核苷酸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低,推测它们可能是与育性有关的新基因。(7)将G-E07-100、G-E07-330和G+E07+830阳性差异片选定为3个候选基因,并经过Northern杂交表达分析,进一步证明,这3个基因在不育花蕾中特异表达。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籼粳杂交产生两系核不育株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14)
- [2].双隐性核不育蜀杂棉3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3)
- [3].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J]. 种子 2009(02)
- [4].不同基因型核不育陆地棉多个性状配合力的比较[J]. 农业科技通讯 2015(08)
- [5].高产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3[J]. 中国种业 2015(09)
- [6].棉花抗病虫核不育新品种川杂棉31的选育及配套技术[J]. 作物杂志 2013(06)
- [7].水稻雄性核不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1)
- [8].抗虫完全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17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09(07)
- [9].三隐性核不育油菜中隐性上位基因抑制作用的专一性[J]. 西北农业学报 2012(05)
- [10].反向核不育水稻育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8)
- [11].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6[J]. 中国棉花 2015(03)
-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繁殖技术研究[J]. 种子 2014(08)
- [13].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 2011(03)
- [14].转基因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21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0(05)
- [15].温敏型雄性核不育水稻新种质粤光S的发现与育性鉴定[J]. 杂交水稻 2010(06)
- [16].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二型系029AB的遗传特性分析[J]. 作物研究 2016(01)
- [17].“核不育杂交棉宿根制种技术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J]. 植物医生 2016(06)
- [18].油研9号隐性核不育遗传分配与表现型的研究[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2)
- [19].棉花光敏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研究与利用[J]. 棉花科学 2012(01)
- [20].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 作物研究 2011(05)
- [21].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1)
- [22].水稻短光低温敏核不育遗传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06)
- [23].甘蓝型油菜“白花+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2AB的选育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09(10)
- [24].“双低两高”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2519AB的选育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 2008(03)
- [25].抗虫核不育杂交棉川杂棉32的选育[J]. 中国棉花 2013(12)
- [26].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4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09(03)
- [27].低温条件下喷施乙烯利对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 [28].单隐性与双隐性核不育陆地棉的综合比较[J]. 棉花科学 2016(02)
- [29].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8号'的选育[J]. 上海农业学报 2013(06)
- [30].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6号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