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 ——以《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为例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 ——以《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为例

论文摘要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继海明威与福克纳之后最重要的美国当代作家,他那富有犹太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为他在美国当代文坛上赢得了盛誉。1976年,贝娄因“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位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作家,贝娄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在现代社会中寻找立足点的人物形象。贝娄小说中的主人公通常是以“流浪”的方式寻找各自的家园,其主人公所具有的“流浪意识”正是犹太民族历史及其文化传统的典型特征。在贝娄的小说中,“流浪意识”呈现出“形体流浪”和“精神流浪”两种形态。本文试图运用史蒂芬·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理论,对贝娄的《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这两部小说中的流浪意识进行文化解读。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贝娄文学创作的文化资源之一,即“流浪意识”及其对贝娄作品的影响。第二章分析《雨王汉德森》中的形体流浪意识,认为贝娄在体现汉德森的形体流浪意识时既继承了西方传统流浪汉小说的特征,同时又对早期犹太流浪汉小说有所突破。本文的第三章探究《赫索格》中的精神流浪意识,作者认为该小说中所呈现出的这种精神流浪意识体现了贝娄对现代犹太人之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探索。本文作者在第四章中试图将贝娄描述为一位游移于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的精神流浪者,因为贝娄所继承的犹太文化和他所吸收的美国文化均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最后在结论部分指出,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不仅是犹太人的,也是现代美国人的。贝娄笔下的这种流浪意识,无论是形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充分体现了贝娄作为一位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作家对现代犹太人和现代美国人之生存状态的人文关怀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Introduction
  • Chapter 1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of the Jewry: A Cultural Resource of Saul Bellow's Writings
  • 1.1 The Jewry: A People of Wandering
  • 1.2 Influence of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on Bellow's Writings
  • Chapter 2 The Physical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in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 2.1 Traditional Picaresque Novel: A Narrative Pattern Revealing the Physical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 2.2 Bellow's Inherita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Picaresque Novel in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 2.3 Bellow's Breakthrough to the Earlier Jewish Picaresque Novel in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 Chapter 3 The Spiritual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in Herzog
  • 3.1 Modern Jewish Picaresque Novel: A Narrative Pattern Revealing the Spiritual Wandering Consciousness
  • 3.2 Bellow's Concern for the Jews' Surviving Conditions in Herzog
  • 3.3 Bellow's Exploration into the Jews' Spiritual World in Herzog
  • Chapter 4 Saul Bellow: A Spiritual Wanderer
  • 4.1 Bellow's Adherence to the Jewish Culture
  • 4.2 Bellow's Absorption of the American Culture
  • 4.3 Bellow's Breakthrough to the Jewish Culture
  • 4.4 Bellow's Wandering between the Jewish Culture and the American Culture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厘清源流 格物致知——读乔国强的《贝娄学术史研究》[J]. 外文研究 2020(01)
    • [2].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小说中犹太性与美国文化的碰撞[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1)
    • [3].浅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J]. 文教资料 2013(31)
    • [4].索尔贝娄小说的人文关怀[J]. 高考 2017(12)
    • [5].贝娄小说的标题艺术[J].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7(01)
    • [6].新世纪美国贝娄研究概述[J]. 当代外国文学 2012(03)
    • [7].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型知识分子[J]. 新余高专学报 2009(06)
    • [8].贝娄作品对城市文化的批判[J]. 外国语文研究 2016(01)
    • [9].论贝娄小说的犹太性与世界性[J]. 文艺争鸣 2015(06)
    • [10].问题意识与文化自觉[J]. 中国图书评论 2017(06)
    • [11].贝娄:一位伟大的跨世纪作家[J]. 外国文学 2015(06)
    • [12].论贝娄小说主题的荒诞——以《院长的十二月》为例[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13].浅议贝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犹太原型[J]. 名作欣赏 2013(27)
    • [14].贝娄小说《院长的十二月》的荒诞主题[J].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15].解读贝娄长篇小说中的追寻主题[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36)
    • [16].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看贝娄对泛性论的批判[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17].贝娄笔下的美国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5)
    • [18].贝娄的女性主义倾向[J]. 成才之路 2009(15)
    • [19].透过《今天过得怎么样》看贝娄的女性观[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 [20].从《洪堡的礼物》看贝娄的知识分子情怀[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2)
    • [21].负罪、受难、死亡与救赎——论贝娄小说中犹太知识分子精神救赎的必要性[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 [22].从“边界意识”到“共同体意识”——论贝娄作品的伦理指向性[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3].新中国60年索尔·贝娄小说之考察与分析[J]. 当代外国文学 2013(02)
    • [24].从解构视角看贝娄作品中的建构哲学[J]. 译林(学术版) 2012(01)
    • [25].日本索尔·贝娄研究综述[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2(05)
    • [26].贝娄作品的女性主义批判[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8)
    • [27].从《赫索格》中的女性形象看贝娄的性别观[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2)
    • [28].贝娄先生的星球[J]. 意林文汇 2014(03)
    • [29].贝娄小说的哲学性与当代意义浅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7)
    • [30].生存技术与技术化生存——从贝娄小说《更多的人死于心碎》谈起[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3)

    标签:;  ;  ;  ;  ;  

    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流浪意识 ——以《雨王汉德森》和《赫索格》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