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亮陈德傅道聪赵锦阳
(九0三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江油6217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5例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中,非手术治疗53例,其中5例后期行锥颅引流;手术治疗32例,全部手术病例还复骨瓣。2例留有神经后遗症,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熟悉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以对患儿最小伤害为准则,进行准确、科学的诊治,治愈率高,预后良好。
【关键词】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0-0104-02
由于小儿有不同于成人的颅脑解剖生理特点,硬膜外血肿发生率相对低,但在小儿颅内血肿中所占比例最大,故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也有其独特性。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85例,如何根据硬膜外血肿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疗是减少伤害,提高治愈率的关键,现将临床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5例患儿中,男48例,女37例;平均年龄8.5(2~1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1例,坠落伤34例。通过病史、查体、CT检查诊断急性硬膜外血肿。昏迷11例,具有典型“中间清醒期”4例;瞳孔不等大8例;呕吐72例;发生癫痫12例。
1.2影像学检查
全部行头颅CT检查,颅骨内板下多有较典型的梭形高密度影,部分病例脑中线移位,病灶侧侧脑室不同程度受压和移位,显示合并骨折39例;血肿位于颞、顶部53例,额部28例,后颅窝4例。
1.3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的意识、瞳孔、血肿量及部位等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幕上5~20ml,幕下5~10ml非手术治疗53例,其中5例幕上血肿经2周治疗后基本无吸收但部分液化,行锥颅引流;手术治疗32例,全部手术病例还复骨瓣。
2.结果
本组53例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全部病例出院后3~6个月随访,除2例因合并脑挫裂伤留有神经后遗症,其余恢复良好。
3.讨论
3.1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
根据本组资料其临床特点如下:(1)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本组所有患儿均出现头痛,出现呕吐72例,可能与伤后迅速发生的脑功能失调;小儿脑皮质尚未发育完善、脑皮质抑制能力差有关,与实际脑损伤情况不相一致。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创伤暴力较小,脑损伤相对轻;小儿颅骨弹性较大,颅骨缝易于分离,可以缓冲受伤时的暴力,原发昏迷较少;患儿多有烦躁不安,后期转为嗜睡或昏睡。(2)硬膜外血肿发生率较成人低。由于小儿颅骨与硬脑膜粘连紧密、不易分裂;颅骨的血管沟较浅或尚未形成,骨折时不易损伤硬脑膜血管。(3)癫痫发生率较高。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抑制能力差,兴奋容易扩散,轻微损伤刺激即可诱发癫痫。而血肿对大脑皮层和脑血管的持续刺激更易引起皮层生物电活动异常,更易诱发癫痫。
3.2治疗体会
(1)重视CT检查及意识瞳孔观察:许多患儿因症状较轻,无神经系统体征,且家长对患儿多次CT检查存在一定的顾虑,病情变化、血肿增加不能及时发现。对入院有意识改变患儿建议收入NICU密切观察,观察期间出现意识改变或瞳孔变化,及时的CT随诊,可以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2)小儿硬膜外血肿非手术治疗:根据本组资料,笔者认为伤后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幕上血肿<20ml或在20ml左右,幕下血肿<10ml,中线结构无移位或移位<5mm,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首先采取非手术治疗。有资料显示,当伤后超过6小时,无骨折线或骨折线与硬脑膜血管无关时,血肿增大的概率较低[3],但仍建议在伤后24h、3d及7d进行CT复查。此时,应减少患儿活动,适当予以镇静,脱水药物应偏小量使用或不用,以免颅内压降低,导致硬膜外血肿扩大。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复查头颅CT,手术指征不应盲目放宽,增加对患儿的伤害。而本组另外还有5例幕上血肿经2周治疗后,血肿基本无吸收但部分液化,在镇静局麻下行锥颅,置入8F或10F引流管引流,其术后血肿完全吸收。(3)小儿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对于患儿血肿量较大的情况,建议采用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在进行开颅手术过程中,由于小儿颅骨的特点,使得其颅骨不易进行修补,因此,其开颅手术中应保留骨瓣,以此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并发症、后遗症。由于骨瓣开颅手术创伤大,出血较多,麻醉、手术时间长,还应依据情况采用输血、使用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等辅助治疗的方式维持生平体征。
4.结语
综上所述,大多数小儿硬膜外血肿的原发伤相对较轻,很少合并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另外,小儿的脑组织处于生长发育期,修复重建的潜力大;在进行小儿外伤性硬膜外血肿治疗时,其诊断与治疗过程中要在尽可能在短的时间内掌握患儿体征与病情,提高诊断与判断的准确性,以对患儿最小伤害为准则,确定治疗方案,减少可能引发的后遗症,获得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2-339.
[2]滕良珠,孙为群.颅脑损伤诊疗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0-135.
[3]杨子奉,刘汉东.小硬膜外血肿增大的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5):494-495
[4]张志文,刘聪.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资讯,2009(12).
[5]范媛.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观察和护理[J].当代医学,2009(12).
[6]席纪江.小儿急性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