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工作在质量数130和160区各分别选择了125Cs和158Tm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融合蒸发反应116Cd (14N, 5n)和144Nd(19F,5n)布居了它们的高自旋态。125Cs的实验测量完成于丹麦玻尔所,158Tm的实验完成于我国原子能院。一、关于158Tm对能级纲图进行了丰富,扩展了包括πh11/2?νi13/2晕带在内的已知带结构,建立了某悬空四准粒子带与已知低激发态的连接,首次发现了两条新转动带。获得了γ射线相对强度、ADO比值等基本核数据,获得了耦合带的B(M1)/B(E2)比值的测量结果。在国内加速器上首次观测至带终结。结合推转壳模型关于电磁跃迁的几何模型对各带的内禀组态进行了指定,并讨论了顺排行为及其机制,讨论了耦合带的电磁跃迁特性。首次观测到πh11/2(?)νi13/2组态带的旋称反转点,并结合临近核,特别是相邻同中子数的双奇核160Lu的持续反转行为,对160区双奇核的旋称反转系统学及其机制进行了讨论。二、关于125Cs扩展了原已知的能级结构,修正了πg9/2 [404]9/2 +组态带的能级结构及其带头激发能,首次建立了两条新转动带并对其内禀组态进行了指定。测量了γ射线相对强度、ADO比值、耦合带B(M1)/B(E2)比值等基本核数据。结合相邻核信息,对d5/2,g7/2,g9/2各带的带头激发能、顺排特性及电磁跃迁特性进行了讨论。
论文目录
论文提要第一章 前言1.1 核结构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2 原子核高自旋态实验研究简介1.2.1 高自旋态实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2.2 几种常用的核结构模型1.2.3 A~130 过渡区和A~160 轻稀土区原子核高自旋态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第二章 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和数据获取2.1 高自旋布居方法2.2 在束γ实验获得高自旋态过程和数据获取2.2.1 实验装置及其工作原理2.2.2 实验前的准备2.2.3 其它实验测量2.2.4 数据的离线分析158Tm的高自旋态的研究'>第三章 奇奇核158Tm的高自旋态的研究3.1 选核背景3.2 实验条件3.3 能级纲图的建立3.3.1 γ射线归属及级联关系分析3.3.2 本工作建立的158Tm的能级纲图3.3.3 γ射线跃迁多极性、强度和分支比的求取3.3.4 本工作在能级结构上取得的结果概要3.4 结果阐述158Tm各转动带组态的预测'>3.4.1 Routhian相加性对158Tm各转动带组态的预测3.4.2 B(M1:I→I-1)/B(E2:I→I-2)约化跃迁比值的实验及理论计算3.4.3 顺排相加性帮助指定带头自旋3.4.4 组态和自旋指定及讨论3.4.5 顺排和带交叉3.5 电磁跃迁特性的探讨3.6 奇奇核旋称反转现象及其理论解释3.6.1 旋称反转的含义3.6.2 奇奇核旋称反转现象及其系统规律3.6.3 旋称反转的物理机制158Tm晕带(πh11/2(?)νi13/2) 组态反常旋称反转现象的实验研究'>3.6.4 奇奇核158Tm晕带(πh11/2(?)νi13/2) 组态反常旋称反转现象的实验研究158Tm及邻近双奇核中四准粒子带的旋称劈裂'>3.6.5158Tm及邻近双奇核中四准粒子带的旋称劈裂3.7 小结125Cs的高自旋态研究'>第四章125Cs的高自旋态研究4.1 研究背景4.2 实验条件4.2.1 束靶组合与探测阵列4.2.2 能量和效率刻度4.3 能级纲图的建立及讨论4.3.1 纲图的构建4.3.2 激发能系统学在其中的应用4.3.3 组态的指定及讨论4.4 电磁跃迁性质4.5 小结参考文献中文摘要Abstract致谢在学期间发表文章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高自旋态论文; 能级纲图论文; 旋称反转论文; 电磁跃迁论文; 顺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