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形式或品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它萌芽于两汉、发展于魏晋、成熟于隋唐,经宋至元,特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家的出现,将山水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创造、美学特征、理论意义和历史影响进行系统地探讨。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为元四家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着重从政治上分析元代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使汉民族文人产生强烈的对立反抗心绪。同时元代经济的相对发展稳定和思想文化政策的相对宽松使汉族文士走上退避社会、隐居山林或亦隐亦仕的生存道路成为可能,以及他们致力于绘画,将绘画作为抒写自己心灵意绪的表现方式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第二章为元四家山水画的审美特征。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元四家的山水画是对北宋苏轼等人所倡导的重表现、诗意神韵、轻形似摹拟再现的“文人画”思想进一步继承与发展,简淡古雅,着力抒写自己的士气与逸气,使山水画的创作更具创造性、自由性和表现性。其次,从绘画技法上分析了元四家大胆地将书法的用笔、用墨、线条技法用于山水画的创造,不仅使绘画的造型更为概括简略,富于精神性而且赋予笔墨自身的独特的表现价值和意味,进一步突出了山水画的民族特色。第三,从绘画形式上揭示了元四家更为自觉地在画幅上以书法题诗解画抒情和用印,不仅提供了诗书画印熔铸为一体的民族艺术形式的完善,也大大开拓和深化了绘画艺术的表现内涵和境界。第四,从绘画意境上,揭示了元四家既具有相通的时代风尚又具有黄之逸迈萧散,倪之荒疏洁逸,吴之沉郁华滋,王之苍茫茂密的个性特质。第三章为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价值与影响。着重探讨了元四家山水画创造表现出来的继承与创新,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历史地位以及对明清绘画所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仿元四家山水图卷[J]. 中国书法 2018(15)
- [2].《元四家造像》雕塑[J]. 美术 2016(12)
- [3].程良锋:国家经济的复苏,才可以说行业复苏[J]. 收藏.拍卖 2017(Z1)
- [4].浅析元四家山水画[J]. 明日风尚 2017(02)
- [5].元四家——艺术错觉与艺术再现的东方特例——《艺术与错觉》读后感[J]. 明日风尚 2017(17)
- [6].元四家画史地位辨析[J]. 大家 2010(24)
- [7].“元四家”的山水画风格与文人画艺术特征及美学思想[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8].“元四家”山水画意境解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03)
- [9].解构“元四家”文人画家的心理特点[J]. 美与时代(中) 2017(04)
- [10].论元四家的“癫狂”创作[J]. 艺海 2015(11)
- [11].元四家绘画风格成因探究[J].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 [12].元气淋漓:“元四家”文人山水画的审美空间构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03)
- [13].试析元四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之风[J]. 大众文艺 2018(12)
- [14].元四家山水画艺术风格分析[J]. 艺术评鉴 2018(15)
- [15].线条之美——浅析元四家山水画中的皴法[J]. 风景名胜 2019(03)
- [16].浅析元四家山水画的笔墨精神对后世的影响[J]. 大众文艺 2014(21)
- [17].元四家:文人山水的崛起[J].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8(01)
- [18].隐逸高士们的吟唱——浅析“元四家”的文人画[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 2014(01)
- [19].“元四家”的野逸画风[J]. 国画家 2018(06)
- [20].试论吴镇对中国文人山水画的贡献[J]. 书画世界 2009(01)
- [21].浅析五代两宋与元四家山水画点景之比较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2(05)
- [22].论元四家对沈周山水画风的影响[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3)
- [23].“元四家”的文人精神及艺术风格[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4].论元四家山水画的写意精神[J].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 [25].于山水中诗意地栖居——试论“元四家”之所得与清初“四王”之所失[J]. 中国美术馆 2011(04)
- [26].“隐”、“逸”思想与元四家[J]. 美术文献 2014(03)
- [27].倪瓒画款略论[J]. 中国书法 2012(05)
- [28].论元四家山水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0)
- [29].浅析“元四家”山水画的隐逸风格[J]. 艺术教育 2015(06)
- [30].“元四家”之冠——黄公望[J]. 青春期健康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