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郭俊华
导师: 白永秀
关键词: 西部地区,区域工业化,新型工业化,工业化模式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工业化是一国或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已迈向后工业化时代,即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引领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的工业化总体处于中期水平,不但面临着工业化任务,而且也面临着信息化的冲击,在这“双峰夹击”中,提出了新型工业化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工业化水平高低不同,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较低,且具有多层次性。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的新时代,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应根据资源禀赋、工业基础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其产业竞争力,这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工业化的成功发展模式,分析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西部传统工业化模式存在的问题,设计出西部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三元工业化模式,从而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本论文分为九个部分,重点研究了四个层次的问题:一是通过对国内外的工业化理论的回顾和评析,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总结和评价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理论的研究、新进展及其理论贡献,并分析国内工业化理论的演变及发展,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特别是揭示了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产业融合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及专业分工的加深,产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形成产业融合的趋势;二是对西部工业化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历史回顾,根据工业化程度的判断方法及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附加的一些信息化的指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西部工业化所处的阶段进行了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道路的优劣势及其特殊性;三是研究了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模式选择及内容设计。从探讨国外工业化模式开始,比较分析了英美模式、德日模式、前苏联模式及东亚新兴工业化模式,结合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区域工业
论文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界定、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工业化文献综述
2.1 国外关于工业化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关于工业化的文献综述
3 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
3.1 工业化的定义、理论依据、理论流派
3.2 新型工业化内涵与特征理论分析
3.3 新型工业化下的产业融合理论
3.4 工业化模式的理论分析
4 西部地区工业化历程回顾和程度的综合评价
4.1 西部地区工业化历程回顾
4.2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
4.3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劣势分析
4.4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
5 国内外工业化发展模式及启示
5.1 国外工业化的主要模式
5.2 国内工业化的主要模式
5.3 国内外工业化发展模式对西部工业化模式选择的启示
6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
6.1 新型工业化的一般模式
6.2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的原则、影响因素及依据
6.3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三元工业化
7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实现途径
7.1 西部地区继续工业化的途径:农村工业化的深化
7.2 西部地区再工业化的途径:传统工业的改造
7.3 西部工业现代化的途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产业融合
8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创新支持
8.1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支持
8.2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支持
8.3 科技战略创新支持
8.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创新支持
8.5 制度创新战略支持
9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通
9.1 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工业化模式研究[D]. 张兆义.吉林大学2008
- [2].比较视野下当代中国的工业化模式与劳工整合问题研究[D]. 李中仁.复旦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