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混沌理论,人的命运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且被外界无数的不可预测的力量所影响、所操纵。同样,后现代主义也认为世界是无序的、非理性的、虚无的和不确定的。因此,可以说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不稳定的、无序的和混乱的。深受混沌理论影响,考麦克·麦卡锡在他的作品中对人类社会的无序、混乱和暴力现象作了全面的展现与批判;对人性贪婪和堕落之根源作了深刻的剖析与探讨。本论文试图运用混沌理论对麦卡锡的两部小说《路》和《老无所依》中的混沌、无序主题以及主人公命运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分析。麦卡锡笔下的世界充斥着暴力、人性的贪婪、和邪恶。面对这个以混乱、强暴、空虚和人性堕落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麦卡锡倡导宗教救赎的理想、呼吁人与人之间的怜悯、同情以及人文关怀,他指出这种人际之间的同情与关爱、协力与互助是我们走出这个混沌无序、黑暗世界的希望之光。本论文共分简介、主体五个章节和结论部分。简介部分简要介绍了考麦克·麦卡锡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框架和研究目的。本研究指出国内外麦卡锡研究硕果累累,但从后现代语境下的混沌理论为切入点研究麦卡锡的作品,国内尚无先例。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后现代语境下的混沌理论。它指出后现代理论和混沌理论都认为世界是无序混乱的,具有随机性、非理性、不确定性。混沌理论认为世界是非线型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内部无数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子系统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混沌性。尽管世界是一个不可预测的无序世界,但在无序中又存在着一种无序中的有序。第二章从麦卡锡的哲学、教育、生活、成长及美国的文化背景几方面探寻麦卡锡创作观的成因。麦卡锡的罗马天主教的教育、成长背景为他同后宗教救赎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军队的服役经历在空间时间纬度给他提供了更多对战争、暴力、流血及人性邪恶的思考。麦卡锡对科学的特有的兴趣以及他在圣达菲研究所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他文学创作中的科学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研究麦卡锡两部作品《路》和《老无所依》中的混沌性。在这两部小说中麦卡锡描绘了一个是凄凉、悲惨的混沌世界,在这里邪恶、暴力、恐怖和残忍弥漫在自然和社会的每个角落。在《路》中麦卡锡用丰富的想象勾勒出一个大灾难后的混沌世界,这个世界充斥着黑暗、阴冷、凄凉、混乱、食人族蚕食后的断肢残臂、大灾难后的残壁断垣及杂乱、沙砾的荒芜世界。在《老无所依》这部小说里,到处弥漫着压抑的阴冷、悲惨、混沌和暴力,人的命运被这种暴力、血腥所奴役,所操纵。第四章运用混沌理论中的“奇异吸引子”理论分析了这两部作品中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在《老无所依》这部小说里,齐格是邪恶、神秘力量的化身,他代表混沌理论中的奇异因子。他是不可控制、不可预测、超自然的代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都被他这种神秘的力量所操控。在《路》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引起了地球上的大灾难,尽管这种灾难并不一定是原子能的爆炸所引起,但大灾难后的后启示录世界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第五章指出当我们面对这个混沌、无序、暴力和人性邪恶堕落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怜悯和同情以及宗教救赎才是走出这个混沌、惨淡世界的救赎之路,这样的救赎行为从根本上讲,就是人类在混沌无序中力图以感性的精神重建一个有序的世界。总结部分对本论文做了简要的总结。它指出混沌、暴力、虚无及人性堕落是大多麦卡锡作品的中心主题。尽管如此,在《路》和《老无所依》中,麦卡锡又力图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怜悯同情以及宗教思想在这个无望、贫瘠的荒原上构建一座希望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