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范小明杨敏

(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新疆阿克苏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于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方法:笔者抽取2009年6月份-2012年6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ICU患者,将86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ICU危重症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出现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以及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的插管留置时间相较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来说明显较短;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明显较少;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较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高。结论:临床对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管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ICU危重症患者;临床监护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255-02

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ICU[1]的发展才步入正常的轨道,由于我国ICU的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并且缺乏一套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导致临床上对危重症患者管理监护经验的缺乏,因此,我国迫切的需要研究出一套系统的、科学的ICU临床护理管理方法。

新型规范化护理管理[2]模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更加系统的、全面的、正规化的管理措施,新型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充分强调人的价值,使得ICU危重症的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帮助临床医师以及护理人员加深对于ICU危重症患者共性的了解,便于提高护理管理服务的质量,使ICU危重症患者得到更加及时的救治,缩短ICU危重症患者转入普通病房的时间,本次研究抽取2009年6月份-2012年6月份来我院就诊的86例ICU患者,选择新型规范化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ICU危重症患者进行监护和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笔者抽取2009年6月份-2012年6月份期间来我院就诊的86例确诊我危重症的ICU患者86例,将86例ICU危重症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ICU危重症患者,对照组: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7岁(年龄范围为17~88岁),其中有24例男性ICU危重症患者,19例女性ICU危重症患者;观察组43例ICU危重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年龄范围为19~86岁),其中有25例男性ICU危重症患者,18例女性ICU危重症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组ICU危重症患者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及观察指标

对照组:对43例ICU危重症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进行管理;观察组:对43例ICU危重症患者采用新型的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并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的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进行比较,此外记录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患者对所使用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和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的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和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的发生率、并发症情况如表1,观察组ICU危重症患者和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如表2所示。

表1ICU危重症患者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医源性损伤并发症非计划拔管

对照组4311(25.6)9(20.9)3(7.0)

观察组434(9.3)2(4.7)0

P值<0.05<0.05<0.05

注: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现象及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ICU危重症患者插管的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比较(例,%)

组别例数插管的留置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

对照组4311.8±7.32.8±1.1

观察组437.6±4.21.5±0.8

P值<0.05<0.05

注:P<0.05,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ICU危重症患者留置时间和转入普通病房所需的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如下所述:建立健全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全面分析医院ICU科室质量管理的现状,对其临床监护工作进行优化,完善医院ICU科室的各项管理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核标准等管理措施;危重症患者的入院过程基本为:病房一手术室一ICU一病房,经历这三次患者转运的过程,无形之中就会增加患者的安全问题,针对ICU危重症患者的转入标准、转出标准以及工作流程应给予完善,对于ICU危重症患者专用的转科评估单中,应详细记录ICU危重症患者交接时的血流循环、血气分析以及皮肤情况等结果,并且记录对于ICU危重症患者所使用的特殊药物、心理状况等,在病房一手术室一ICU一病房的三次装运过程中,监护医师需要携带急救物品(要求易于操作,简单便携等)以便能够及时应对转运工程中的突发情况。

强化ICU科室护士安全用药意识,每月选择确定的时间进行数次以安全用药为主题的主题讲座,归纳ICU科室护士临床治疗时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用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常用药物、重点药物的功效、剂量、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类梳理,归纳整理并,并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讲解,从而提高ICU科室护士安全用药意识。

ICU危重症患者为易感染人群,一定要避免医务人员对细菌的传播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对ICU危重症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要求ICU科室医务人员注意自身的卫生消毒,尤其是注重对手卫生措施,这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院方要注重加强ICU科室以及整个医院的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无菌技术管理,同时要对ICU探视制度予改善,结合医院自身特点,提高ICU为重症患者护理人员的卫生意识。

为ICU患者提供安全度较高的住院环境[3],危重患者的病房应设置在要尽量靠近护士站、抢救室的区域,具体针对ICU为重症患者自身病理学需要进行应对措施,例如:给予压疮高危患者减压贴、气垫床等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对于老年患者或者是病情危重防治患者出现坠床,烫伤等等,ICU科室护理人员要注意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对患者带来的再次伤害,此外ICU科室应定期的进行护理设备检查保养记录工作。

ICU科室集中了许多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以及急救设备,病房集中了病情变化较快、病情严重以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危重症患者[4],这就要求ICU护士具备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基础和专科技能操作能力、沟通能力、临床处理能力、教学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医护人员要对进入ICU重症监护室的患者进行身心上的监护,同时应该注重针对性的心理支持,重视ICU危重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提升患者对ICU护士的亲切感以及信任感。

综上所述,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护管理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ICU科室护理服务的质量,患者的症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缩短了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所需时间,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l]鞠远荣,殷静静,王先泉等.24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ICU监护管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3,46(3):86-87.

[2]李振香,杨丽娟,王文霞等.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在心外ICU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4.

[3]张海丽,徐钟漩,李玉洁.规范ICU病房护理规章制度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J].全科护理,2013,9(15):1375-1376.

[4]李国洪.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20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4(12):221-222.

标签:;  ;  ;  

新型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