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削温度论文-陈桂华,张群威

钻削温度论文-陈桂华,张群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钻削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神经网络,高锰钢,钻削温度,钻削力

钻削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陈桂华,张群威[1](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保障铁路道岔的质量,需要预测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国内大多数的预测方法无法实时对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进行预测,存在预测误差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预测方法。该方法先利用神经网络选取影响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变化的多种因素,将该因素定义为预测的辅助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预处理,计算数据样本间的相似度,对辅助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预测模型。利用PSO优化神经网络的初始参数,将钻削温度和钻削的最大允许误差和实际值作为神经网络网络的输入和输出,设定网络的阈值和学习速率,在此基础上完成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预测。实验仿真证明:该模型精度高,为高锰钢的钻削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9年03期)

崔云先,牟瑜,王成勇,郑李娟,殷俊伟[2](2019)在《采用薄膜热电偶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原位钻削温度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工业用多层印刷电路板(PCB)加工过程中钻削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的PCB各板层原位钻削温度测量方法。根据PCB的截面结构采用材料迭层建模方法对PCB钻削过程进行建模仿真,掌握了钻削过程中PCB钻削温度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确定了传感器最佳镀膜位置为钻头进给方向的垂直底部。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层数的PCB上制备薄膜热电偶传感器,并对其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温度传感器在30~200℃范围内,塞贝克系数为37.4 μV/℃,非线性误差不超过0.65%,动态响应时间为0.095ms。对不同层数的PCB进行了多组钻削温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钻削过程中4层、12层、20层的最高钻削温度分别为49.30℃、53.90℃、63.90℃,且每组重复实验的温度相对稳定,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8℃。该测量方法为PCB高速钻削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朱兆聚[3](2019)在《航空异质构件钻削刀具温度特性及制孔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航空航天、国防工业等重点发展行业的不断进步,对应用材料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单一结构材料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由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组成的航空异质构件,通过不同材料物理力学性能间的协同作用,获得单一结构无法比拟的优越综合性能,可有效提高航空构件的结构强度和损伤容限,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不同构件间通过钻削连接孔,利用螺栓或铆接进行装配,连接孔的加工质量直接影响装配精度,对飞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已有研究中,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较广的铝/钛合金异质迭层构件的制孔研究较少,缺乏钻削加工中刀具温度分布研究,难以制定合理的制孔工艺,为此,开展航空异质构件钻削刀具温度分布及制孔工艺研究,为实现航空结构件高效高质量加工提供关键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分析了钻削刀具主切削刃上温度分布特征。基于Tool-foil热电偶系统,研究了钻削过程中沿刀具主切削刃上温度变化特性,得出沿主切削刃从钻心到外缘,刀具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即靠近钻心处温度比外缘处高。利用嵌入式热电偶系统对该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同时在运用共轭梯度法确定刀/屑间摩擦热能的能量分配系数的基础上,对刃上温度分布进行了理论解析和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Tool-foil热电偶系统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方法的可靠性,为后续温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研究了铝/钛合金异质迭层结构钻削加工特性。分别对单层及迭层结构进行了钻削试验,分析了钻削过程中加工参量的变化特性,比较了单层、迭层及不同钻削顺序下刀具刃上温度分布差异,建立了钻削铝/钛迭层时切削参数与刀具温度分布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得出钻削铝/钛结构(铝一→钛)时,靠近钻心位置的温度低于切削刃外缘温度,温度沿主切削刃从钻心到外缘呈上升趋势;但钻削钛/铝结构(钛→铝)时,结果与之相反。探讨了制孔后已加工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化规律,发现已加工表面微观组织在热力耦合作用下发生严重塑性变形,晶粒被沿加工方向呈纤维化拉长,且该区域内发生两种相变:一是由密排六方的α相向体心立方的β相进行转变;二是由体心立方β相向次生α相(马氏体)进行转变。描述了钻削过程中切屑的叁维形成过程,揭示钻削切屑的成形机理,研究了切削参数对切屑宏观及微观形貌的多尺度影响特性。评价了新型刀具结构对异质构件的钻削加工性能。阐述刀具断屑机理,设计并试制多尖刃钻头、阶梯刃钻头和双锥角钻头等新型刀具结构对铝/钛合金异质迭层结构进行钻削试验,研究了不同刀具结构对加工过程参量和刀具刃上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发现无论哪种刀具结构,靠近钻心温度均大于外缘温度,且双锥角钻头沿主切削刃产生的温度趋势更为平缓。揭示了粘结磨损是不同刀具结构在钻削铝/钛迭层时主要的刀具磨损形式,通过综合比较,确定双锥角钻头更适用于铝/钛迭层加工。探讨了不同冷却方式对异质构件制孔特性的影响规律。阐明了MQL系统中的雾滴是在由毛细作用力产生的拉力和由工件已加工表面或切屑背面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排斥力共同作用下到达接触面,形成润滑膜,减小了金属间直接接触面积,并与接触表面发生对流换热,实现其润滑冷却功能。对比分析了干切削、空冷和MQL冷却条件下钻削铝合金、钛合金和铝/钛迭层时刀具主切削刃上温度分布特性,得出在钻削铝合金和钛合金时,沿主切削刃从钻心到外缘刀具温度呈递减趋势,且空冷的冷却效果最好,但在钻削铝/钛迭层结构时,无论哪种冷却方式,沿主切削刃从钻心到外缘刀具温度呈递增趋势,且MQL冷却效果最好。粘结磨损和刀具破损是不同冷却条件下钻削铝合金和钛合金时刀具主要磨损形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6)

王野天[4](2019)在《基于光纤的CFRP钻削应变与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常与钛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进行连接,形成迭层结构,再通过钻孔后与其他结构件连接。由于CFRP的各向异性及脆硬性,其制孔缺陷一直是困扰这种迭层材高效加工的难题。对钻削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优化钻削工艺参数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钻孔质量。本论文以CFRP钻削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光纤传感器的钻削温度与应变监测系统,编写相关软件系统的功能模块。本论文涉及如下主要研究内容:(1)综述碳纤维迭层材料的钻削应变与温度测量研究现状,分析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建立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监测系统硬件,采用C#语言编写监测系统软件。(2)CFRP钻削应变温度监测系统光纤传感器的布设。设计平行布置的阵列式和全域布置的螺旋线式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析两种布设方式的特点;研究两种布设方式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时频域分析及数据重构。(3)搭建基于光纤传感器的CFRP钻削应变与温度监测系统,将Visual Studio2017作为开发测试,采用C#语言编写软件功能模块。包括:传感器制作、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分析、数据库存储和辅助功能五大模块。重点研究模块间数据传输方法以及MATLAB函数和LabVIEW动态链接库的调用方法。连通MySQL建立了实验数据库,将钻削样本信息以及监测数据进行命名归类,实现光纤信号高效处理。(4)基于所搭建的监测系统,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钻削应变测量实验,完成监测系统与商用高速光纤光栅解调仪之间的通讯调试;运用所编制的系统数据处理模块,分别对阵列式和对数螺旋线式的分布式光纤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验证监测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姚琦威,陈燕,杨浩骏,张勋[5](2019)在《钻头几何参数对低频振动钻削CFRP/钛合金迭层材料钻削轴向力及温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开展低频振动钻削迭层材料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刀具的顶角、螺旋角和后角对钻削轴向力及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头顶角越大,轴向力越大,螺旋角的变化对钻削CFRP层轴向力影响较小;在钻削钛合金层时,轴向力随着螺旋角的增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钻头后角越小,轴向力越大;钻头几何参数对钻削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得出较为适合CFRP/钛合金迭层材料振动制孔的钻头几何参数为顶角120°、螺旋角25°、后角20°。(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赵星,马文瑞[6](2019)在《CFRP/铝合金迭层构件旋转超声钻削温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铝合金迭层的钻孔机理不同于单层材料钻孔,铝合金切屑在排出孔外过程中因切削温度过高会烧伤CFRP孔壁。为了改善CFRP迭层构件加工质量,将旋转超声钻削技术(RUM)引入到该材料的加工中。针对迭层构件钻削温度过高的问题,开展了旋转超声钻削试验研究,阐明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及超声振幅对钻削温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CFRP和铝合金的钻削温度指数预测模型。通过对比预测值和试验值,验证了钻削温度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夏磊,郑清春,张善青,朱培浩,胡亚辉[7](2019)在《超声振动钻削皮质骨切削区温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直观明了地分析骨钻削过程中切削区的温度,把叁维钻削问题转化为二维切削问题,建立了二维正交切削模型;分析骨钻削过程中第叁变形区温度的变化,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超声振动正交切削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通过仿真模型,对比分析普通钻削与超声振动钻削的第叁变形区温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超声振动条件下,转速对皮质骨第叁变形区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普通钻削,超声振动钻削能显着降低第叁变形区的温度;随着转速的增加,第叁变形区温度增加。(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02期)

李向军,胡亚辉,郑清春,王桂莲,张善青[8](2019)在《超声振动对皮质骨钻削温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超声振动参数(振幅、频率)变化对钻削皮质骨切削温度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超声振动钻削的叁维仿真模型,通过使用新鲜的猪股骨进行试验比较超声振动钻削与常规钻削皮质骨骨孔温度变化规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振动钻削能显着降低皮质骨钻孔的切削温度;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信的;研究范围内切削温度随振动频率、振幅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01期)

李向军[9](2019)在《皮质骨钻削中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及热影响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钻削是医疗骨外科以及整形外科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在钻削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骨钻孔属于半封闭式加工,并且皮质骨的传热系数较低,这会使钻孔附近热量聚集,温度升高。较高的温度会使钻孔附近骨组织产生热损伤,严重热损伤则会导致骨坏死,这违背了骨科手术的初衷,故获取皮质骨钻削区的温度分布对医疗骨外科手术有重要意义。考虑到目前的测温方法无法准确获得皮质骨钻孔区附近的温度分布,因此,本文基于传热学理论建立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动态模拟了皮质骨钻削过程,分析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及其热影响区,该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热量的分布与来源,得到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热源模型及其运动规律,基于此建立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导热微分方程,并给出了求解的单值性条件。(2)运用热源法求解了静止点热源的温度分布,进而推导了其移动点热源的温度分布,最终得到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并应用共轭梯度法,反演推导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能量分配系数。(3)搭建了皮质骨钻削试验平台,验证建立的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的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模型分析了沿不同深度和不同径向距离的皮质骨温度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钻削条件(主轴转速、进给速度、钻头直径)对皮质骨钻削温度的影响。(4)定义了热影响区,基于ABAQUS建立了皮质骨钻削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动态模拟皮质骨钻削过程并观测其温度变化规律与热影响区,结合建立的温度预测模型计算了特定钻削条件下的热影响区。(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1-01)

李向军,胡亚辉[10](2018)在《钻削皮质骨过程中温度预测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骨科手术中骨组织的热量控制不当会增加了骨损伤的风险。目前多采用红外热像仪与热电偶测量,而实际手术过程中红外热像仪只能测量其表面温度,热电偶则使用不便,基于此问题,研究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温度场分布并建立了温度预测模型,为临床骨科手术提供指导性建议。方法 理论上分析了皮质骨钻削过程中热量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建立了皮质骨钻削过程的叁维热传导微分方程。并采用热源法对其进行求解,运用传热学反方法反演计算了该模型中皮质骨的能量分配系数,再通过皮质骨钻削试验方法验证了所建皮质骨钻削温度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8-08-17)

钻削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工业用多层印刷电路板(PCB)加工过程中钻削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热电偶的PCB各板层原位钻削温度测量方法。根据PCB的截面结构采用材料迭层建模方法对PCB钻削过程进行建模仿真,掌握了钻削过程中PCB钻削温度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并确定了传感器最佳镀膜位置为钻头进给方向的垂直底部。采用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层数的PCB上制备薄膜热电偶传感器,并对其静、动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温度传感器在30~200℃范围内,塞贝克系数为37.4 μV/℃,非线性误差不超过0.65%,动态响应时间为0.095ms。对不同层数的PCB进行了多组钻削温度测量实验,结果显示,钻削过程中4层、12层、20层的最高钻削温度分别为49.30℃、53.90℃、63.90℃,且每组重复实验的温度相对稳定,温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8℃。该测量方法为PCB高速钻削工艺改进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钻削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陈桂华,张群威.基于神经网络的高锰钢钻削温度和钻削力预测研究[J].中国锰业.2019

[2].崔云先,牟瑜,王成勇,郑李娟,殷俊伟.采用薄膜热电偶的多层印刷电路板原位钻削温度测量[J].中国机械工程.2019

[3].朱兆聚.航空异质构件钻削刀具温度特性及制孔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9

[4].王野天.基于光纤的CFRP钻削应变与温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大学.2019

[5].姚琦威,陈燕,杨浩骏,张勋.钻头几何参数对低频振动钻削CFRP/钛合金迭层材料钻削轴向力及温度的影响[J].工具技术.2019

[6].赵星,马文瑞.CFRP/铝合金迭层构件旋转超声钻削温度研究[J].工具技术.2019

[7].夏磊,郑清春,张善青,朱培浩,胡亚辉.超声振动钻削皮质骨切削区温度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8].李向军,胡亚辉,郑清春,王桂莲,张善青.超声振动对皮质骨钻削温度的影响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9

[9].李向军.皮质骨钻削中温度分布的预测模型及热影响区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10].李向军,胡亚辉.钻削皮质骨过程中温度预测模型建立[C].第十二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8

标签:;  ;  ;  ;  

钻削温度论文-陈桂华,张群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