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Vahl: Fr.) P.Kumm.)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高等真菌,除部分菌株侵染树木,造成林木根腐病外,蜜环菌即是著名的食用菌,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名贵中药天麻(Gastrodia elata)和猪苓(Grifola umbellala)栽培业必备的共生菌,其优劣直接影响天麻和猪苓产量。云南省昭通市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植被资源,造就了昭通天麻特有的品质,该地区被公认为我国天麻地道药材产地。本研究对分离自昭通地区的15株蜜环菌进行优良菌株的筛选、培养条件优化以及与天麻亲和力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昭通天麻共生密环菌菌种培育和昭通天麻产业向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15株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与1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京-234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各菌株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京-234、SNA04、SNA01、SNA11、SNA03、SNA09、SNA05、SNA02、SNA14、SNA10、SNA15、SNA12、SNA13、SNA07、SNA06、SNA08;菌丝和菌索萌发时间、菌索颜色、粗细、分枝状况及荧光强度等生长特性表现最好的是SNA04,其次分别为SNA03、SNA01、SNA05、SNA09、SNA11和SNA02,其余菌株的培养特性均无突出表现。综合评价,15株昭通本地蜜环菌中,菌株SNA04性状最优,SNA03菌株次之。(2)选取2株萌发菌、2种菌材和8株蜜环菌与乌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天麻的产量与数量。发现本地萌发菌SNm-01拌播天麻种子后萌发数量较多;菌材Ⅱ发菌拌栽天麻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8株蜜环菌中,总的以本地蜜环菌SNA04拌栽天麻后得到的产量和数量较为稳定且效果较好。所有组合中,以“石斛小菇-菌材Ⅱ-SNA09”组合得到的天麻产量最高,达1.63Kg/穴,以“石斛小菇-菌材Ⅱ-SNA04”组合得到的天麻数量最多,达205个/穴。(3)SNA01、SNA04和京-2343株菌的rDNA-ITS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SNA01的ITS序列与芥黄蜜环菌(Armillaria sinapina)具有96%的同源性;菌株SNA04的ITS序列与高卢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具有99%的同源性;京-234和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具有97%的同源性。初步确定SNA01为芥黄蜜环菌,SNA04为高卢蜜环菌,京-234为蜜环菌。(4)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以生物量为考察指标,对2株昭通本地天麻共生蜜环菌(SNA03、SNA04)菌索生长条件进行筛选。结果显示:2株菌菌索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暗培养下菌索生长速度最快;单糖(葡萄糖)为两菌株生长的最佳碳源,有机氮中的酵母膏和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最适无机元素为K2SO4(SNA03)和KH2PO4(SNA04),最适维生素为VB2;最佳营养条件组合为A1B3C1D1,即葡萄糖︰酵母膏︰K2SO4(SNA03)/KH2PO4(SNA04)︰VB2=15g/L︰3g/L︰2g/L︰0.005g/L),其中氮源(酵母膏)是影响菌索生长的最主要因素。(5)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蜜环菌菌索培养条件进行分析、优化。得到各因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46、乙醇24、酵母膏5、蛋白胨13、K2SO42、KH2PO41、VB20.03、VB10.01。3次重复模型产量验证Y1=4.86g、Y2=4.62g、Y3=4.89g,均值4.79±0.15g与预测产量Y=4.88g相近,验证实验确定了模型的稳定性。(6)用SNA04作菌种,栎树枝条作主要培养基,不同浓度梯度的葡萄糖、乙醇、酵母膏、蛋白胨和土豆汁作辅助营养源培养蜜环菌栽培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加入辅助营养源后,菌索生长速度提高,菌株生长状况得到改良,表现为菌索长势旺、分枝多、色白、粗壮等。其中,菌索在加有250g/L土豆汁菌种瓶中长势最强,平均生长速度达到了1.29cm/d,比对照中的菌索生长速度快0.48cm/d,且土豆是昭通地区主产作物,具有较高产量,可以将其作为蜜环菌栽培种的辅助营养源加以利用。(7)针对蜜环菌菌索极易退化问题,采用不种方法对其进行保藏,结果发现保藏法Ⅲ的保藏效果最好,SNA04菌株在4℃下可存活两年以上且存活率达100%。将已严重退化的蜜环菌菌索接种于4种复壮培养基上进行复壮,生活力均有一定提高,其中1号培养基复壮效果最好,复壮后菌索的生长速度是对照菌索生长速度的1.98倍,且菌索色白、粗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蜜环菌的优化培养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10)
- [2].蜜环菌菌材高效培养体系的建立[J]. 中药材 2016(09)
- [3].天麻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及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03)
- [4].光皮桦作为天麻菌材树种的优势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7)
- [5].蜜环菌材的培养技术和再利用[J]. 湖北林业科技 2016(02)
- [6].天麻蜜环菌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3)
- [7].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 国土绿化 2015(08)
- [8].国家地理标识 德江天麻[J]. 大众科学 2017(03)
- [9].天麻蜜环菌材培养技术的源起、发展与展望[J]. 食用菌 2013(06)
- [10].蜜环菌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4)
- [11].蜜环菌与天麻共生分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J]. 中草药 2018(17)
- [12].猪苓与天麻共生蜜环菌类群的比较[J]. 菌物学报 2017(08)
- [13].蜜环菌油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J]. 菌物研究 2015(01)
- [14].不同经济树种枝条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13(02)
- [15].蜜环菌酒的研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7)
- [16].蜜环菌林下栽培技术及生物学特性观察[J]. 中国林副特产 2010(06)
- [17].蜜环菌对镁的耐性和富集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3)
- [18].蜜环菌装瓶机的简易制作[J]. 食用菌 2010(01)
- [19].2株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生长条件筛选[J]. 中国食用菌 2010(04)
- [20].连续无性繁殖乙型蜜环菌对天麻生物产量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03)
- [21].蜜环菌发育(连载三)——发光特性[J]. 中国食用菌 2008(06)
- [22].蜜环菌生物种及鉴定方法研究进展[J]. 菌物学报 2016(11)
- [23].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J]. 财富生活 2020(11)
- [24].信息与广告[J]. 农村科学实验 2015(08)
- [25].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蜜环菌发酵上清液乙醇提取物条件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12(21)
- [26].天麻共生蜜环菌菌包及替代菌材原料的筛选优化[J]. 食用菌 2012(04)
- [27].蜜环菌培养条件的响应面分析优化[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 [28].中国与欧洲高卢蜜环菌的遗传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 2012(02)
- [29].云南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9(02)
- [30].高卢蜜环菌几丁质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表达[J].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