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罐+穴位贴敷法防治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机理研究

火罐+穴位贴敷法防治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水肿缩窄,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临床上,哮喘一般分为哮喘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主要是尽快缓解气道阻塞,纠正低氧血症,恢复肺功能,预防进一步恶化或再次发作,防止并发症;在非急性发作期,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防止哮喘再次急性发作。因此,现代医学主要采用脱离变态原,应用茶碱类、β受体激动剂、a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扩张支气管、促进支气管纤毛运动,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由抗原激发的速发性和迟发性支气管收缩反应。但茶碱类药物血药浓度不稳定,安全范围窄,易产生毒性反应,激素类药亦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鉴于上述西药的种种不良反应,探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的方向。哮喘属祖国医学“喘证”、“哮证”、“咳嗽”等范畴,多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和,闭拒气道”而发。祖国医学对哮喘有丰富的理论认识,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喘鸣”、“上气”等记载,《素问·阴阳别论篇》说:“……起则熏肺,使人喘鸣”;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明代虞搏进一步对哮与喘作了明确的区别,指出其病因病机为宿痰内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发因素触发后,致使痰阻气道,肺气上逆而发生喘促痰鸣之证。近年来,中医认为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可因风、寒、痰、瘀、气邪或数邪相杂,引动内伏之痰饮,变生哮喘之实;本虚责之肺脾肾三脏之亏,其病位主要在肺,而关系到脾肾。哮喘日久,肺气虚弱可累及脾肾,出现肺脾肾脏的虚损,使肺主呼吸之功能日渐减弱,并每可加重发作。通常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因肺病损及脾肾,故在平时可表现为肺脾肾脏气虚弱证侯。中医多以“止咳化痰平喘,补肺健脾益肾”为原则,辅以外治法如拔罐、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针刺、穴位套管埋线、超声雾化吸入、超短波、推拿等,能够有效地防止哮喘。目的:观察火罐+穴位贴敷法对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症状疗效,观察其对患者肺功能,体液免疫,T细胞亚群的影响并探讨火罐+穴位贴敷法的联合应用机理。方法:依据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1988年修订的“哮喘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确诊为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病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确诊为肺肾阴虚证的病人9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用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治疗组60例选用六味地黄丸+玉屏风散+火罐+穴位贴敷。30天为一疗程,各观察三个疗程,对比各症状(咳嗽、咯痰、憋喘)、体征(哮鸣音),肺功能检测(MMV、FEV1.0、FVC),体液免疫(IgA、IgG、IgM),T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改变及不良反应。使用SPSS13.0软件的配对t检验(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值比较).率的比较用X2检验。结果:1.临床症状控制情况:治疗组60例中临床控制19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6.67%。二者有显著性差异,(X2=5.178 P=0.038<0.05);2.治疗后咳嗽、咯痰、喘息及哮鸣音均较前改善,治疗组在改善咳嗽、喘息、哮鸣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3.火罐+穴位贴敷配合中药内服综合疗法提高了哮喘非急性发作的肺功能。经独立t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后MMV,FEV指标的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4.综合疗法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治疗90天后,两组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5.治疗90天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对体液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比较,IgG治疗组治疗后指标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1.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证明,火罐+穴位贴敷疗法配合中药内服能显著缓解哮喘非急性发作的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2.火罐+穴位贴敷疗法配合中药内服具有消炎、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3.火罐+穴位贴敷疗法配合中药内服的上述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免疫、改善肺功能的机理相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哮喘的发病机理
  • 2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设计
  • 4 疗效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
  • 6 统计学方法
  • 7 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1 肺肾两虚是哮喘非急性发作的病机关键
  • 2 火罐防治哮喘非急性发作的机理
  • 3 穴位贴敷防治哮喘非急性发作的机理
  • 4 综合疗法防治哮喘的机理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英语缩写词表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艾灸疗法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2)
    • [2].穴位贴敷法治疗眼睛及火热之症引起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标准制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2)
    • [3].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择时穴位贴敷护理干预便秘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5)
    • [4].随身灸、穴位贴敷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便秘价值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36)
    • [5].中药止痛方穴位贴敷防治产后宫缩痛的价值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0)
    • [6].穴位贴敷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恢复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0(07)
    • [7].穴位贴敷联合手法按摩对结直肠癌患者失眠的干预效果[J]. 中国医药 2020(08)
    • [8].穴位贴敷防治化疗恶心呕吐的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24)
    • [9].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支气肺炎疗效观察[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14)
    • [10].穴位贴敷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18(02)
    • [11].穴位贴敷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8(06)
    • [1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 2018(12)
    • [13].穴位贴敷法预防冬季型银屑病复发的临床刍议[J]. 中外医疗 2017(08)
    • [14].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J]. 海峡药学 2017(09)
    • [15].浅谈穴位贴敷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 2015(05)
    • [16].蒙医穴位贴敷、蒙药治疗心刺痛(慢性稳定性心绞痛)92例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80)
    • [17].咳喘穴位贴敷膏现代研究[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10)
    • [18].强心贴穴位贴敷对不同体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4(34)
    • [19].白冰方穴位贴敷联合微波照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影响[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09)
    • [20].穴位贴敷联合消癖煎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08)
    • [21].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 健康之路 2016(10)
    • [22].穴位贴敷治痛经[J]. 家庭中医药 2017(02)
    • [23].穴位贴敷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血胃肠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现代养生 2017(02)
    • [24].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疗效观察[J]. 人人健康 2016(23)
    • [25].枳香膏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之路 2017(06)
    • [26].腰痹通方穴位贴敷联合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J]. 现代养生 2017(16)
    • [27].知识宣教在提高患者穴位贴敷依从性护理中的应用[J]. 健康之路 2017(09)
    • [28].穴位贴敷配合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10)
    • [29].保胎贴穴位贴敷结合情志护理在先兆流产保胎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研究 2020(11)
    • [30].吴茱萸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观察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13)

    标签:;  ;  ;  ;  

    火罐+穴位贴敷法防治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