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于2008年遭受了一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南方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是指长时间维持地面低气温、并伴有连续降雪、冰冻天气的过程。在极端冰雪条件下,冰雪冻融过程引发了诸多大规模的地质灾害。由于冻融循环作用不仅影响着岩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和强度变化,同时改变了支护工程体系的承载性能,导致材料性能劣化。这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结构体系的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威胁,会使支护结构体系失效并产生新的滑坡或崩塌。尤其在人员密集区、采矿工地和建筑工地、交通沿线、尾矿坝和水库大坝附近更为危险。目前,尽管国内外关于冻融循环作用对岩土体及混凝土物理力学特性影响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主要集中于对寒区常年冻土地区的研究,对于非寒区季节性冻土地区以及短期冻结地区的研究及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力学特性变化的研究甚少。专门针对冻融循环作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结构安全性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更少。因此,试图探索岩土体一工程体一体化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岩土体与支护结构相胶结,其接触面附近应力连续、变形协调,可将其视为一体两介质模型进行研究。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岩体-喷层支护结构一体化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工程现场取得典型的白垩系灰色砂岩,加工成100mm×φ50mm标准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其中一驵在融化过程中二次饱水,另一组未饱水,以便比较含水量对其冻融损伤的影响程度。通过常规的单轴抗压试验,得出二次饱水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随冻融次数增多而迅速减小,未饱水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逐渐上升,几乎接近于干燥试样,从而说明含水量是砂岩发生冻胀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制备了砂岩-混凝土一体化标准试样,经冻融循环过程中二次饱水后测得其单轴抗压强度及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通过接触面与岩石协同发生变形,由于其本身强度高、变形小,对岩石起到了较好的支护作用。一体化试样同样受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但冻融损伤较砂岩小很多,且变形参数变化规律更接近于强度高的介质。根据试验所得弹性模量的演变规律,建立了冻融损伤演化方程,并基于脆性材料的损伤理论,建立了砂岩、砂岩-混凝土一体化经不同冻融次数后的损伤演化方程,推导出相应的单轴压缩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建立的本构模型计算出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与试验所得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进行对比后,证实结果一致,所建立的冻融损伤本构模型可靠。其次,通过显微镜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分别对冻融前后的砂岩、砂岩-混凝土一体化试样进行了观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冻融循环对试样内部结构的破坏形式。砂岩内部因冻胀作用易产生微裂纹的区域位于颗粒之间的填充物之中,或沿颗粒边缘;砂岩-混凝土一体接触面上产生裂纹的区域为砂岩与水泥浆的胶结处,若两者胶结不完全,则该处最容易发生冻胀劣化。再次,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运用自行研制的高低温环境试验箱实现模型试样的冻融循环,采用静态应变测试系统及光纤光栅测试系统对模型表面进行变形监测,分析得到砂岩表面、混凝土表面、胶结面处应力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砂岩一侧在低温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冻胀劣化,表面的应力、应变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冻胀完全后逐渐表现出体积收缩性质,应力、应变均有所减小。混凝土一侧主要表现为随温度降低体积收缩,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的性质。胶结面处的应力应变为砂岩、混凝土以及胶结面处三者变化的综合表现,应力状态较为复杂,容易产生裂缝,该处主应变变化规律介于砂岩和混凝土变化之间,最大应变值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将两种监测技术得到的最大主应变与冻融次数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的结果较为-致。在试验过程或实际工程中,若将常规的静态应变测试技术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光纤光栅应变测试技术有机结合,能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试验数据。最后,提出新的测试冻胀力的试验方法,将自行设计的冻胀力测试装置与光纤光栅测试系统结合使用,得到了不同胶结面积情况下,砂岩-混凝土一体化试样的冻胀力、试样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及导通裂隙端部的应变变化情况。一体化试样的冻胀应力在冻融前期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后期逐渐减小;胶结面积愈小,其产生的冻胀应力愈大。并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受控于冻融次数与胶结面积的冻胀应力曲面方程。总结出岩体与支护结构在低温环境中发生脱离失效需要同时具备三个因素:充足的水分;能达到裂缝中水的冰点的温度、裂缝开通既要贯通;又不能扩展到可以瞬间排水。由于试样内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导通裂隙端部的应变在低温冻胀过程中可分为两个阶段:冻胀作用期和遇冷收缩期。在冻胀作用期时,水冻结成冰,此时材料的收缩性能还未完全表现出来,压应变远远小于由于冻胀引起的拉应变,因此整体表现为冻胀变形;当冻胀作用结束后,试样温度已降至一定程度,材料收缩程度开始变大,因此应变义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从而分析得出胶结面处导通裂隙端部微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反复冻融对泰州芋头淀粉品质特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0(13)
- [2].血液核酸检测康彻思坦质控品冻融次数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22)
- [3].季节性冻土区重载铁路粉土路基填料的静动力学特性[J]. 铁道建筑 2020(11)
- [4].不同冻融次数对猪肉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4(15)
- [5].冻存时间及冻融次数对PRRSV毒价的影响试验[J].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08(05)
- [6].反复冻融对脆肉鲩鱼肉营养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7].基于图像光谱信息融合的鱼不同冻藏时间及冻融次数鉴别[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6)
- [8].冻存温度、冻融次数和冻存时间对血清生化指标稳定性的影响[J]. 转化医学杂志 2018(04)
- [9].冻融循环条件下灰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02)
- [10].不同储存条件和反复冻融次数对口蹄疫病毒滴度的影响[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9(04)
- [11].冻融循环对粉砂土动力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20(03)
- [12].冻融循环条件下饱和粉砂的剪切特性研究[J]. 山西建筑 2020(15)
- [13].冻融作用下自密实混凝土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20(10)
- [14].冻融次数和含水量对棕壤总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10)
- [15].猪脾转移因子的规模化生产工艺研究[J]. 畜牧与兽医 2011(05)
- [16].冻融循环对砂岩单轴力学性能的影响[J]. 建材与装饰 2020(11)
- [17].垫层料冻融循环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15(01)
- [18].冻融条件下补偿收缩混凝土强度劣化机理试验[J]. 宜宾学院学报 2014(12)
- [19].脾脏转移因子提取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动物保健 2011(06)
- [20].冻融循环对冷冻罗非鱼片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8)
- [21].碾压混凝土的抗冻性及微观机理分析[J]. 商品混凝土 2015(12)
- [22].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蛋白质氧化与保水性的关系[J]. 食品科学 2018(02)
- [23].CFRP-高强混凝土界面抗冻性研究[J]. 混凝土 2015(10)
- [24].基于阻抗特性和神经网络的鸡胸肉冻融次数鉴别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7)
- [25].冻融作用对土壤微团聚体特征及分形维数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3(01)
- [26].血清冻融次数对乙型肝炎OD值影响的观察[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03)
- [27].冻融循环沥青混合料弱化性能试验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03)
- [28].冻融作用下石灰改良土微观特性研究[J]. 路基工程 2015(03)
- [29].冻融循环对混凝土静态双轴受压力学特性的影响[J]. 水电能源科学 2019(12)
- [30].冻融作用下季冻区黏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工程建设 2014(06)
标签:砂岩混凝土一体化论文; 冻融循环论文; 模型试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