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类本草古籍的历史考察

食疗类本草古籍的历史考察

论文摘要

关于食疗的起源,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古人在寻求食物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药物的功效,应该说对于食物的了解更为深入,进一步发现了一些食物也具有疗病的作用,便形成了最初的食疗。伴随着医药学、饮食学、哲学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互动作用下,食疗本草专著萌芽于先秦,正式产生于唐代,初步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从周朝开始,中国人重食的思想理念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重食文化便成为了推动食疗学发展的恒定驱动力。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可谓食疗理论的奠基作,该书虽未设专篇以论食疗,但散在于各个篇章有关食疗之理论已经比较全面而系统,不仅包括食饮有节、五味与人体的关系、饮食温度、饮食宜忌、饮食调养等理论,还涉及一些具体的食疗方法。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理论中不乏有关食疗、食养者,其中尤以提倡饮食有节之说最为突出和普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异域的食物,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扩大了食谱和药谱。到了魏晋时期,政治残酷,很多士大夫逃避现实,兴起清谈之风,追求放达的生活,同时也把精力寄托于养生,从而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多养生学著作,如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嵇康《养生论》、张湛《养生集要》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此时期虽未见食疗本草专著,但经本人研究,认为《神农黄帝食禁》一书作为食疗本草专书之萌芽是合理的。其内容应该是从《神农本草经》中辑录了部分食物,又附以《黄帝食忌》中相关的饮食禁忌而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的王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具备了食疗本草专著产生的条件。孙思邈的《千金食治》,即《备急千金要方》卷26“食治”部分,虽为食疗本草专篇,然其内容丰富,最早专门论述了食物养生和疗病之医药价值,以本草的形式记载下来,并首次以文字形式提出了“食治”、“食疗”的概念。在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食疗学”这门独立的学科。书中尤其讲究合理的膳食搭配及“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食疗原则。作为现存第一部食疗本草专著,《食疗本草》是孟诜对自己所积累经验、见解、唐代食疗学成就以及发展情况的融汇。该书内容广泛,关于动物脏器的食疗方法有进一步阐述,藻菌类食物的应用也有所扩展,食物宜忌所涉及的方面更加广泛。书中注重多个细节对食物疗效的影响,强调正确食用方法和产地的重要性,以及食药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对于采收时节的考察也详细而具体。作者不仅重视食物的功效,而且记载了很多食物的烹调和加工储藏方法,讲究味道的可口。《食疗本草》总结了唐以前的食疗学成就,并为后世食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南唐陈仕良的《食性本草》在分类上较唐代食疗本草更加详尽。饮食宜忌、食物形态、食物品种之间的差异是书中着重论述的部分。宋元时期,饮食文化交流活动的空前活跃,一方面促进了人们对食物的探讨,从而推动着食疗的发展,一方面也丰富了食疗的内容,在整个食谱得以扩大的同时,用以食疗之食药数量也在逐渐增加。此时期,人们对医学的普遍重视,以及印刷术的发明等因素,共同促使了大量医药学著作的出版,在医药学著作丰富的同时,饮食方面的书籍也大量涌现,内容广泛,包括饮食烹饪类的各种食谱、食经、各种饮食学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记载饮食资料的笔记小说、设有饮食门类的大规模类书等。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元代一部重要的食疗学专著,成书于公元1330年。书中收载食物范围广、品种多。既有宫廷珍馐,也有普通百姓常食之物。某些食品在其他食疗类本草甚至本草书中都是罕见的。《饮膳正要》不仅增加了多种本草之未收者,对本草之认识也更加深入。此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研究元代蒙古族食疗及医药之重要资料。创造了蒙汉食疗学相互融合的典范,也反映了元代各民族医学交流的史实。食疗本草从产生到兴盛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宋元时期,是其发展最为缓慢的阶段,著作很少,相对也没有太多成就。经过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到了明代,方逐渐兴盛起来。明清两代,商业经济的繁荣,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人们以研究饮食为时尚,很多文人都积极撰写饮食著作,所以无论在数量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上都超过了以前,很多著作也反映了比较高的饮食水平,于是,食疗本草也随着本草著作的丰富、医药学的进步、饮食学的发展而兴盛起来。明代食疗本草的兴盛主要表现在:数量上较前代大量增多,如单单以《食物本草》为名者就有九个不同的版本;内容上更加丰富,侧重点不只在于食物禁忌这一方面,对于食物功治及其他的方面同样重视,并有更深入的认识,另外大量救荒类本草的出现也丰富了食疗本草的内容。虽然这些著作中互相引用,甚至抄袭的情况比较严重,但其成就和影响并不因此而消弱,此时期的食物类本草和救荒类本草在食疗本草史以及食疗史上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食物本草》是明代影响最大的食疗本草类著作。《食物本草》系列著作有九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有八个版本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极个别条文和卷数不完全一致。由此可见,这八部著作乃出于一个原著者。但关于作者以及成书年代,目前尚无定论,略有三种不同说法。另有一部原题元·李杲编辑、明·李时珍参订之《食物本草》,约成书于公元1621年,共22卷。收集饮食物约1679种,分为16部,各部之后又分若干类。书中尤其注重水部,载水750种。可谓一部内容最为丰富的《食物本草》。明代的食疗思想中比较重视“淡”和“鲜”之味。不只食疗养生著作,很多普通著作中都有所反映。在医药学方面,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问世是本草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收载多种食物药。之后陆续出版的一系列食疗本草方面的著作很多是以《本草纲目》为参考而集成的,总体来说,内容平平,没有较多创新之处和有成就的著作。如吴文炳的《药性全备食物本草》,主要记述了食物的性味、功用及饮食宜忌,也包括形态、产地、食用方法等内容。卷中还附有一些有关饮食养生、禁忌、食物加工处理以及食治诸方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并论述了百余种汤、酒、粥的功用及做法。穆世锡的《食物辑要》,文字简明,便于实用,内容比较充实,引用了很多文献。在本书所引诸多文献中,有很多已经亡佚,据此,可以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些佚书之内容。此时期,作为食疗本草的一个独特分支——救荒类本草,以朱槁之《救荒本草》为代表,书中多数植物为作者亲自种植,并由画工据实物所绘,因此图谱真实而精致。此书之目的不在于治病,而在于救饥,故论述治病的内容很少。作为一部专为救荒而著之食物本草,有关食物形态的描述比一般食物本草更加详细,便于人们辨别应用。另外,书中一些对植物的加工处理方法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科学的。自从《救荒本草》出版后,此时期很多文人纷纷投入到了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兴趣之中,并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的此类专著。对野生可食植物的研究便成为这个时期的一股风潮。救荒本草的影响一直延续至清代,并惠及了很多百姓。到了清代,对于食疗的重视有增无减,食疗本草的数量继续大规模的增加。食疗本草的发展状况既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条件有关,更受到同时期本草学成就和饮食文化水平的影响。清代本草学著作在数量和内容上都有新的发展,并产生了不少有价值的著作,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等。清代一些饮食养生方面的著作比较丰富,归纳其相关要旨,“饮食有节”一贯是养生家、饮食家所遵循强调的原则,之外,清人更加注重讲究饮食的清淡、新鲜和洁净,在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此时期比较有价值的著作主要有:沈李龙《食物本草会纂》,内容详尽而言语简约;龙栢《食物考》,作者将各食物之性味、形态、功用以及主治等编为四言歌诀,以便读者记诵,而且书中结合了一些民间经验,对于食品异名的记载也较为详细,以方便不同地域的读者;章穆《调疾饮食辩》,以阐述药理为主,是此书的独特之处,对于今天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身处困苦年代,而作者仍能以平静淡泊的心态著成这样一部食疗本草专著,对于每种食物都不简单附和前人之说,而是考之实,辩之详,实为一部值得颂扬的食疗著作。清代的食疗本草对于后世的影响力虽不及明代,但数量上也非常丰富,除上述著作外,尚有丁其誉之《类物》、尤乘之《食鉴本草》、李文培之《食物小录》以及田绵淮之《本草省常》等等,本草种类在不断的充实,表明人们对于食疗的重视与日俱增,对于食疗本草文献的研究和整理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最后,通过对食疗类本草专著的整理和研究,进行了几个方面的讨论,主要包括:食疗类本草专著发展的历史趋势:从历史源流的角度看,其发展的速度和丰富的程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萌芽于先秦时期,正式出现于唐代,这个过程进展的极其缓慢。其后,宋代的食疗类本草专著笔者未见。至元代稍有进展。进入明代,食疗类本草专著才大量兴盛起来,并一直延续至清。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分类方法及演变:主要表现在类别的逐渐全面性和分类方法的逐渐精细化和系统化。反映出了食物种类的不断丰富化和人们食谱的扩大。食疗类本草专著中所载品种的数量扩展:明代食疗类本草专著所载品种的数量大为扩展。是与此时期《食物本草》(原题元·李果编辑,明·李时珍参订)、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丰富的食物品种以及救荒类本草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与明代相对而言,清代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品种扩展速度较慢,幅度较小,但其品种朝向越来越齐备的方向发展。食疗类本草专著中所载品种的结构演变:首先,在唐代食疗类本草专著中,各类别所占比例相对而言尚不算悬殊。而至元代,肉类大幅扩增,其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类别。明代品种结构的特点,一是菜系的种类明显增加,所占比例居第二位。特点二,是由于此期所涌现的饮食新思潮、对饮食的极度崇尚、对菜肴的精细讲究和欣赏等,使得谷类食物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谷类以及果类所占比例不如元代。特点三,也是由于对菜肴的精细讲究等原因,肉类所占比例虽不如元代,但仍居此期各类之首。清代,菜类所占比例依然很高,谷类的品种日趋丰富,肉类的比例又进一步下降,这些与清人讲究饮食清淡是互相关联的。食疗类本草专著的若干特征:纵观历代食疗类本草专著,它们在内容上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广泛性、全面性与融汇性,以及形式上的统一性和变化性等特征。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历史作用、地位和价值:食疗类本草专著既是本草著作的一个分支,又是食疗文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食疗的发展、养生的发展、以及整个本草的发展历史都有着环环相扣的互动关系。关于发挥食疗效用的一点现实思考:食疗事实上是一个个性化起决定作用的活动,必须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总之,食疗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健康文化的一部分。中医食疗与中国医学、中国药学、中国养生学相继相生、相辅相成,凝练于学界、流布于民间,各有传承,自成体系。在其数千年的脉流中,圣贤相继,著述累累,积淀下了深厚的食疗文献。食疗本草是食疗文献的基础部分,它在周初以来重食主义和养生理念的背景下循序发育,萌芽于先秦,成形于汉唐,繁盛于明清。又因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该时期应有的特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1.1 食疗与食疗类
  • 1.1.2 本草
  • 1.1.3 古籍
  • 1.1.4 历史考察
  • 1.2 食疗、食治、食养、药膳的起源
  • 2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明以前)
  • 2.1 食疗类本草专籍的产生
  • 2.1.1 中国古代“重食”思想之渊源
  • 2.1.2 先秦及魏晋饮食养生理论的兴起
  • 2.1.3 食品种类和来源的扩大
  • 2.1.4 中国医药学理论的发展
  • 2.1.5 食疗类本草著作的萌芽——《神农黄帝食禁》
  • 2.2 食疗类本草专籍的初步发展
  • 2.2.1 时代背景
  • 2.2.2 主要著作
  • 2.2.2.1 孙思邈《千金食治》
  • 2.2.2.2 孟诜《食疗本草》
  • 2.2.2.3 陈仕良《食性本草》
  • 2.2.2.4 娄居中《食治通说》
  • 2.2.2.5 吴瑞《日用本草》
  • 2.2.2.6 忽思慧《饮膳正要》
  • 2.2.2.7 附:贾铭《饮食须知》
  • 2.3 小结
  • 3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兴盛(明)
  • 3.1 时代背景
  • 3.1.1 经济、政治及社会背景
  • 3.1.2 饮食文化的转变和医药学理论的发展
  • 3.1.3 食物种类和来源的扩大
  • 3.2 明代《食物本草》系列著作
  • 3.3 明代其他食疗类本草专著
  • 3.4 救荒类本草——明代食疗类本草专著的一个独特分支
  • 3.4.1 特有背景
  • 3.4.2 救荒类本草的代表作——朱橚《救荒本草》
  • 3.4.3 其他救荒类本草
  • 3.4.4 历史意义
  • 3.5 小结
  • 4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余波(清)
  • 4.1 清人的饮食观
  • 4.2 食疗类本草专著举要
  • 4.2.1 《食物本草会纂》
  • 4.2.2 《食物考》
  • 4.2.3 《调疾饮食辩》
  • 4.2.4 《随息居饮食谱》
  • 4.2.5 其他食疗类本草专著
  • 4.3 小结
  • 5 讨论
  • 5.1 食疗类本草专著发展的历史趋势
  • 5.2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分类方法及演变
  • 5.3 食疗类本草专著中所载品种的数量扩展
  • 5.4 食疗类本草专著中所载品种的结构演变
  • 5.5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若干特征
  • 5.5.1 广泛性
  • 5.5.2 全面性
  • 5.5.3 融汇性
  • 5.5.4 统一性与变化性
  • 5.6 食疗类本草专著的历史作用、地位和价值
  • 5.7 关于发挥食疗效用的一点现实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现代性语境下传统文化的多维诠释——论纪录片《本草中华》的传播价值[J]. 中国电视 2020(04)
    • [2].中华本草的匠心、致敬与传承——试析《本草中华》的文化内涵[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0(03)
    • [3].聊一聊本草[J].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20(04)
    • [4].藏医本草典籍《药名之海》学术价值的初步探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7)
    • [5].“本草”的含义及英译规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1)
    • [6].中医古籍本草知识组织方法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06)
    • [7].有“颜色”的本草植物(上)[J]. 天天爱科学 2020(03)
    • [8].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J]. 金桥 2020(07)
    • [9].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J]. 金桥 2020(07)
    • [10].本草说(组诗)[J]. 广西文学 2020(10)
    • [11].本草无言,匠心有声——观《本草中国》有感[J]. 少男少女 2018(16)
    • [12].本草中国:荔枝物语 文化传承[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23)
    • [13].“本草”不是草[J]. 初中生学习(高) 2012(11)
    • [14].李时珍的故事(四)——厘正前人本草之误[J]. 家庭中医药 2013(04)
    • [15].五千年本草史 一脉“本草香”——一个卷烟新品类的成功探索[J]. 新世纪周刊 2008(30)
    • [16].羽悦本草瘦瘦包注销之谜[J]. 知识经济 2019(23)
    • [17].本草之味[J]. 高中生之友 2019(19)
    • [18].浅谈中华民族瑰宝——“本草”文化的普及意义[J]. 大众文艺 2012(15)
    • [19].本草[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10)
    • [20].本草研究中的创新[J]. 光明中医 2010(03)
    • [21].中国启动本草物质组计划[J]. 肝博士 2008(02)
    • [22].云南本草包装[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11)
    • [23].关于本草的顶层布局[J]. 中医健康养生 2016(06)
    • [24].一茎本草三奇葩[J]. 东方收藏 2015(01)
    • [25].浅谈中医体质养生本草及妙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24)
    • [26].有“颜色”的本草植物(下)[J]. 天天爱科学 2020(04)
    • [27].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J]. 金桥 2020(07)
    • [28].《本草中华》第二季 在山河间,解密“本草”的处世哲学[J]. 广电时评 2019(12)
    • [29].探索人与本草情缘 感动生命奥义[J]. 广电时评 2016(03)
    • [30].谈地方本草与地方志中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J]. 中药材 2013(03)

    标签:;  ;  ;  

    食疗类本草古籍的历史考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