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从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苟逸枫[1](2020)在《中国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生产国与消费国,小麦生产和消费在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生产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受到气候条件、国家调控政策、国际市场波动以及市场随机因素等影响。近年来,小麦价格频繁波动,给我国小麦生产加工以及农业产业政策实施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而,稳定小麦价格波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期货市场是我国较早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小麦期货价格波动一直受到相关部门、投资者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我国小麦期现货市场间的价格引导关系与波动溢出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阐明小麦期现货价格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小麦期现货价格之间的信息传导及波动溢出机理,为我国小麦期现货价格的稳定运行和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为我国小麦市场发展及相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以国内小麦期货和现货价格为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3月的小麦期现货价格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基于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以及VAR-BEKK-MGARCH、VAR-DCC-MVGARCH方法,先后对小麦期现货市场的价格传导关系以及小麦期现货市场间价格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期货收益率变动是现货收益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基于SVAR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揭示小麦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VAR-BEKK-MGARCH模型估计和Wald检验结果表明,小麦期货与现货市场间存在着双向波动溢出效应,VAR-DCC-MGARCH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期货与小麦现货收益率具有较弱的动态相关性,收益率序列残差对动态相关性有一定程度影响,动态相关性变化较大。最后从期货交易者、期货市场和相关管理部门三个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魏鹏宇[2](2020)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领域之中投资主体也变得逐渐丰富,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得以完善。而在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国际化过程中,有必要推出股指期货,以进一步实现我国金融的创新发展。早在1982年美国便推出了首个股指期货,随后西方发达国家便相继推出了股指期货产品。我国是在2010年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该股指期货是我国首个股指期货产品。对于股票市场而言,股指期货可以针对现货价格所出现波动等一些风险而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对于股票市场稳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已将近十年,一直被视为观察我国期货市场表现的核心指数,就其资金体量和周转速度以及参与机构的风控表现而言,现阶段国内股指期货市场正逐渐步入正轨。不过,该股指期货有没有按照其推出时的“初心”进行运转,彰显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风险管理的核心作用?至今仍然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在2015年6月我国股市出现了股灾,而很多专家和学者都指出正是股指期货才导致了股市最终的崩盘,一时间股指期货就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么,期货能否像在其他领域一样在股指范围内展现其对于现货交易独特的价值,并且可不可以切实有效的改善长久困扰着投资者们的股指异动情况呢?可不可以为市场参与者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收益契机?深刻理解和解析这些难以消退的谜团一直都是各方高度关切的焦点。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股指期货对于我国现货市场价格实际波动情况以及股指期货自身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围绕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沪深300股指以及股指期货数据展开分析,以各项国内金融期货市场规则和规律为讨论的基础性条件,尝试进行连续时间序列分析。依靠计量统计的方法对现阶段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同时着重实证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首先,利用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学者有关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影响以及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研究,对学者研究成果加以梳理,总结出股指期货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从而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然后,借助于GARCH模型,研究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影响,通过研究得出了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强度要高于指数现货市场,同时股指期现市场呈现持续的均衡结构,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两者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相互的。市场波动溢出效应若因意外冲击而产生则以现货市场为主,若因过去波动而产生则以期货市场为主,期货市场给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呈现逐渐消退的现象,前者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改善后者异动,从而避免金融市场失序;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作用非常灵敏,其从期货市场所接受的信息往往能够迅速反馈。最后,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M)结合脉冲响应方法、方差分解等信号系统领域中的研究手段,深入剖析沪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非均衡的动态调整微观动态结构。通过围绕波动溢出进行的实证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双向溢出能够从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中清晰的观察到并表现出失衡的特征。借助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得出,沪深300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沪深300股指的变动明显受到期货价格变的影响,同时自身的变动也对股指期货价格变动起到显着作用。而且通过方差分解分析同样也证明了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主动地位。本文立足于实证的思路,对于股指期现货存在的价格和波动溢出规律带来的套利机会展开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操作主张,希望能够为期货市场的健康理性运转带来一些积极意义;同时,由于所得到相关结果还给今后如何从制度改进的角度提升当前决策和监管水平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参考,确保整个市场能够长时间处于更加完善的监管状态。

苏梦颖[3](2020)在《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的煤炭储量总量很大,但随着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已经导致煤炭资源供给压力增大,资源枯竭趋势正在快速显现。目前中国煤炭的储产比仅为38年,远低于世界132年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中国加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清洁能源消费的比例,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非化石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煤炭能源的消耗仍将维持较高的比例,煤炭作为中国的长期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能源的加速消耗以及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导致中国从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中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缺失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现象,无论作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还是出口国,中国在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中始终均缺乏国际定价影响力,常常是国际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长期被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体系边缘化,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在未来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未雨绸缪,积极争取煤炭国际定价权,避免中国陷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当中。因此探讨如何取得中国煤炭能源的国际定价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取得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分析核心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定价权的形成机理以及作用机制,因此核心问题分为三个子问题,子问题1,从影响因素视角分析定价权形成机理。子问题2,中国煤炭的国际地位和定价权现状。子问题3,从现货和期货市场视角研究影响定价权的传导机制。在解决以上问题之前,我们考虑到中国在未来是否仍存在持续性的煤炭需求和进口是争取定价权的逻辑前提,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煤炭需求和进口趋势进行讨论。遵循问题导向,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煤炭定价权的产生、煤炭定价权与市场势力的关系、煤定价权与煤炭期货市场的关系,煤炭现货市场与煤炭期货市场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其影响机制;其次,对中国煤炭未来趋势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本文对于中国煤炭定价权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采用面板数据,从市场势力视角研究中国煤炭在全球煤炭贸易市场的定价权现状;然后,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动态关系进行研究,探究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时间序列实证研究角度,分析中国煤炭在全球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以综合考察中国是否同时具有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最后,根据分析所得结论,为加强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共有9章内容,首先进行理论基础的梳理,然后按照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撰写实证章节。第一,从供求定价理论开始,从理论上对定价权、市场势力、期货市场产生的脉络及研究必要进行了理论分析。第二,接下来是四章主体实证,中国争取煤炭定价权的必要性的实证分析、中国在全球煤炭现货市场上的定价权研究、中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动态关系研究、中国在全球煤炭期货市场上的定价影响力研究。最后为结论总结和政策建议。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章到第4章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主要内容为背景、章节安排和创新点等,第2章是理论梳理和文献综述,对本文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前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找出优点与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展开研究。第3章是对全球及中国煤炭市场现状的研究。第4章根据前述章节的研究论述了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对中国煤炭定价权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做了分析,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主体部分。包含第5章至第8章内容。第5章,首先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并将环境库茨涅兹曲线纳入进来,重新预测煤炭需求峰值,考察中国树立和争取煤炭能源定价权的现实需要。本章运用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煤炭需求拐点测算。同时,构建了ARMA模型,对中国煤炭进口总量进行回归分析,以此对未来中国煤炭进口量的走势做出合理预测。本章对中国未来煤炭需求趋势做出了两个判断:第一,2013年并非煤炭需求下降拐点,若按6.5%的年均GDP增长率,在2037年才会达到煤炭需求拐点。第二,未来几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会处于上升状态。既然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处于煤炭需求上升期、煤炭进口增长期,煤炭价格的巨幅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能源供给,因此,积极研究中国煤炭市场的国际定价权现状已刻不容缓。第6章,从市场势力的视角,分析全球主要煤炭进出口国贸易情况以及中国主要煤炭进出口国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以煤炭价格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利用PTM模型估算了全球主要进出口大国的市场势力,并基于PTM的结果选择进一步对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市场势力建立了基于剩余需求弹性模型的SMR模型。结果表明,在PTM模型框架下,澳大利亚、印尼、俄罗斯、中国均在煤炭出口市场中市场势力显着,具有煤炭出口定价权。煤炭进口市场中,仅中国拥有较弱的煤炭定价权,印度、韩国、日本均没有煤炭定价权。煤炭国际贸易在主要煤炭出口市场均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属于卖方市场。煤炭出口贸易中,优势出口国可以通过汇率的传导在目标市场进行差别化定价,进而表现为在目标出口国拥有市场势力。煤炭进口贸易中,日本和韩国不存在市场势力与其煤炭完全依赖进口有密切关系。印度不存在市场势力,印度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涨,进而使得印度进口商的收益减少。以上结论反映了进口国在煤炭贸易上的弱势地位,同时也反应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煤炭能源产业落后的事实。由于本文主要侧重研究中国的市场定价权,第6章在通过进口商的PTM模型测度得到中国具有国际煤炭影响力后,选择了进一步构建基于Lerner指数理论的修正后的剩余需求弹性模型SMR,通过纳入更多变量对中国的进口定价权进行补充实证。结合PTM模型及SMR模型的实证结果,对中国煤炭的国际定价权的整体评估如下:第一,中国对印尼煤炭进口有市场势力,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没有绝对市场势力。第二,在市场势力PTM及SMR模型下,影响煤炭进出口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美元汇率、煤炭替代品如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双方国家的GDP增长率、运输距离和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因素等。第三,在整个煤炭国际贸易市场中,中国具有一定的卖方市场势力,但中国煤炭出口量很少,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在中国煤炭出口的十一个主要目标市场上,除印尼外,均存在市场势力,由于目标出口国仅是亚洲国家,且出口量较小,可以认为,中国拥有亚洲范围内的煤炭出口定价权。可以成为全球煤炭能源定价的重要力量。第7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价格与现货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考察煤炭期货市场的价格是否能够引导现货市场价格。本章运用2013-2019年的1521组日度时间序列数据,将中国郑州动力煤市场价格对秦皇岛动力煤现货价格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回归、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等,发现中国动力煤期货和中国动力煤现货的变动具有联动效应,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都存在稳定的动态联系。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有引导作用。说明中国动力煤现货价格和动力煤期货价格互为影响,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已经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这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基础。第8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期货市场与定价权之间的互动机制,然后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了一个金融市场视角下的价格传递理论模型,并对期货价格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定价影响力与欧洲ICE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及ICE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章选取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三个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广义谱分析方法对2013年-2019年间共1940组期货价格日度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显示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ICE南非理查德湾煤炭期货市场对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的影响更大。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与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存在单向的价格引导关系,但中国郑州动力煤期货市场对ICE荷兰鹿特丹煤炭期货市场的影响非常微小。研究表明,中国缺乏与第一大进口国地位相匹配的定价权优势。最后一部分为第9章,为全文的总结部分。对前面每章的研究进行了总体总结,针对总结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针对本文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四点政策建议。第一,整合与完善中国煤炭产业链,规范煤炭现货市场;第二,实施企业联盟,争取国际价格谈判优势;第三,提高煤炭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信息有效性;第四,健全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参与国际煤炭定价,形成权威的国际煤炭基准价,积极打造国际煤炭定价中心。经过深入思考和总结后,笔者认为本文存在如下三个创新点:1.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较合理地将包含三次项的EKC曲线纳入空间计量模型,并以此预测煤炭需求峰值(拐点)。使用逻辑及高斯曲线的研究中,大多忽略了空间因素。经济增长对煤炭需求的影响同样缺乏细致讨论,本文试图引入EKC这一经验假说并对其验证。结合EKC与空间计量的研究中,或不直接涉及煤炭消费需求,或将EKC中经济增长对因变量的倒N型关系以简单的倒U型关系取代,本文将三次项纳入模型可以得到更为稳健的估计与预测。2.研究视角上的创新。从现货及期货市场两个视角测度中国煤炭国际定价权。相关研究通常只关注现货市场或期货市场中单个市场的定价权,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基于市场势力相关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不仅对中国在煤炭现货市场是否具有市场势力进行了检验,还对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对全球其它主要期货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煤炭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测度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3.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替代品,或者拥有交易中心左右煤炭相关金融产品价格,对于煤炭定价权研究相对较少。中国学者则多侧重于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领域。本文展开对中国煤炭定价权的直接研究,是对能源定价权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也能为解决中国能源结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

胡斌[4](2019)在《ZH期货公司农产品产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将近三十年,较国外晚了一百多年,经历了混乱无序、整顿规范、创新发展、国际接轨的发展历程,当前国内期货市场处于一个创新发展和国际接轨的关键节点,也是经过快速发展之后的一个艰难变革时期,无论从交易所市场还是期货公司的服务,实际上都在发生着变化,服务更加强化、更加深化,更加专业化,交易所从产品、工具、国际化、场外市场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的布局。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营销环境愈发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市场竞争也越发的激烈,相对单一的市场营销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期货公司的创新变革迫在眉睫,而选择最佳的营销模式将会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以关系营销策略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环境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国内期货公司的龙头企业ZH期货公司的农产品产业客户的营销模式作为研究标的,通过SWOT分析法,充分调查与分析ZH期货公司的经营模式,发展方向,营销管理与策略,运用我们所学到的营销管理理论来分析其在农产品产业客户的市场开发和关系维护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期货公司营销方面应该努力的方向。通过对于期货公司农产品客户关系营销的深度研究,以及在关系营销中面临的上、中、下游的关系梳理,运用关系建立、维持、加强的三个维度提出期货公司在农产品产业客户的关系营销策略,改善期货公司的关系营销效果,力求期货公司在面向未来投资市场,以及面向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中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本文旨在通过对ZH期货公司在农产品产业客户方面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为国内期货行业当中的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等期货经营机构提供一些营销思路上的借鉴与启示,以便更好地发展与维护农产品期货产业的上下游客户关系,促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良性发展。

陈凡[5](2019)在《期现货价格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关系分析 ——以金属铜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铜市场的迅速发展,铜作为有色金属,大宗工业的原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材料,各行各业都对铜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我国却是一个铜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自身的铜资源储备以及开采远远不足以达到国内的需求量,铜资源的稀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铜的进出口贸易属于大宗商品贸易,大宗商品贸易的特征是贸易量和资金量大,对政策的反应敏感,这些就表明铜的价格波动不仅仅是受供求关系以及生产成本的影响,期货价格的频繁波动对国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进出口贸易商,由于贸易量的巨大,任何一点小的价格波动都会对贸易商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因为进出口贸易商不是投机者,他们不是赚取价格波动所带来的差价利润,而是期望价格稳定,平稳的价格可以与客户长久合作,但每一次价格的波动都会给进出口商带来不小的影响。面对价格波动给自身带来的影响,一些大型企业会选择定力长期合同来固定价格,但一般小企业却很难有大额资金订立长期合同,且长期合同也无法规避违约风险,所以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除了套期保值等一些基本规避风险措施之后,最好是能通过一些价格走势提前做好防范,找到一些与进出口贸易额关联的因素。期货市场,是在现货基础上为实体服务产生并发展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其强大的风险规避功能与价格发现功能被广泛使用,是风险规避的首先手段,且是世界资本市场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期货市场近年来虽说在供给侧改革以及资源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距甚远。上海期货交易所是铜期货的主要交易场所,且是世界铜期货“三大定价中心”之一,期货市场的价格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因此通过对期现货价格的研究,把握铜的价格走势,以及与贸易额的相关联性,可以调整贸易策略锁定贸易成本以减少损失。本文梳理了期现货市场的相关研究、金属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以及影响关系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评述;介绍了期现货市场起源以及发展,并对我国铜的期现货市场进行简要介绍,分析我国金属铜的总的贸易现状以及与我国进出口额排名靠前的五个国家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本文实证所需的理论基础,先对铜的期现货价格时间序列和贸易额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自相关性以及ARCH LM检验,在检验数据有效之后从一般线性回归影响关系与非线性极端尾部相关分析两大方面对金属铜的期现货价格与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关系展开分析。其中一般线性回归影响分析从一般线性与协整检验开始,从GARCH过程与交叉影响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与双向影响关系、脉冲响应函数与动态影响关系这四个方面对金属铜的期现货价格与贸易额之间的影响关系层层深入的进行分析。非线性尾部相关性分析主要运用Copula函数的尾部相关性测度分析金属铜期现货价格在大涨大跌之后的贸易额相应的变化。实证得出金属铜的期现货价格分别与进出口贸易额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期现货价格都对进出口额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与交叉影响关系,脉冲响应函数下进口额相较于出口额对现货价格冲击影响较大,现货价格对进出口额影响较小,期货价格对进出口额当期影响不明显之后转为负向影响,且影响不大;当期现货价格大涨时,进出口额大涨的概率要大于期现货价格下跌时进出口额下跌的概率,期货价格上涨所引起的进出口额上涨的概率更大一些。文章的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鲁金金[6](2019)在《交易限制对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时间较短,沪深300股指期货于2010年4月16日上市,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则是在五年后才推出,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合理的交易制度是其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2015年股灾后,股指期货受到了严格的交易限制,随后又经历了几轮交易限制的放松。这个过程中,我国股指期货的市场功能——尤其是作为其他市场功能基础的价格发现功能发挥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考证。在此背景下,探究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对其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对于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市场功能具有参考意义。本文以我国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及各自对应的指数现货的1分钟和5分钟高频价格序列为样本,样本期为2015年4月16日至2019年2月22日,分别以中金所对股指期交易限制调整的时间为节点,将研究区间划分为交易限制前、交易限制后、第一次放松、第二次放松和第三次放松这五个阶段,对各阶段的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建立VEC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最后分别运用四种价格贡献度模型得出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度,并对比不同模型和不同频率价格序列的结果差异。本文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1.总体来看,在本文研究的各个时期,两种股指期货与各自对应的指数现货价格之间均存在显着的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股指期货对于市场的冲击响应、对新息的消化吸收速度以及对价格变化的方差贡献均大于现货,期货的价格发现贡献度也基本大于现货。1分钟和5分钟数据的实证结果得出的结论一致,整体而言两种股指期货均发挥了价格发现的功能;2.两种股指期货随着交易限制政策的调整表现出了不同的价格发现能力。在中金所发文对股指期货进行限制后,两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均显着下降,第一次放松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后,两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均未出现上升,直到第二次对股指期货交易限制放松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才出现明显上升,但中证500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并未上升,这可能与中金所对两种股指期货的放松程度及二者本身的特点不同有关。第三次放松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后,两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均有所上升。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现有文献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主要是单一阶段研究或与国外相关市场进行对比,对于股指期货交易限制后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以及与国外相关市场关系的变化,而鲜有研究交易限制对其价格发现功能的影响,更未涉及交易限制放松的政策效果研究。本文将每轮限制放松的情况和交易严格限制后的情况以及限制前的情况下,两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讨论在不同的交易限制状态下,我国不同的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发挥及其变化。同时,本文在定量分析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时采用了四种不同的价格发现贡献度模型,其中GIS模型在MIS模型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目前采用该模型进行分析的文献较少,本文对不同模型和不同频率价格序列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结论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王鹏娜[7](2019)在《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关于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研究主要以海外市场为主。2010年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推出后,学者们从理论及实证研究角度针对我国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这些研究多基于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相对稳定的背景展开,而较少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经历了惨烈的暴跌,中金所为了抑制市场的剧烈波动多次出台政策予以调控。一方面,将保证金率由10%调高至40%,另一方面,自2016年1月1日起将股指期货的日内交易时间与股票市场调为同步。基于此,本文着眼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深入研究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本文以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选取三大股指期货及标的指数5分钟高频数据,从保证金率及交易时间调整两大维度探究交易制度的调整对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关系的影响。基于保证金率的调整视角,本文对比研究了保证金率为10%及40%下两市之间的关系。基于交易时间的调整视角,本文在保证金率相同的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交易时间调整前及调整后两市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别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VECM模型、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方法,探究两市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相互引导关系、短期修复效应,以及面对外部冲击的响应速度与价格发现关系。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第一,协整关系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均表明两市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第二,引导关系方面,两大交易制度的调整未明显改变两市的引导关系,总体而言,股指期货市场引导股票市场。保证金率调高后,沪深300及中证500由股指期货引导股票市场变更为两市相互引导,上证50由股指期货显着引导股票市场变更为股票市场显着引导股指期货。交易时间调整后,中证500股指期货显着引导股票市场。第三,短期修复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股指期货均对股票市场具有反向调整作用。保证金率调高后,沪深300及中证5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强度减弱,上证50股指期货加强。交易时间调整后,沪深300及上证50股指期货的短期修复作用加强,中证500股指期货减弱。第四,冲击反应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均表现为股票市场对股指期货的冲击力度较大,股指期货市场对外界信息反应更快。第五,价格发现方面,两大制度调整前后价格发现功能主要在股票市场,2015年股灾期间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暂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从交易制度调整的视角丰富了现有文献;二是同时选取三大研究标的使得研究结论更为可靠;三是研究发现2015年股灾期间股指期货并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并且股指期货不是股灾的直接原因;四是本文的研究对监管者完善金融衍生品的制度建设以及投资者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于林[8](2019)在《螺纹钢期货价格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联动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耗的国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依赖投资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钢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钢铁上市公司也在迅速扩大规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2009年推出了螺纹钢、线材期货,之后又推出了一系列钢铁冶炼业相关品种,使得钢材品种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同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钢材期货的联动关系也在加强。本文从实证角度,对两者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研究和分析,寻求两个市场之间联动的方式和特征,所以从意义上来看,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解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有用的数据信息,为企业制定政策策略提供帮助,同时可以帮助投资者制定套利策略,发现市场短期的偏离,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由于商品期货价格变动对相关行业上下游企业的经营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出两个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性,本文将相关行业股票区分为上游和下游,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为防止个股的差异性性对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将选中的股票编制成股价指数,并应用DCC-GARCH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直观的两市场相关系数的变动图。同时,以螺纹钢产品为例,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商品期货价格变动与相关行业公司股价的动态关联性。理论方面,本文借鉴主流的期货、股票定价理论,结合影响钢材期货价格、股票价格的具体因素,最后归纳总结出三种期价与相关股价间的传导机制,分别通过期货市场价格发现、资金的流转效应、投资者预期来实现传导。实证检验部分,本文选取了从2009年至2018年十年间螺纹钢期货价格与钢铁产业链上下游共1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日收盘价数据,并参照上证50指数的编制细则编制了钢铁业上、下游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指数,然后对螺纹钢期货、钢铁业股价指数的对数收益率序列进行描述性统计、平稳性检验、相关性、ARCH效应检验后,应用DCC-GARCH模型估计得到以下结论:螺纹钢期货价格和钢铁行业股票价格指数的波动具有显着的持续性;在整个样本区间里,动态相关系数具有明显的时变性;螺纹钢期货价格和下游企业动态系数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上游企业动态系数在整个期间里基本保持平稳,根据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两种套利方式,分别是在股票市场间和在跨市场间进行套利。

吴阳[9](2017)在《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其独特的价格发现、风险规避功能在农业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对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和波动溢出关系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黄大豆一号、玉米和普麦作为农产品的代表,获得了从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周数据。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检验揭示农产品期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关系。构建带有误差修正项的双变量EGARCH模型,从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关联性与复杂性的角度,分析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黄大豆两个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引导现货价格,大豆现货价格不对期货价格产生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大豆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对其自身的标准差新息都立刻有上涨2%左右的反应。黄大豆期货市场的波动会传递到现货市场,黄大豆期货市场的前期波动减缓了现货市场的当期波动(?s=-0.209)。相反,不存在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风险传递。玉米期货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它们互为格兰杰因果,玉米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是互相引导的。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玉米期货和现货市场对其自身的标准差新息都立刻有上涨1.5%左右的反应,且对对方市场的新息也有明显的反应。玉米期(现)货市场的波动会传递到现(期)货市场,它们之间互有波动溢出效应,而且玉米期(现)货市场的前期波动减缓了现(期)货市场的当期波动。普麦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只有现货价格是期货价格的格兰杰原因,现货价格引导期货价格。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期货市场对其自身的标准差新息立刻有上涨2%左右的反应,现货市场对其自身的标准差新息立刻有上涨1%左右的反应。而且期货价格对来自现货市场的信息反应更大,说明普麦现货市场在价格发现中占有主导作用。普麦现货市场的波动会传递到期货市场,而且普麦现货市场的前期波动增加了期货市场的当期波动。

段骅[10](2017)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溢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指期货诞生最初是为了满足市场上交易者在面对投资风险时缺少避险工具的需求。30多年以来,股指期货的发展突飞猛进,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正式推出,无论从投资者避险需要还是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久发展来看,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回顾2015年,对于A股市场及股指期货来说是一个牛熊转换相当快的一年,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惊心动魄的一年管理层为了稳定市场,尽可能的减少广大投资者蒙受的损失,在股灾出现后推出了很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例如加大对涉嫌操纵市场的不法分子的打击,出台对股指期货限仓的规定等等,在各种措施的稳定下,目前市场已基本趋于正常。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查阅国内外对期货市场功能研究的相关文献,在综合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股指期货上市六年以来的实际表现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的衍生模型(EGARCH模型)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股指期货的运行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对实证研究的结论加以符合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解释,最后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及展望。

二、从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
        1.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小麦期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关系分析
    2.1 小麦现货市场生产消费及价格波动
        2.1.1 小麦现货生产状况
        2.1.2 小麦现货市场消费状况
        2.1.3 小麦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状况
    2.2 小麦期货市场发展及价格波动
        2.2.1 小麦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2.2.2 小麦期货市场价格波动状况
    2.3 小麦现货和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关系基本分析
        2.3.1 小麦期货和现货价格波动的协同性
        2.3.2 小麦期货和现货价格波动的引导性
第三章 中国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3.1 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3.1.1 价格波动及溢出效应
        3.1.2 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类型
    3.2 小麦期现货价格传导关系分析
        3.2.1 小麦期现货价格传导特征
        3.2.2 小麦期现货价格传导的成因
        3.2.3 小麦期现货价格传导的测度方法
    3.3 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理论分析
        3.3.1 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形成机制
        3.3.2 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3.3.3 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检验方法
第四章 中国小麦期现货市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4.2 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
    4.3 小麦期现货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4.3.1 数据平稳性检验
        4.3.2 滞后阶数确定
        4.3.3 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分析
        4.3.4 脉冲响应分析
        4.3.5 方差分解分析
        4.3.6 研究小结
    4.4 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
        4.4.1 基于VAR-BEKK-MGARCH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4.4.2 基于VAR-DCC-MGARCH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4.4.3 研究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2)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研究
        1.2.2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股指期货研究基本理论基础
    2.1 我国股指期货简介
        2.1.1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历史
        2.1.2 股指期货的特征和功能
        2.1.3 我国股指期货品种介绍
    2.2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理论
    2.3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理论概述
第三章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3.1.1 平稳性检验
        3.1.2 ARCH效应检验
        3.1.3 GARCH及其拓展模型
    3.2 数据选取
    3.3 沪深股票指数日收益率序列的统计特征
        3.3.1 描述性统计
        3.3.2 平稳性检验结果
    3.4 GARCH及其拓展模型检验
        3.4.1 ARCH效应检验结果
        3.4.2 EGARCH模型及DCC-MGARCH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实证分析
    4.1 实证模型与方法概述
        4.1.1 格兰杰因果检验
        4.1.2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4.1.3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4.2 实证结果分析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分析
        4.2.5 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4.2.6 方差分解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国际定价权与国际定价影响力
        1.5.2 国际定价中心与期货交易所
        1.5.3 价格发现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供求规律与价格理论
        2.1.2 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1.3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定价权的形成
        2.2.2 能源需求相关研究
        2.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期货市场与国际定价权的相关研究
        2.2.5 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全球及中国煤炭能源市场发展现状研究
    3.1 煤炭能源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3.1.1 全球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1.2 中国煤炭能源市场总体供需形势分析
    3.2 煤炭能源市场贸易现状研究
        3.2.1 全球煤炭贸易形势
        3.2.2 中国煤炭贸易形势
    3.3 煤炭定价方式分析
        3.3.1 全球煤炭能源主要定价方式
        3.3.2 中国煤炭能源定价历史变迁
    3.4 中外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4.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煤炭定价权的形成及构建
    4.1 煤炭定价权的形成
        4.1.1 煤炭能源定价权的形成
        4.1.2 煤炭期货市场在定价中的作用
    4.2 影响煤炭定价权的主要因素
        4.2.1 现货市场因素
        4.2.2 期货市场因素
    4.3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4.3.1 中国煤炭定价权缺失的影响因素
        4.3.2 煤炭定价权缺失对中国现货及期货市场的传导路径
    4.4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4.1 中国构建国际定价中心的意义
        4.4.2 中国构建煤炭定价中心可行性分析
    4.5 实现煤炭定价权的路径规划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及进口量研究
    5.1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煤炭需求拐点预测
        5.1.1 煤炭需求拐点理论假设
        5.1.2 煤炭需求拐点模型
        5.1.3 煤炭消费EKC曲线空间计量实证研究
    5.2 基于ARMA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量预测
        5.2.1 变量与数据
        5.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3 实证过程
        5.2.4 实证结果
    5.3 本章小结
6 基于市场势力视角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6.1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互动机理
        6.1.1 定价权的经济学机理
        6.1.2 市场势力的测度方法
        6.1.3 市场势力与定价权的关系
    6.2 基于PTM模型的全球主要煤炭贸易国市场势力研究
        6.2.1 模型的选择与推导
        6.2.2 变量与数据来源
        6.2.3 全球主要煤炭出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2.4 全球主要煤炭进口国市场势力实证检验
    6.3 中国煤炭能源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1 基于PTM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市场势力研究
        6.3.2 基于SMR模型的中国煤炭进口市场势力研究
        6.3.3 模型的实证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能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研究
    7.1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1.1 大宗商品期货定价机制的产生
        7.1.2 煤炭期货市场对取得煤炭定价权的意义
    7.2 中国煤炭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相互作用机理
        7.2.1 煤炭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2.2 煤炭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作用机理
    7.3 煤炭期现货市场的动态关系分析方法与理论模型
        7.3.1 分析方法
        7.3.2 理论模型
        7.3.3 变量与数据来源
    7.4 煤炭期货与煤炭现货长期与短期关系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期货市场的中国煤炭能源定价权研究
    8.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1 国际煤炭价格对中国煤炭价格的期货传导路径
        8.1.2 中国与ICE期货市场联动现实基础
    8.2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1 期货定价机制下国际定价权的测度方法
        8.2.2 不同期货市场联动过程中的表现
    8.3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8.3.1 研究方法
        8.3.2 数据选取
    8.4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 理查德湾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5 中国煤炭期货价格与ICE鹿特丹港煤炭期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一览

(4)ZH期货公司农产品产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系营销相关研究
        1.3.2 国内关系营销相关研究
2 理论介绍与分析
    2.1 关系营销的理论研究
        2.1.1 关系营销的概念内涵
        2.1.2 关系营销的特征
    2.2 关系营销的理论应用
        2.2.1 关系营销理论应用的影响因素
        2.2.2 关系营销理论应用
        2.2.3 关系营销理论在农产品市场上的应用
3 ZH期货公司关系营销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期货行业发展现状
        3.2.2 期货行业的竞争环境
        3.2.3 期货行业的产品服务环境
    3.3 ZH期货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3.1 ZH期货公司的优势
        3.3.2 ZH期货公司的劣势
    3.4 ZH期货公司营销环境综述
4 ZH期货公司关系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ZH期货公司营销现状
        4.1.1 ZH期货公司经营现状
        4.1.2 互联网营销现状
        4.1.3 产业链关系营销现状
    4.2 ZH期货公司产业客户关系营销的问题分析
        4.2.1 上游产业客户的关系营销问题
        4.2.2 下游产业客户的关系营销问题
        4.2.3 公司内部的关系营销问题
5 ZH期货公司关系营销策略制定及实施保障
    5.1 上游产业客户的关系营销策略
        5.1.1 利用集团资源通道的团队营销策略
        5.1.2 客户需求主导下的定向策略
        5.1.3 产业一体化模式下的新订单策略
    5.2 下游产业客户的关系营销策略
        5.2.1 资源主导下的关系网络构建策略
        5.2.2 信息系统化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5.3 期货公司内部的关系营销策略
        5.3.1 提升员工满意度策略
        5.3.2 构建客户关系数据管理分析系统策略
    5.4 关系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5.4.1 战略定位与内控管理
        5.4.2 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期现货价格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关系分析 ——以金属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期现货市场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金属进出口贸易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影响关系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评述
第三章 金属铜期现货及其贸易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概述
    第一节 期货市场与我国金属铜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一、期现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二、我国金属铜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三、我国金属铜现货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金属铜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第三节 基于线性自回归的影响关系测度方法
        一、相关性分析与Johansen协整检验
        二、GARCH过程与交叉影响关系
        三、Granger因果与双向影响关系
        四、脉冲响应函数与动态影响关系
    第四节 基于非线性尾部相关的影响关系测度方法
        一、非线性尾部相关性测度
        二、系列Copula模型与尾部影响关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属铜现货价格对其进出口贸易额影响分析
    第一节 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二、金属铜现货价格及其收益率时序图描述
    第二节 数据有效性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二、自相关检验
        三、ARCH-LM检验
    第三节 基于GARCH模型的现货与贸易额交叉影响关系分析
    第四节 一般线性相关性分析与Johansen协整检验
    第五节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现货价格与贸易额双向影响关系分析
    第六节 立足脉冲响应函数的现货价格与贸易额动态影响关系分析
    第七节 针对尾部关系的现货价格与贸易额极端影响分析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属铜期货价格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二、金属铜期货价格及其收益率时序图描述
    第二节 数据有效性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二、自相关检验
        三、ARCH-LM检验
    第三节 铜期货与贸易额基于GARCH模型的交叉影响关系分析
    第四节 一般线性相关性分析与Johansen协整检验
    第五节 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的期货价格与贸易额双向影响关系分析
    第六节 金属铜期货与贸易额的动态影响关系分析
    第七节 针对极端情况的铜期货与贸易额的尾部关系分析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影响关系分析的建议与对策
    一、对铜进出口贸易商的相关建议
    二、对金属铜投资者的相关建议
    三、对金属铜生产商的相关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实证结论
    二、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6)交易限制对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创新点与不足
        1.3.1 创新点
        1.3.2 研究不足
2.文献综述
    2.1 对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
        2.1.2 国内文献
    2.2 对交易限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
        2.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评述
3.我国股指期货及相关理论介绍
    3.1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
    3.2 股指期货的功能
        3.2.1 价格发现功能
        3.2.2 风险规避功能
        3.2.3 投机功能
    3.3 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3.3.1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机理
        3.3.2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条件
4.数据和实证方法
    4.1 数据选取及处理
        4.1.1 数据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2 实证方法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Johansen协整检验
        4.2.3 Granger因果检验
        4.2.4 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4.2.5 价格发现贡献度模型
5.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平稳性检验
    5.3 Johansen协整检验
    5.4 Granger因果检验
    5.5 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5.6 脉冲响应函数
    5.7 方差分解
    5.8 价格发现贡献度
6.主要研究结论和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建议
附录
    附录1: 5分钟数据的沪深300 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脉冲响应结果
    附录2: 5分钟数据的中证500 股指期货与现货的脉冲响应结果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7)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于股指期货定价理论视角
        一、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理论
        二、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理论
        三、股指期货的套利定价理论
    第二节 基于股指期货市场功能视角
        一、价格发现功能
        二、套期保值功能
        三、套利功能
    第三节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
        一、保证金率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二、交易时间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三、持仓限额调整对期现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及交易制度调整
    第一节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概况
        一、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三大股指期货合约及标的指数
    第二节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日均持仓量大幅回落
        二、日均成交量急剧萎缩
        三、日内基差波动加大
    第三节 我国股指期货交易制度调整
        一、股指期货保证金率调整
        二、股指期货交易时间调整
        三、股指期货持仓限额调整
第三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关系的检验—基于保证金率调整视角
    第一节 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数据选取
        二、变量定义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协整及引导关系检验
        一、数据平稳性检验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三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关系检验
        一、向量误差修正VECM分析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三、方差分解分析
第四章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检验—基于交易时间调整视角
    第一节 样本数据选取及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数据选取
        二、变量定义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协整及引导关系检验
        一、数据平稳性性检验
        二、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第三节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短期修复关系检验
        一、向量误差修正VECM分析
        二、脉冲响应分析
        三、方差分解分析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螺纹钢期货价格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联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期货市场和螺纹钢期货的发展
        1.1.2 股票市场的发展
    1.2 研究的意义
    1.3 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文章结构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定价理论
    3.1 影响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因素
        3.1.1 期货定价理论
        3.1.2 影响螺纹钢期货价格的因素
    3.2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
        3.2.1 股票定价模型
        3.2.2 股票价格影响因素
    3.3 螺纹钢期货价格与钢铁业股价间的传导机制
        3.3.1 价格发现功能
        3.3.2 资金的流转效应
        3.3.3 投资者预期
4 研究设计
    4.1 股票价格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4.1.1 股票价格的选取
    4.2 期货价格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4.3 模型选取
        4.3.1 多元GARCH模型的发展、比较
        4.3.2 DCC-GARCH模型介绍
5 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
    5.2 平稳性、相关性及ARCH效应检验
        5.2.1 平稳性检验
        5.2.2 相关性检验
        5.2.3 ARCH效应检验
    5.3 DCC-GARCH模型构建及实证结果
        5.3.1 GARCH模型
        5.3.2 DCC-GARCH模型构建及估计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关系综述
        1.3.2 波动溢出效应的文献综述
        1.3.3 简评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1.6 创新说明和研究的重难点
        1.6.1 创新及新颖之处
        1.6.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2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
    2.1 期货市场的概要及功能
        2.1.1 期货与期货市场
        2.1.2 期货交易的基本制度
        2.1.3 期货市场的功能与特点
    2.2 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
        2.2.1 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9)
        2.2.2 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期货市场(1979—1989)
        2.2.3 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中国期货市场(1990 年以来)
        2.2.4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
    2.3 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
3 理论基础
    3.1 期货与现货关系理论
        3.1.1 现货市场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基础
        3.1.2 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反作用
    3.2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关系
    3.3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
4 样本和数据说明
    4.1 农产品品种的选择
    4.2 数据来源和说明
5 实证研究
    5.1 统计性描述
    5.2 ADF单位根检验
    5.3 向量自回归(VAR )模型
    5.4 Johansen协整检验
    5.5 误差修正模型
    5.6 格兰杰因果( Granger )检验
    5.7 方差分解分析
    5.8 脉冲响应分析
    5.9 双变量EGARCH模型
        5.9.1 EGARCH模型说明
        5.9.2 双变量EGARCH模型参数估计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综述及发展情况
    1.2.2 国内研究综述及发展情况
    1.2.3 文献综述简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本文的结构安排
    1.3.1 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
    1.3.2 本文主要结构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研究不足之处 2 股指期货概述及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
2.1 股指期货基本理论及其特征
    2.1.1 股指期货的定义
    2.1.2 股指期货发展历程
    2.1.3 股指期货与股票的区别
2.2 股指期货的基本功能
2.3 股指期货风险
2.4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
    2.4.1 沪深300指数与沪深300股指期货
    2.4.2 上证50指数与上证50股指期货
    2.4.3 中证500指数与中证500股指期货 3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分析
3.1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关系机理分析
    3.1.1 股指期货定价模型
    3.1.2 股指期货价格和股票现货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
    3.1.3 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
3.2 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分析
    3.2.1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来源
    3.2.2 描述性统计
    3.2.3 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3.2.4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3.2.5 格兰杰因果检验
    3.2.6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4 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1 股指期货与现货间波动溢出效应机理分析
    4.1.1 波动溢出效应概念
    4.1.2 波动溢出效应成因
    4.1.3 股指期现货两市间波动溢出效应机理分析
4.2 沪深300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4.2.1 收益率序列的描述性统计
    4.2.2 基于单变量EGARCH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分析 5 结论及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从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麦期现货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 苟逸枫.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2]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率影响及价格发现功能研究[D]. 魏鹏宇.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3]中国煤炭能源国际定价权研究[D]. 苏梦颖.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4]ZH期货公司农产品产业客户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胡斌.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5)
  • [5]期现货价格对其进出口贸易额的影响关系分析 ——以金属铜为例[D]. 陈凡.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6]交易限制对我国股指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D]. 鲁金金.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7]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研究 ——基于交易制度调整视角[D]. 王鹏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8]螺纹钢期货价格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联动效应研究[D]. 于林.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9]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研究[D]. 吴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沪深300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及波动溢出效应研究[D]. 段骅. 贵州财经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从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看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