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学透视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强现实,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标定,用户评价
光学透视式论文文献综述
田秋硕,陈靖,樊蕾,王靖尧[1](2019)在《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标定结果量化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确的注册是光学透视式头戴增强现实显示系统的核心技术,而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的精准量化标定是精准注册的基础。为了实现对标定结果精准程度的衡量,结合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的显示特性,提出了一套量化虚实匹配程度的用户评价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方法对不同用户的视觉反馈信息进行量化分析,克服了在标定结果评价上无法量化虚实配准效果的困难。进一步以导引插线的增强现实场景直观地评价了用户可接受的虚实匹配场景精细程度。实验结果定量地给出了用户对标定结果精度的评价,给增强现实场景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梁美玉[2](2019)在《阵列波导透视式AR眼镜光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市场上AR眼镜存在的功耗大、重量重等不足,提出阵列波导透视式AR眼镜光学系统设计。对AR眼镜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微型OLED显示器作为像源,由阵列波导与目镜系统组成成像光路。实现了36°视场、6mm×10mm眼动范围、全彩色显示,调制传递函数MTF达到全视场大于0.5、畸变像差小于1%、垂轴色差小于0.003mm的成像效果,保证了佩戴者使用时的观看效果以及佩戴舒适度。(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高伟清,周仕娥,吕国强[3](2010)在《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立元件研制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对双目透视式头盔显示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用偏振分光棱镜作为组合镜,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图像源和外界环境的亮度随偏振片方位角呈余弦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偏振片使头盔显示器的图像与外界环境达到最佳融合状态。调查研究了头盔显示器双目重迭范围的改变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数据结果显示,双目重迭范围为单目视场的33~50%时效果最佳。最后根据视差原理编程制作立体图像对,分别显示于头盔显示器的左右眼,实现立体显示。(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0年05期)
王红,周雅,马晋涛,刘宪鹏[4](2008)在《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显示系统虚实遮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增强现实系统中,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之间是否具有正确的遮挡关系会影响到虚实融合能否取得逼真的效果,为此根据一种新型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提出了一种利用OpenGL来绘制虚拟网格遮挡平面,以便使虚拟物体呈现被裁剪的形态,而与真实物体融合后可呈现出实挡虚效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程序实现方面相对较为容易,且计算量较低,因而更适宜实时系统的使用。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采用OpenGL对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的深度数组进行逐点深度比较来绘制遮挡平面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周雅,马晋涛,刘宪鹏,王红,常军[5](2007)在《可寻址光线屏蔽机制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显示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存在不能正确显示虚拟物体和真实环境之间的遮挡关系和光强度匹配关系的问题,无法实现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的融合显示。针对传统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特点,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系统,引入可寻址光线屏蔽机制,使用灰度液晶作为可寻址的光学滤光器重新设计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同时嵌入智能光调制机制,可以实现增强现实显示中虚实物体的相互遮挡和光强匹配,同时解决了人眼观察虚拟图像和外界景物时眼睛聚焦不同的问题,实现虚拟物体与真实环境图像的融合显示。(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王红,周雅,高宇,闫达远[6](2006)在《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虚实亮度匹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现实系统中,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的亮度是否匹配会影响到该虚拟物体能否达到一种逼真的效果,传统的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中,真实场景和虚拟图像的融和是在半透半反的光学组合器实现的,真实环境的光照强度的变化范围跨度大,而显示虚拟物体的显示器光强度的变化范围却无法与之匹敌。因此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存在真实与虚拟场景光强度难以达到最佳匹配的缺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顾光珍,周雅,李玉,刘越,王涌天[7](2006)在《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标定的退化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成功地应用增强现实,需要有观察仪器的准确投影信息,这就要求对所使用的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进行标定。针对实验室的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的组成特点,选定了虚拟摄像机(头盔显示器与人眼的结合)的标定算法。根据对投影矩阵的退化点结构的影响,改进了选取标定的对应点个数和用户头部的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标定效果明显改善了,成功率也有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图象图形学报》期刊2006年08期)
顾光珍,杨健,周雅,刘越,王涌天[8](2004)在《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的标定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现实系统按其显示方式可分为:视频透视式和光学透视式两种。使用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用户可直接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真实环境。来自真实环境中的光线通过头盔显示器的光学透镜组成像于用户的视网膜上,从而无法直接获取图像点在用户眼底坐标系的坐标。因此,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不能像视频透视式一样只标定用于采集图像的摄像机,还需要对光学式HMD及人眼进行标定。本文将系统的标定分为跟踪摄像机的标定和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标定。其中,将光学透视式头盗显示器与人眼的结合定义成虚拟摄像机,在基于虚拟图像点和不同视场下的真实标志点对准来进行标定研究。由于将跟踪摄像机固定在头盔显示器上,用户在标定过程中不必保持头部静止,并可以在用户友好的程序指导下互动地完成标定任务。(本文来源于《第叁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11-01)
光学透视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市场上AR眼镜存在的功耗大、重量重等不足,提出阵列波导透视式AR眼镜光学系统设计。对AR眼镜的光学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微型OLED显示器作为像源,由阵列波导与目镜系统组成成像光路。实现了36°视场、6mm×10mm眼动范围、全彩色显示,调制传递函数MTF达到全视场大于0.5、畸变像差小于1%、垂轴色差小于0.003mm的成像效果,保证了佩戴者使用时的观看效果以及佩戴舒适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学透视式论文参考文献
[1].田秋硕,陈靖,樊蕾,王靖尧.光学透视式头戴显示设备标定结果量化评价分析[J].光学技术.2019
[2].梁美玉.阵列波导透视式AR眼镜光学系统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高伟清,周仕娥,吕国强.双目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的实验研究[J].光电工程.2010
[4].王红,周雅,马晋涛,刘宪鹏.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显示系统虚实遮挡问题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
[5].周雅,马晋涛,刘宪鹏,王红,常军.可寻址光线屏蔽机制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显示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7
[6].王红,周雅,高宇,闫达远.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虚实亮度匹配研究[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7].顾光珍,周雅,李玉,刘越,王涌天.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标定的退化影响[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6
[8].顾光珍,杨健,周雅,刘越,王涌天.光学透视式增强现实系统的标定技术研究[C].第叁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