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我国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与生态环境状况,本文针对国内外文献有关我国太阳能低技术生态运用少有系统研究的情况,对我国不同气候地区传统民居中在“火”这方面的生态低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在现代建筑中,采用低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新材料,从热和光的“趋”与“避”两方面来合理利用“火”的一些方法。全文约4.3万字,插图表70余幅。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火”的概念1.1.1 我国的有关学说1.1.2 国外的有关学说1.1.3 “火”在生态建筑中所涉及的概念1.2 课题的背景、意义1.3 生态建筑中太阳能利用现状1.3.1 太阳能技术概况1.3.2 低技术与常规技术在我国的适用性第二章 “火”的生态地位2.1 “火”在5“R”原则中的体现2.2 “火”在3“F”原则中的体现2.3 “火”在建筑环境中的生态价值2.3.1 能源特性与资源状况2.3.2 经济效应2.3.3 物理生态意义2.3.4 文化生态意义第三章 我国传统建筑环境中对“火”的趋与避3.1 我国气候概况与建筑气候分区3.1.1 我国气候概况3.1.2 我国建筑气候分区概况3.2 受气候影响的建筑因素3.2.1 建筑的朝向与位置3.2.2 建筑的体形与组合形式3.2.3 建筑的围护结构3.3 我国温带地区传统建筑对“火”的趋与避3.3.1 我国温带地区气候3.3.2 第一气候区3.3.3 第二气候区3.3.4 第七气候区3.4 我国亚热带地区传统建筑对“火”的趋与避3.4.1 我国亚热带地区气候3.4.2 第三气候区3.4.3 第五气候区3.4.4 第四气候区的北部3.5 我国热带地区传统建筑对“火”的趋与避3.6 我国高原地区传统建筑对“火”的趋与避第四章 我国现代建筑环境中对“火”的趋与避4.1 热的“趋”与“避”4.1.1 热环境与人体舒适4.1.2 建筑的朝向与位置4.1.3 建筑形式4.1.4 围护结构的优化(1) 屋顶(2) 墙体(3) 门窗(4) 地面4.2 光的“趋”与“避”4.2.1 光环境与人的生理、心理舒适4.2.2 自然采光的基本措施——以“趋”为主4.2.3 窗的运用——“趋”与“避”的结合4.2.4 遮阳——以“避”为主4.3 建筑环境中的防火——“避”4.3.1 传统建筑环境中的防火措施4.3.2 现代建筑环境中借鉴传统的防火措施第五章 结语5.1 论文研究的综合结论5.2 建议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太阳能论文; 生态论文; 低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