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文化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价值取向论文文献综述
刘虎平[1](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之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成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一种软实力,也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对青少年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不仅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少年个人成长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索。(本文来源于《高考》期刊2019年30期)
郭文良[2](2019)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价值取向与推进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意味着课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优良品性,培育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打造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新样态。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推进,应沿着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推进和效果评估的逻辑进行。(本文来源于《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许璐[3](2019)在《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策略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文化是我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洗礼而沉淀出的文化结晶,蕴含着中国人民最美好的道德与品质。在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时,我们必须要依托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德育价值导向作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教育科研)》期刊2019年06期)
杨晓丹[4](2019)在《国民政府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几乎都文情并茂,是具有意蕴美和语言美的经典性文章,是人类和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语文教科书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及民族文化意识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语文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语文教科书既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某一时期文化的构成体,又是传播和传承文化的载体,使得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但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能成为教科书中的内容,只有值得传递的文化才能够进入教科书。教科书中编选的传统文化就是根据编者的价值观和特定团体的利益精选和加工出来的,其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价值取向。由于国民政府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相对稳定,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教育制度,是教科书编制的黄金时期。而且少有学者对这一时期的教科书进行研究,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研究以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叁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包括商务印书馆《复兴国语教科书》、开明书店《开明国语课本》、中华书局《小学国语读本》中的传统文化篇目即神话、寓言和传说为分析样本,借鉴前人的研究框架建构起本研究的价值取向分析框架包括个人私德、家庭伦理、社会公德、国家情怀、科学精神和民风民俗六大主类目及其下若干次类目,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叁套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篇目所蕴含的价值取向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是对叁套教科书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共性进行分析,发现叁套教科书都以志强智达丰厚国民道德,以仁爱之心维护家庭伦理,以爱国信念弘扬国家情怀,以道的追求唤醒科学精神。叁套教科书所呈现出的共同性是适应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目的和时代诉求,受到科学教育思潮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与推动以及封建思想积弊残留的结果。接着是对叁套教科书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由于不同出版社教科书编写理念和编者理想信念与喜好的不同,叁套教科书的个人私德取向有侧重,国家情怀取向有差异,以及商务印书馆对社会公德和民风民俗关注尤甚,选取了“助人为乐”和“破除陈规陋习”的传统文化篇目。最后是基于对叁套教科书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分析进行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反思。历史反思中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叁套教科书传统文化篇目所占比重较小,多置换为外国篇目和物语故事;其次叁套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以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为主线;再次叁套教科书在选择传统文化时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最后教科书在凸显时代价值时会削弱文化经典,因此在编选传统文化时应注意文质兼美。现实启示同样包括四个方面,首先用母语教科书传承文化是“守正”,要重视传统文化在当代教科书中的地位;其次阐述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再次为了更好的传达价值取向,兼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编选传统文化时要注重其选择和呈现方式;最后根据现代教科书价值取向的研究优化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比重,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李宗桂[5](2019)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的价值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滋养。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应当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当代新型文化价值体系的锻铸,为中华民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1-07)
戴彬,李宁[6](2018)在《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深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怎样进一步延伸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文章在阐述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延伸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明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取向和发展途径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王艳,杜永菊[7](2018)在《传统茶文化对当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茶文化下以茶思维为主的各类元素,推动着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体系的完善,影响着现代幼儿园的改革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了传统茶文化对当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影响,并为进一步普及茶文化幼儿办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8年08期)
石琴[8](2018)在《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元文化的新时期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民族文化振兴中的强大力量,初中生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自觉的提升是实现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与基础。一、文化认同课程实施策略1.构建"认知交汇"式的传统文化通识体系文化认同,作为培养中学生文化自觉的第一发展阶段,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是实现其理想的根基。一方面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把中国传统文化合理(本文来源于《广东教育(综合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宏儒[9](2018)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在时光荏苒和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民群众心中流传和发展,留下了无数道德模范故事以及典型事例,这也彰显着我国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但因为时代不同,我国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大学生的群体中如果有效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需要认真揣摩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需要进行重新评价,并且批判性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挥整体且全面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指导性意义。作为青年形成自身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大学是青年学习文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最有效的地方。同时作为国家建设未来的栋梁,大学生本身的价值体系构建、完善与其个人的发展,乃至社会、民族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当前我国的社会形态,经济领域和社会结构变动都比较大,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对比也较为深化,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信仰、价值取向以及责任义务。怎样让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地生根,辅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构建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时代的变革、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发展等一系列原因让当代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呈现新的特征。从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到价值体系、人生世界观等方面都与以往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底蕴就好像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内涵更加完善,从而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除此之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流失,近年以来大学校园中功利化、奢靡化的风气不断蔓延,甚至出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的缺失,出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所以,对于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并且发挥其文化育人、文化感人、文化引导的教学作用,在教学课题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波[10](2018)在《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影响与作用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与历史沉淀而凝聚成的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学校德育教学中,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其中,使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德育价值导向,能够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引导青少年德育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02期)
传统文化价值取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意味着课堂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价值取向,体现为: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优良品性,培育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一代新人,打造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新样态。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推进,应沿着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方法推进和效果评估的逻辑进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文化价值取向论文参考文献
[1].刘虎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取向之探索[J].高考.2019
[2].郭文良.优秀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的价值取向与推进逻辑[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
[3].许璐.传统文化对中学生德育价值取向的策略与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4].杨晓丹.国民政府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李宗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价值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6].戴彬,李宁.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J].当代体育科技.2018
[7].王艳,杜永菊.传统茶文化对当下幼儿园课程价值取向的流变与影响[J].福建茶叶.2018
[8].石琴.文化自觉价值取向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策略[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8
[9].张宏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8
[10].杨波.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价值取向影响与作用的个案研究[J].新课程(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