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中国是一个大国,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决策部门重视的棘手问题。通常,学者们只是从发展差异的角度,而很少从波动形态以及产生波动的原因这个视角研究它。可以肯定的是,从这个新的视角研究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对于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刻画改革前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总体特征和差异,然后重点研究波动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章对已有的文献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区域经济周期文献的总结,得知现有文献主要是从区域经济周期之间的同步性和区域经济对国家经济周期的反应等几个方面来研究区域经济周期的。第二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规律:1995年之前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波动差异大于1995年之后的时期,并且两个地区的波幅也表现为从东部地区远大于西部地区转变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进一步从区域经济周期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是导致上述现象的具体因素。因此,我们将围绕这几个因素展开分析。第三章就市场化改革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市场化改革不仅影响到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并因此拉大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还直接导致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以及东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差异。第四章分析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关系。由于地区之间不同的市场化程度导致了不同地区宏观经济中介变量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敏感度的差异,即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所以,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区域效应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差异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证实了我们在第二章中所提出的观点。第五章分析了产业结构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关系。我们认为:第二产业相对第一、三产业而言,波动一般要剧烈些,从而工业波动的差异是造成东西部经济波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改革以来西部工业发展的阶段一直都滞后于东部,因此东西部经济波动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性表现。第六章分析了人力资本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关系。理论分析得知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减缓经济波动、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实证检验得知:人力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对外开放度成正比。而1996年以来的数据证明,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和开放度都远大于东部地区,因而在此期间,东部地区经济的波动幅度比西部地区要小,经济增长速度也比西部地区要高。第七章分析了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与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关系。首先从区际贸易来看,自1996年以来西部地区的逆差不断扩大,使得西部地区经济转入萧条时不能依靠区际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表现为谷位低、波动大。而东部地区持续增加的贸易顺差使它的经济抗衰退能力大幅度增强,表现为谷位比西部地区高。其次通过对出口的实证分析,东西部地区出口波动的差异确实是引起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差异的因素之一。本章最后分析了导致东西部地区出口波动差异的政策原因。最后一章对以上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总结,市场化改革引发了东西部地区的各种差异,而这些差异决定了区域经济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应程度,最终导致了区域经济波动的差异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从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波动差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