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步行空间论文-王与纯

商业步行空间论文-王与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商业步行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评价,构建

商业步行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与纯[1](2019)在《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评价与构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商业步行街不仅是购物、休闲及娱乐的场所,也可以作为城市的重要标志进行展现。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步行街所发挥的中心效应逐步增强,对于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设计与运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鉴于此,本文从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评价与构建方面,结合当前步行街的实际问题及需求展开探讨,以为我国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优化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丹丹[2](2018)在《基于女性安全感的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人居叁”颁布的《新城市议程》已成为全新的指导全球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议程中有23条出现了“性别平等”、“女性”等关键词,通篇融入性别视角阐述全球城市理想。毫无疑问,城市规划的平等和包容是建立在尊重包括性别、年龄等在内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女性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城市步行空间当中,更是存在着诸多有待优化的安全性问题。步行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交往性、愉悦性等方面。本文着重于步行空间安全性,并从女性空间使用者的心理安全感这一特殊视角出发,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进行理论导向的探索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探究女性视角下的城市步行空间安全性评估方法;二、基于评估结果对女性视角下的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叁、在以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女性安全感的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梳理城市步行空间安全性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展,提取影响女性安全感的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并根据调查访谈和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指标筛选,从空间品质、商业活力、交通干扰、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综合衡量步行空间使用的安全感。为了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哈尔滨市4个典型的大型商业建筑,着眼于其周边步行空间做了实地调查。基于调研所得女性安全感评价数据,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不同步行空间类型、不同个人属性两个横向维度,及季节差异、昼夜差异两个纵向维度下,对女性空间使用者的安全感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叁要素非对称理论,借助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对叁类步行空间各安全性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的影响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兴奋要素、表现要素和基本要素叁类,再结合女性的安全感评价高低和影响系数大小,综合决定目前投入力度对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进行提升改造的优先级次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于博文[3](2018)在《在商业步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艺术从架上走向城市空间、走向公众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当代艺术需要新的创作题材和新的拓展通道来扩大艺术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公共空间、公众生活需要摆脱重复和雷同,创作丰富多样的个性特色。因此,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原创力,公共艺术与商业空间,公共艺术与人们生活,都必将成为推动商业步行空间发展的新兴力量。本文着重研究的是新形势下的商业步行空间转型后与公共艺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使得公共艺术成为商业步行空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公共艺术的艺术风格、艺术手法、艺术理念、以及艺术与商业发展的相互融合,都会成为艺术与公众的互动对商业空间的影响。通过对公共艺术各种设计风格的研究为实际项目设计提供重要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分析不同的商业环境中公共艺术的不同艺术形式,再用形式美法对其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整理。并且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统计分析,公共艺术在商业步行空间中带给人们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的商业步行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探求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可行性办法,针对各案例的不同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及对策。本文分析出了商业步行空间中公共艺术设计要素,以及未来的商业步行空间中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本论文总结出了现代社会发展对商业空间的影响以及商业步行空间的发展对公共艺术的影响,文中所研究的是商业步行空间中公共艺术的未来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黄敏文[4](2018)在《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城市化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生活方式快速发生改变,商业空间也开始逐渐发生变化。我国正处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很多城市都处在大规模建设中,其中也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步行商业街区的项目。而事实证明,一个成功的步行商业街区的项目,不但能吸引本地的居民,还能吸引外来的游客,从而带动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目前,在很多中小城市也着手建设属于蕴含自己城市特色的城市步行商业街区,但是由于发展过快理论和实践不足,步行街建设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步行商业街区忽视了其外部空间与城市界面的联系及其商业街区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点,且未考虑到人的真正的需求,甚至有些街区的外部空间出现了交通混乱、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在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布局模式、空间序列、人性化以及特色文化塑造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这些问题,由于国内外的商业建筑发展阶段不同、我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一样,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本文试着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分析我国步行商业街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结合人的活动与外部空间的研究,再结合国内优秀步行商业街区调研案例分析试着研究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全文共分为五个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对象、目的和意义,并总结了国内、国外之前的研究成果,最后归纳总结了全文论文框架;第二章为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分析,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其次从国外内两个角度概述了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发展历程,接着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和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相关性,最后对目前我国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叁章首先归纳总结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要素及类别,其次结合调查问卷和人的行为心理对人在步行商业街区的行为活动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原则;第四章是本文课题研究的主体,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四个设计策略;第五章是深入的分析了国内四个成功的步行商业街区,再对比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共同因素,最后是以笔者参与的一个实践项目,论证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从而体现本课题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双重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20)

徐惠民[5](2018)在《基于传统聚落空间原型的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中国传统的城市空间是皇权政治的象征,那么传统聚落空间就是民意生活的体现。中国传统聚落空间是千百年传统文化与生活智慧的积淀,最终形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有机体。而现代城市空间却被工业文化割裂破碎,传统空间文化岌岌可危。本文选取步行商业街区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城市建设、时代文化、时代经济综合背景下的思考,发现现代步行商业街空间存在的诸多问题,空间类型无法满足当下时代需求。本文引入“原型”理论,希冀将传统聚落空间原型在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中进行转译,在传承发扬传统聚落空间优秀的本土空间内涵的同时,借此提升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内涵。本文归纳研究从“衍生性”、“依存性”、“转换性”叁个特征出发,阐述了传统聚落空间与步行商业街空间之间在时空中的关系,证明两者空间存在很好的吻合性;通过对“游走性”、“交往性”、“场所感”叁个词的论证阐述,证明传统聚落空间的内涵与步行商业街空间需求的契合性、从而本文以传统聚落空间为原型,从物质形态与情感追求两个方面对传统聚落空间原型进行提取,通过实际案例的调研研究,总结归纳出传统聚落空间原型在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中的转译手法,从而塑造出具有“游走性”、“交往性”、“场所感”等丰富体验的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最终通过对漳浦县南门溪步行商业街区空间设计的实践操作,将理论研究归纳所得应用于实际设计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与探讨传统聚落空间在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中的借鉴意义,从而展望传统聚落空间对于未来城市空间塑造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4-01)

孙安顺[6](2018)在《商业水街步行者行动状况与空间环境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商业形式正向着多元复合化的趋势发展,传统零售实体商业急需新的发展模式摆脱窘境。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两种外在因素共同影响之下,以注重人的情感体验为线索,进行空间组织的体验式商业为传统实体商业带来了生机。商业水街作为体验式商业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提升商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提高消费水平,改善购物行为,实现人们身心的自我满足。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商业水街的建设品质关系到开发商和消费者两方共同的利益。如何精细化把控商业空间设计,提高整体空间质量成为当下商业水街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体验式商业和环境行为学为理论基础,在ASEB栅格分析法之下,选取深圳欢乐海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动、环境、体验和利益展开研究,探求商业水街中步行者的行动状况与空间环境的关联性,探讨商业水街外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全文选取了国内外共计42处商业水街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尺度标准分为大小尺度两类水街,并运用语义本体按照组织方式和构成要素进行体系构建。以深圳欢乐海岸为研究案例,展开轨迹追踪,从核密度图像入手筛选特征空间,对其中的行动状况展开对比研究。同时,对特征空间进行SD法体验感知评价,总结了购物中心和曲水湾两种不同尺度商业水街的空间特征。对体验感知评价和行动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商业水街空间品质的提升优化提供依据。通过对行动、环境、体验和利益四方面的解析,对商业水街的具体设计策略从水域空间、沿岸空间和近水空间叁个层面总结。全文基于ASEB栅格分析法的分析框架,对商业水街的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总结了商业水街外部空间的设计策略,为商业水街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对于商业水街以及相关体验式商业街的外部空间的品质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2-01)

徐腾[7](2016)在《基于行为模式视角的步行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海岸城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体验式消费已经逐渐成为引导人们商业活动的主体。人们的购物行为已经不仅仅是购买商品,享受优质的服务水平,还与交往、观光、娱乐密不可分。文章尝试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海岸城片区的商业街外部公共空间为例,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视角来分析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的要素与特征。(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6年29期)

王亚鑫[8](2016)在《商业综合体室外步行空间夏季热环境实测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催生了商业综合体的繁荣,然而综合体建筑在带来了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高能耗。在以往的设计中,商业综合体建筑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了室内,对室外的步行空间关注较少,而室外步行空间又是行人行走和休息的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其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行人的热舒适体验感。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测研究的手段,实地测量了南宁市的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室外步行空间的热环境现状,找出综合体室外步行空间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热环境进行了热舒适评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首先,基于室外热环境等理论,分析了影响综合体室外步行空间热环境的一些几何特征和气候等因素,然后,对南宁典型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进行调研,并选取了其中空间设计元素较多的正恒广场为研究对象,对其室外步行空间进行了整体性的实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又针对商场入口处空气幕对室外步行空间气流的改善,地下商业街的蓄冷性等进行了局部具体实测。采用了Rayman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热舒适分析,最后基于实测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实测数据表明,1)商场的骑楼等架空层空间的遮阳效果,取决与其相邻的步行空间的高宽比,高宽比大的步行空间,可在垂直方向对其产生遮蔽,因而使得骑楼的遮荫作用有效体现,而高宽比小的步行空间,其骑楼的遮阳效果却不显着;2)地下商业步行街是一种蓄冷效果很好的建筑形式,其在正午14:00时的生理等效温度PET的平均值为33.3-34.8℃,与同时段的地上步行街的PET平均值41.4-51.5℃相比,其有着明显的热舒适体验感;3)综合体室外步行街内的商场入口处的空气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室外步行空间的局部气流,2m开间的商场入口处,可以使得其1.5m处的步行街内的风速提高到1.7m/s。本文提出的对综合体室外步行空间的主要的优化建议是增加连续的的膜结构遮阳产生足够的阴影,以及利用商场的入口处的空气幕来增强商场外步行空间的局部气流。(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6-01)

王宣钧[9](2016)在《北方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街区是城市的人文各个方面的积淀,而坐落于历史街区的商业步行空间则属于城市的特色商贸区,不仅可以满足大众的购物需求,丰富休闲空间的趣味体验,还可以吸引游人来往于此,传承历史地域的文化特色,创建城市的专属名片,在商业综合体的功能上增加文化内涵与底蕴,不盲目追求现代潮流,保持独特文化个性才可以使其长久留存。于此同时尊重地域性,保证北方寒冷地区的耐受性,使街区的功能文化特色共存共赢。由此不难看出,北方的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的设计研究对项目当地,甚至是北方地区的实用性和历史文化的延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了解当地民众对此地区的态度,和在此地的生活,工作习惯。包括了解大众对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的态度以及意见和看法,继而就此展开讨论与研究。北方的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具有区别于南方温度和地域性的特殊性。笔者研究所遵循的路线是基于芦原信义先生的空间法则,在其基础上探讨其在笔者所研究的空间上的应用,学习与掌握公共空间,过渡空间,私密空间的设计研究。各个城市规划设计等学者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上级上做出了深刻的研究,而商业步行空间的研究也是炙手可热,因为其在人类精神与物质所体现的是无处不在的,体现人的人文生活和娱乐生活,决定其生活品质与生活品味。笔者从上述两者相结合处着手,以大石桥市的蟠龙山历史地段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坐落于历史街区的商业步行空间上的设计以及部分展现给大众的历史建筑的改造问题研究。结合北方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的设计研究目的,对北方多地进行走访调查和研究,并参照相应的国内外理论基础,分析营口大石桥书画之乡产业园区的项目案例,总结调研中发现的北方商业步行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设计目的,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总结设计研究策略,其中包含创新点,设计对策以及设计原则。希望对北方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的设计研究会有一些增益,并且有助于作者以后的设计工作。本文研究的项目主要是在所在地原来有的老街区中设计的现代中式产业园区而非仿古建筑,并且对原有的历史遗存建筑进行保存修复。建立因地制宜地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6-06-01)

庄宇,姚以倩[10](2016)在《上海城市副中心地铁站点区域商业空间使用和步行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中心区地铁站点会导致大量商业空间的集聚;同时,轨道交通站点作为巨大的人流发生源,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的行人分布、商业空间布局、业态与空间的使用。以上海徐家汇与五角场两个城市副中心地铁站域为调查对象,对其步行路径人流分布、商业空间使用人流量等方面开展调查,以数据分析及可视化为手段,尝试量化区域内的商业空间业态组成和分布情况,记录商业空间的使用绩效并分析相关影响因子,对影响地铁商圈商业空间使用的步行路径布局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城市规划》期刊2016年01期)

商业步行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人居叁”颁布的《新城市议程》已成为全新的指导全球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议程中有23条出现了“性别平等”、“女性”等关键词,通篇融入性别视角阐述全球城市理想。毫无疑问,城市规划的平等和包容是建立在尊重包括性别、年龄等在内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的。女性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城市步行空间当中,更是存在着诸多有待优化的安全性问题。步行环境质量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交往性、愉悦性等方面。本文着重于步行空间安全性,并从女性空间使用者的心理安全感这一特殊视角出发,以环境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为支撑,进行理论导向的探索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探究女性视角下的城市步行空间安全性评估方法;二、基于评估结果对女性视角下的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进行对比研究;叁、在以上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女性安全感的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梳理城市步行空间安全性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进展,提取影响女性安全感的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并根据调查访谈和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指标筛选,从空间品质、商业活力、交通干扰、社会环境四个维度综合衡量步行空间使用的安全感。为了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哈尔滨市4个典型的大型商业建筑,着眼于其周边步行空间做了实地调查。基于调研所得女性安全感评价数据,使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不同步行空间类型、不同个人属性两个横向维度,及季节差异、昼夜差异两个纵向维度下,对女性空间使用者的安全感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基于叁要素非对称理论,借助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对叁类步行空间各安全性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显示的影响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兴奋要素、表现要素和基本要素叁类,再结合女性的安全感评价高低和影响系数大小,综合决定目前投入力度对步行空间安全性因素进行提升改造的优先级次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应的优化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商业步行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与纯.商业步行街步行空间的评价与构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

[2].任丹丹.基于女性安全感的大型商业建筑周边步行空间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于博文.在商业步行空间中的公共艺术创作与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8

[4].黄敏文.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步行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8

[5].徐惠民.基于传统聚落空间原型的当代步行商业街区空间设计研究[D].厦门大学.2018

[6].孙安顺.商业水街步行者行动状况与空间环境的关联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徐腾.基于行为模式视角的步行商业街室外公共空间形态研究——以深圳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海岸城片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6

[8].王亚鑫.商业综合体室外步行空间夏季热环境实测与评价[D].广西大学.2016

[9].王宣钧.北方历史街区商业步行空间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6

[10].庄宇,姚以倩.上海城市副中心地铁站点区域商业空间使用和步行路径[J].上海城市规划.2016

标签:;  ;  ;  ;  

商业步行空间论文-王与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