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地彷徨”到“地火奔突” ——简论鲁迅“野草时期”的创作

从“无地彷徨”到“地火奔突” ——简论鲁迅“野草时期”的创作

论文摘要

作为“现代中国最苦痛的灵魂”,鲁迅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里不仅强调的是他的个人精神和形象,更是强调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已经深深融进了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他将他的个人体验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思考之后的必然结果。在他的一生之中,有两个时期至关重要,一个是“沉默十年”,另一个便是“野草时期”。在“沉默十年”时期,他确立了自己的生命哲学的根本性的立足点,即一种将生命个体与世界紧密相连的思考方式。从这里开始,这样的思考不但延续了他之前的思想,同时也为之后的勃发提供了基础。当我们调动了自己所有的生命经验来与鲁迅“对话”,深入到他的世界之中后,就能够在他的生命历程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这便是一种“在路上”的人生状态,从中折射的是他在“沉默十年”中的沉潜积淀以及凸显在“野草时期”中、同时也存在于他一生的一种反顾生命的姿态。换句话说,在“沉默十年”与“野草时期”之间,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精神关联。“野草”时期鲁迅延续并完成了在“沉默十年”中的思考,鲁迅在“野草”时期为自己做了一次深刻的总结,并将这种“向死而生”之后获得的力量付诸于自己的文本之中,由此形成的是一种包含着反抗表达的空间化书写。这种空间书写,一方面从文本层面来说,是一种空间意象和文本对话性的体现,另外更深刻的则是由这种对话性所延伸出的主体自审意味和一种话语的力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关于"回到鲁迅"
  • 一、"沉潜十年":此时无声胜有声
  • (一) "于天上看见深渊"
  • (二) 在言说与存在的边缘
  • (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向死而生
  • 二、"于无声处听惊雷":野草时期
  • (一) 关于乡土的空间记忆
  • 1、鲁镇
  • 2、酒店、茶馆
  • (二) 对存在的全面审视
  • 三、一种反抗的表达:空间化书写
  • (一) "探视"的反抗
  • (二) 文本的对话性质
  • (三) 时光流逝中的生命反顾:"在路上"
  • 1、温情回忆:《朝花夕拾》
  • 2、生命沉思:《野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在路上(代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从“无地彷徨”到“地火奔突” ——简论鲁迅“野草时期”的创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