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初探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初探

论文摘要

背景 中风病已成为目前主要的老年期疾病之一。由于近年来中风病防治知识的普及,以及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防控,尤其是高血压病的早期积极治疗和有效控制,急性脑血管病发病越来越有轻型化的趋势。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Infarction,LI)是最轻的一类脑梗死,临床常见,借助 MRI 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 LI 被发现和诊断。 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许多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出现明显认知功能缺损。这种认知缺损早期症状较轻,其病程长,缓慢进展,如不早期识别、及时控制,很可能在未来逐步转化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地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且 LI 复发率高,多发性 LI 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广泛损害,加速病情进程。这种认知缺损给病人带来的损害,远远超过腔梗本身。其作为血管性痴呆的预警信号,已经引起广泛重视。 过去由于技术水平限制,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研究工作难以深入。如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进步,为其早期发现和研究提供了条件。近几十年,LI 认知缺损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其概念、诊断和治疗等许多方面,仍存在争议。从“七五”开始,经过“八五”、“九五”到现阶段的“十五”攻关,中医药对中风病急症、危重证的临床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但对 LI 尤其是 LI 后认知缺损的发病特点、证候学、辨证论治等研究尚待完善。 相对 AD,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具有预防和治疗意义。目前仍缺乏能改善LI 认知缺损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 LI 认知缺损的预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寻找导致 LI 认知缺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有关的痴呆或认知功能缺损的危险性。而在治疗方面,对已经痴呆的患者进行干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智之士提出,应将重心放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之前,争取早发现,早干预,延缓或逆转病情发展。临床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对于改善智能、延缓病程,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目前尚没有针对 LI 认知缺损的诊疗标准,缺乏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使得很多临床医师无所遵循,往往延用脑梗死的通用治疗方法,效果不明显。因此总结 LI 认知缺损的证候学特征和演变规律,建立科学的诊疗标准,为中医药治疗 LI,防止血管性痴呆发生,提供辨证依据,显得非常重要。而其起步工作必定是证候学研究。 研究目的 (1) 通过临床观察,比较研究 LI 与 LI 认知缺损的中医证侯特点及证类分布特征。中文摘要 3⑵在此基础上探讨 LI 认知缺损的病因病机,寻找导致 LI 认知缺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 LI 认知缺损中医防治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全部观察患者均为东方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依据公认的诊断标准,结合辅助量表,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筛选 LI 认知缺损观察组 30 例,LI 不伴认知缺损对照组 30 例。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量表评分和证候学观察,制定并采用统一的病例报告表。依据标准分别为:⑴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参照 1995 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⑵认知功能缺损综合评定参照 DSM-Ⅳ(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Disorders-Ⅳ),结合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简易精神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全面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ration Scale,GDS);⑶社会功能活动及日常生活能力各亚项损害评定参照 Blessed 行为量表(Blessed Behavior Scale,BBS);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标准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⑸缺血后引发的心境障碍评定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⑹界定血管源性认知缺损参照 Hachinski 缺血指数(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⑺中医证候观察依据制定的统一 LI 认知缺损证候学科研观察表。以上临床及实验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在临床观察期间收入门诊和住院病人共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患者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研究结果:⑴LI认知缺损发病情况显示:男女比例约1:1,以70~79 岁发病率最高(63.33%),60~69岁发病的也不少,其次为80~89 岁。LI尤其是无症状的LI难以确定其确切发病时间,其后发生认知缺损时间长短不一,相差很大,可突然起病,也可以隐袭起病,进程多呈阶段样加重。既往多伴有高血压病。LI认知缺损Hachinski缺血指数均大于7分,符合血管源性认知缺损的界定值。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而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MMSE、BBS评分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⑵单发性LI与多发性LI约1:1,腔梗好发部位以基底节最为常见,其次累及放射冠、丘脑、脑叶。即使单发的LI也可造成认知缺损,大部分病灶(80%)体积小于10ml。病灶右侧组与病灶左侧组或病灶两侧组比较,MMSE中注意力和计算力亚项评分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文盲组与中学或以上组比较,在定向力、注意和计算力两项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学组和中学或以上组比较,语言亚项评分值有显著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研究进展
  • 1 主要临床表现及发展趋势
  • 2 诊断标准的探讨
  • 3 辅助量表和检测
  • 4 中医学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相关认识
  • 5 西医学对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的相关认识
  • 6 辨证论治研究的现状
  • 7 其他疗法
  • 8 预防和调护
  • 9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面积脑梗死影像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1)
    • [3].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J]. 智慧健康 2020(02)
    • [4].1例脑梗死合并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01)
    • [5].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04)
    • [6].高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7].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其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3)
    • [8].精细化护理在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体会[J]. 心理月刊 2020(13)
    • [9].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12)
    • [10].中西医结合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01)
    • [11].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大面积脑梗死1例[J]. 人民军医 2020(03)
    • [1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分析[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04)
    • [1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腔隙性脑梗死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22)
    • [14].二级预防相关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20(16)
    • [15].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伴偏瘫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08)
    • [16].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与轻型脑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20(06)
    • [17].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名医 2020(06)
    • [18].MicroRNA-26a-5p在重症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06)
    • [19].拜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再发的预防[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11)
    • [20].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新疆医学 2020(08)
    • [21].依达拉奉辅助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27)
    • [22].脑心通胶囊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11)
    • [23].常见实验室指标与初发脑梗死患者预后关系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19)
    • [24].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作用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06)
    • [2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内脑梗死发生风险的预测[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01)
    • [26].脑梗死 糖友致残致死的杀手[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02)
    • [27].情绪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09)
    • [28].院内肢体活动增加对轻度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16)
    • [29].整体针灸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23)
    • [30].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8)

    标签:;  ;  ;  ;  

    腔隙性脑梗死认知缺损证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