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金学铁是中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就其生涯和文学内涵而言,金学铁的文学可谓典型的“离散文学(diaspora literature)"。金学铁的文学源于通过自己曲折坎坷的人生获得的超乎常人的丰富经历。同时,金学铁的文学建构在东亚近代史的历史语境当中。透过金学铁的文学,可以看到中国朝鲜族的历史进程和中国朝鲜族文学的发展脉络。因此,金学铁的文学堪称独步于中国朝鲜族文学史。以往对金学铁的长篇小说《激情时代》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一是从美学价值和艺术追求的层面探讨《激情时代》,而是将《激情时代》定义为“革命成长小说”并加以阐释。本论文在先行研究成果的基础在,将阐释的着眼点放在金学铁的“身份认同(identity)"之上,运用后殖民主义文论和文化地理学的批评方法,对《激情时代》加以全新的阐释。《激情时代》是金学铁的自传体小说,作品与作者的传记有着密切了的关联。根据金学铁的生涯与创作活动,本文将金学铁定义为后殖民主义作家和“离散作家”,以此为起点阐释他的文学作品。因为从他的个人体验及其意识可以发现一个“离散主题”。同时,金学铁将自己所经历的各种场所(故乡、身份认同)等作为小说的素材加以利用。本论文拟运用段义孚(Yi-Fu Tuan)和爱德华·莱尔夫(Edward-Relph)的现象学空间理论阐释《激情时代》中的空间与场所。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可大致概括为两点:一是通过金学铁在日本帝国主义抢占时期与民族同命运的人生经历,考察其意识的形成过程,进而阐释作者作为离散者的场所体验、跨文化体验。其次,阐释作为一个后殖民主义知识分子和作家的金学铁的生涯及其作品——《激情时代》中,场所感、场所丧失(民族丧失)、“场所爱”、“场所爱”的追求等是如何得到体现的。根据上述思路,本论文的体系如下:首先,在第二章部分考察作者场所体验的意义,通过作者的生涯与场所体验阐释后殖民主义体验、“离散”体验以及“混杂性(hybrid)"。在第三章部分,通过对《激情时代》中的空间与场所的细致分析,将元山定义为“真正的场所”,将首尔定义为由现实认识产生的“场所丧失”的空间,将上海和南京定义为后追求殖民主义意识与“场所感”的空间,将太行山定义为追求“场所爱”的空间。在第四章部分,将延边定义为金学铁“地理能力”的发散场所,将其死后回归到故乡——元山定义为“向真正场所的回归”,也就是“边界人的寻乡”。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洪亮吉的一则佚文及其与金学莲交谊始末[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6(04)
- [2].一位抗战老兵的世纪回望——论金学铁自传中自我形象的流变与身份认同[J]. 现代传记研究 2020(01)
- [3].《金瓶梅》研究三十年——《金学丛书》(第二辑)述评[J].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6(01)
- [4].“金学”文献概说[J]. 珠江论丛 2016(02)
- [5].许金学作品[J]. 大众书法 2016(04)
- [6].金学铁研究述评[J]. 东疆学刊 2018(02)
- [7].路翎《财主底儿女儿们》、金学铁《激情时代》语言风格比较[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01)
- [8].金学铁与鲁迅文学创作之关联[J]. 鲁迅研究月刊 2013(04)
- [9].走在务实创新的路上——肖金学畅谈聚焦客户的信息化创新战略[J]. 中国电信业 2008(06)
- [10].朝鲜民族的一部抗战史诗——金学铁《激情时代》的史诗倾向[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8)
- [11].通俗小说·文学经典·知识生产——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阈中的“金学”建构[J]. 东方论坛 2008(01)
- [12].金学二题[J]. 华夏文化论坛 2016(01)
- [13].金学万岁[J]. 中国航空旅游 2014(01)
- [14].金学铁与《激情时代》[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9(05)
- [15].《金瓶梅》的审美接受分析[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6].十年“金学”的回顾与展望[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2(04)
- [17].撵獾[J]. 海燕 2011(10)
- [18].和谐时代的节拍舞步[J]. 魅力中国 2008(23)
- [19].“金庸小说”与“金学”[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20].金瓶梅学术之旅——王汝梅先生35年研究历程扫描[J]. 华夏文化论坛 2016(01)
- [21].到太行山[J]. 民族文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