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大鼠论文-曹军,何阳,刘洪强,王赛博,赵保成

裸大鼠论文-曹军,何阳,刘洪强,王赛博,赵保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裸大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A549,移植瘤模型,裸大鼠

裸大鼠论文文献综述

曹军,何阳,刘洪强,王赛博,赵保成[1](2014)在《肺癌A549裸大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裸大鼠肺癌A549高效移植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进行肿瘤的体内相关介入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肺癌A549细胞接种于裸小鼠皮下,出瘤后制备单细胞悬液和组织块分别接种和塞入裸大鼠耳后皮下,观察初次培养细胞成瘤组、二次单细胞悬液成瘤组和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3组中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出瘤率显着高于另外两组,细胞增殖快,移植瘤的变异小;细胞周期分析显示二次组织块成瘤组的细胞S和G2/M期比例增高,细胞增殖指数显着高于另外两组。结论二次组织块成瘤可显着提高A549的成瘤率,是一种高效的裸大鼠移植瘤模型建立方法。(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贾罗琦,王超,程明军,孙建[2](2014)在《裸大鼠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建立裸大鼠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注射于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处死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 mm3的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4周后将所有裸大鼠处死,取出皮下瘤。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等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的10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采用组织块移植法的10只雌性裸大鼠中8只皮下成瘤。两种方法的成瘤速度基本相似。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种方法建立的裸大鼠人乳腺癌模型的特性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均能成功建立裸大鼠人乳腺癌模型,为乳腺癌的体内实验和新型治疗等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杨雪融[3](2014)在《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乏氧相关功能成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的BOLD MR和1H MRS初步研究目的:建立人前列腺癌的裸大鼠移植瘤模型,研究肿瘤模型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R, BOLD MR)的可行性和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RS)的谱线特征,并探索两种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雄性裸大鼠24只(4-5周龄),皮下接种人非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细胞PC-3,待肿瘤长至直径1-3cm后,在GE Signa 3.0T磁共振扫描仪上,分别行BOLD MR和1H MRS检查。BOLD扫描采用膝关节线圈,在荷瘤鼠自由吸入空气和吸入carbogen气体(95%O2+5%CO2的高氧浓度混合气体)5分钟后两次采集数据,所有图像传至ADW4.3Workstation,用functool软件包进行后处理,测量肿瘤基线R2*值(吸入空气时)并计算AR2*(吸入高氧混合气体前后差值)、测量对侧下肢肌肉基线R2*值。1H MRS扫描采用定制的3.0英寸动物表面线圈,在肿瘤内绘制感兴趣区,行单体素波谱分析,SAGE软件处理谱线并测量总胆碱(tCho)共振峰的信噪比。两次R2*值之间使用配对t检验,R2*值与tCho信噪比作皮尔森相关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种瘤细胞4-5周后20只裸大鼠成瘤,瘤体平均直径为21.6mm。除去1只检查过程中死亡、2只体位显着移动而排除数据,共17只荷瘤鼠顺利完成BOLD扫描。吸入高氧混合气体后肿瘤R2*下降,前后两次R2*值分别为(21.97±6.25)/s和(20.46±5.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01)。肌肉基线R2*为(38.94±4.21)/s与肿瘤有明显差异。'H-MRS扫描得到基线相对平稳、无较大变形和干扰峰的合格谱线15例,tCho峰信噪比为7.98±2.33。基线R2*与tCho之间未见明显相关(r=0.17,p=0.247)。结论:BOLD MR检测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可以提供肿瘤乏氧相关功能参数,包括基线R2*及氧刺激前后AR2*。BOLD乏氧参数与1H MRS检测肿瘤tCho之间缺乏明显直接相关,提示可能除乏氧外,胆碱代谢调节为复杂多因素过程。第二部分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BOLD MR与乏氧标志物及小动物PET/CT乏氧显像的对照研究目的:探索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BOLD参数与肿瘤乏氧标志物HIF-1α、CA IX的相关性,并与小动物PET/CT乏氧显像对照。材料和方法:构建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瘤体直径约2cm的20只荷瘤鼠,在GE Sign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上行BOLD MR检查,荷瘤鼠自由吸入空气及吸入高氧混合气体5分钟后两次采集,图像传至ADW 4.3 Workstation上functool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肿瘤基线R2*值(吸入空气)并计算AR2*(吸入高氧混合气体前后差值)。磁共振扫描结束后1-2天内进行Siemens小动物专用PET/CT检查,所有荷瘤鼠经尾静脉注射乏氧显像药物18F-FMISO约2 mCi/只,2小时后叁维模式采集静态图像,Inveon Workstation重建获得衰减矫正的荷瘤鼠体内18F-FMISO分布情况,测量肿瘤及对侧肌肉组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肿瘤肌肉摄取比TMR大于1.2为界值计算肿瘤乏氧体积(hypoxia volume, HV)。完成全部影像检查后断颈处死荷瘤鼠,立即分离并固定瘤体组织,病理标本行HE染色及HIF-1α、CAIX免疫组化分析。肿瘤BOLD R2*信号值与HIF-1α、 CA Ⅸ的免疫组化指数及PET显像参数肿瘤SUVmax、HV作相关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R检查过程中1只荷瘤鼠死亡、2只体位显着移动而排除,共得到17例BOLD数据,吸入高氧混合气体前后肿瘤R2*下降,分别为(21.97±6.25)/s和(20.46±5.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只荷瘤鼠顺利完成PET/CT显像,肿瘤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浓聚,肿瘤SUVmax为1.46±0.28,HV为2.87±0.34,HV与基线R2*呈正相关(r=0.46,P=0.04)。病理标本显示HIF-1α表达显著,但CA Ⅸ仅在2例中见阳性表达,二者的免疫组化指数与基线R2*均未见明显相关(r=0.31,p=0.1)。结论:BOLD MR可作为无创评价前列腺癌乏氧的方法与PET乏氧显像对照,CAⅨX可能不适合作为前列腺癌乏氧指标。(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26)

高海超[4](2013)在《DDAH2基因修饰EPC加速裸大鼠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进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功能降低是影响支架植入后内皮修复和导致再狭窄的重要原因。近期发现冠心病患者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物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ADMA)增高与EPCs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 DDAH)是体内代谢ADMA的关键酶,它在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中功能降低而导致ADMA增高,两者的消长密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本项目拟构建DDAH2基因过表达的EPCs,观察DDAH2基因过表达对EPCs功能的影响。并在球囊损伤的裸大鼠模型上,进一步观察移植DDAH2基因过表达的hEPCs对血管的再内皮化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探讨DDAH/ADMA系统与EPCs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有助于揭示EPCs功能损伤的机制,并为再狭窄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实验分为叁个部分:(1) EPCs分离与鉴定: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血的单个核细胞,培养至第10天,采用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与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双染鉴定,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子标志CD133, CD34和vWF以进一步鉴定是否为EPCs。(2) DDAH2基因过表达对EPCs功能的影响:其中DDAH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协助完成;采用荧光法以及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EPCs对人纤维粘接蛋白以及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EPCs的迁移能力。(3)DDAH2基因过表达EPCs对裸大鼠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进程以及内膜增生的影响。采用伊文思兰染色检测再内皮化;采用HE染色检测内膜增生。结果:(1) DDAH2过表达EPCs对人纤维连接蛋白(FN)的黏附能力显着增强,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转染非目的基因的EPCs(Non T-EPCs)对人纤维连接蛋白的黏附作用无明显增强;DDAH2过表达EPCs显着增加TNF-a诱导的EPCs-内皮细胞黏附,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转染非目的基因的EPCs (Non T-EPCs)无类似作用。(2)过表达DDAH2显着增强了SDF-1诱导的EPCs迁移能力,与对照组比较,P<0.01,而转染非目的基因的EPCs (Non T-EPCs)无类似作用。(3)在球囊损伤后移植DDAH2过表达的EPCs显着增加再内皮化率,与对照组(局部注射PBS液)相比,P<0.01。(4)移植过表达DDAH2的EPCs后,可显着抑制裸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对照组(局部注射PBS液)相比,P<0.01。结论:(1)首次证实DDAH2过表达的EPCs黏附和迁移能力显着增强;(2)成功构建裸大鼠球囊损伤模型,并首次发现移植DDAH2过表达的EPCs后,可显着抑制裸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加速球囊损伤后的再内皮化进程。(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3-05-01)

林填[5](2011)在《5-氟尿嘧啶气雾化疗对裸大鼠胃癌腹腔种植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且确诊时多数处于进展期,目前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是经过根治术后,仍有约半数的患者5年内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腹腔内游离癌细胞(free cancer cell, FCC)和微小癌灶的存在是造成复发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腹腔镜手术由于其切口小、暴露小、恢复快等微创优势而逐渐应用于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一般需要建立人工气腹以显露视野,但是术中气腹介质的影响可能使腹腔游离癌细胞播散种植,气腹的涡流作用,可能使雾化状态的癌细胞弥漫到整个腹腔,粘附于脏器表面而造成广泛的种植和/或转移。对于如何防治胃肠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术中肠腔内化疗、术前放化疗相结合、围手术期的辅助化疗等。近年来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PC)因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他基础特点而备受重视,腹腔化疗能有效预防及治疗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腹腔种植和/或转移。研究表明抗肿瘤作用的强弱与肿瘤瘤灶周围的抗肿瘤药物的浓度成正比,腹腔内给药后其代谢途径主要是经门静脉循环系统进入肝脏,由肝脏代谢降解,只有很少一部分通过腹膜廓清直接进入体循环,与静脉化疗全身廓清相比,由于“腹腔-血浆屏障”作用,腹腔内化疗药物浓度可以为血管内给药浓度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在腹腔内提供了恒定持久高浓度的化疗药,使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化疗药液中,从而大大加强了抗肿瘤药物的作用。因此,我们设想采用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保留腹腔化疗药代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腹腔镜手术气腹这一特点,在腹腔镜手术气腹过程中同时进行化疗药物雾化治疗,以期安全、有效地杀灭术中游离癌细胞。为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本实验运用自行研发的气雾化疗仪进行体内外实验。目的1、研发气雾化疗仪,该仪器可在不改变化疗药物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将液态药物雾化成气雾状态,并能产生一定的压力,可对相对密闭空间进行灌注;2、体外模拟腹腔气雾化疗环境,评价5-Fu气雾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3、评价5-Fu腹腔气雾化疗对裸大鼠胃癌腹腔种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气雾化疗仪的研发根据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的分子量,选用特定的超声波频率,在不改变化疗药物化学性质的前提下,将其雾化成气雾状态,并控制单位时间内产生气雾状态药物的量;2、体外模拟腹腔气雾化疗环境制作气雾压力瓶:选用容量为1L的负压吸引瓶,其盖上有两小孔,用其中一个作为进气孔,连接气雾化疗仪,另外一个作为测压孔,连接气腹机,检测瓶内压力,另再自行设一小孔作为出气孔,通过气雾化疗仪和出气孔来调节负压瓶内的压力;3、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MKN-45的培养培养于RPMI-1640完全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和终浓度均为100单位/ml的青霉素、链霉素)中,置于37℃、5%CO2恒温密闭培养箱中,2--3天传代;4、实验动物健康雄性裸大鼠,10周龄,体重200-230g,共20只,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供;所有裸大鼠饲养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裸大鼠及实验条件达到无特殊病原菌(specific-pathogen-free, SPF)级标准。5、噻唑蓝(MTT)法检测5-Fu气雾对胃癌细胞的增值抑制取对数生长期单细胞悬液以每孔4×103个/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37℃、5%C02培养箱中培养;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吸去旧培养液,设计分组,共3组,每组一块96孔板:阴性对照组、5-Fu雾化组及生理盐水组;5-Fu雾化组:置于气雾压力瓶中(预先置于生物安全柜中紫外线消毒60min),盖上盖子,连接气雾化疗仪和气腹机,开放出气孔,将0.1mmol/L5-Fu溶液雾化后通过进气孔进入压力瓶内,调整气雾压力为8mmHg,作用时间为30min;生理盐水雾化组用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压力和时间同5-Fu雾化组;雾化后加入培养基,然后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弃培养液,每孔加入5mg/ml的MTT,继续培养4h后吸出培养液和MTT溶液,每孔加入DMSO 150μl,微孔板振荡器振荡10min后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490nm的吸光度(OD)值,并计算杀伤率。杀伤率(%)=(1-处理组OD值/对照组OD值)×100%。整个实验重复3次;6、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取对数生长期单细胞悬液以每孔5×104个/ml接种于6孔培养板,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同步化,设计分为2组,每组一块6孔板:5-Fu雾化组及生理盐水组,处理同上,作用完之后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用PBS洗涤,加入500μL的BindingBuffer悬浮细胞,然后加入5μLAnnexinⅤ-FITC混匀,再加入5μLPropidiumIodide,混匀,室温、避光反应15min,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所占比例;7、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取对数生长期单细胞悬液以每孔5×104个/ml接种于6孔培养板,用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同步化,分组及处理同上,作用完之后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24小时,收集细胞,用PBS洗涤并计数,调整为1×106个/ml的单细胞悬液,用70%乙醇固定,4℃保存,染色前用PBS洗去固定液,加100μL RNase A 37℃水浴30min,再加入400μL PI染色混匀,4℃避光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根据相对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分布图,拟合出各周期细胞的百分率;8、建立人胃癌细胞MKN-45裸大鼠腹腔游离癌细胞种植模型并随机分组裸大鼠禁食12h,配制胃癌细胞MKN-45单细胞悬液2ml(含细胞5×107个/ml),对其进行腹腔注射,注射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2小时后进行腹腔气雾化疗;9、裸大鼠腹腔气雾化疗裸大鼠通过乙醚吸入性麻醉,成功后将其固定于手术操作台上,并用内置有乙醚棉球的50ml注射器追加麻醉;于裸大鼠左下腹插入两根气腹针,其中一根连接气雾化疗仪,另外一根连接气腹机监测气腹压力,右下腹插入一根输液管,用来调整出口气体流速,维持气腹压约8mmHg左右;实验组:将5-Fu(600mg/m2)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雾化后注入腹腔;对照组:将生理盐水20ml雾化后注入腹腔;两组作用时间均为30分钟;10、指标观察与测定①一般情况:包括裸大鼠的精神、活动、食欲等,每周称量体重;②血液学生理生化检查:所有裸大鼠在腹腔注射胃癌细胞前1天和腹腔气雾化疗后一周取静脉血2ml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检查,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③解剖情况:所有裸大鼠于实验后第5周处死,解剖裸大鼠,观察有无腹水,将肉眼观察到可以及明确出现转移的肝脏、脾脏、腹膜、浆膜等组织采集,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浸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④致瘤率;11、统计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用协方差分析,致瘤率用x2检验,体重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5-Fu气雾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Fu气雾化疗组杀伤率为31.13%,生理盐水组杀伤率为4.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5-Fu气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的比例5-Fu气雾化疗组细胞凋亡率为12.00%,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2.6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3、5-Fu气雾对胃癌细胞MKN-45细胞周期的影响与生理盐水雾化组相比,5-Fu雾化组G1期细胞增多[(51.83±1.95)%比(36.41±2.33)%,P<0.001]、S期细胞减少[(16.72±2.36)%比(45.20±3.27)%,P<0.001]、G2期细胞增多[(31.45±1.69)%比(18.39±2.10)%,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裸大鼠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无裸大鼠死亡,进行腹腔气雾化疗后初期,两组裸大鼠均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活动减少等现象,未出现呕吐和腹泻,数小时后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恢复正常;5、致瘤率实验组裸大鼠致瘤率为40%,对照组裸大鼠致瘤率为100%,两组相比,X2=8.57,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体重变化实验组和对照组裸大鼠体重增长存在显着差异(P<0.001),腹腔气雾化疗前,实验组裸大鼠体重为219.67g,对照组为220.33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88),至腹腔气雾化疗后第2周,实验组裸大鼠体重为258.65g,对照组为254.78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80),从气雾化疗后第3周开始,实验组裸大鼠体重增长速度显着大于对照组,实验组裸大鼠体重为275.67g,对照组为261.62g(P=0.007),至气雾化疗后第5周,实验组裸大鼠体重为301.20g,显着高于对照组279.55g(P=0.035);7、血生理和血生化结果腹腔气雾化疗前后两组裸大鼠WBC、RBC、HB、PLT、ALT及AS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裸大鼠解剖情况两组裸大鼠均未见明显腹水,致瘤的裸大鼠肿瘤结节主要分布于肠道浆膜面及腹壁上肿瘤细胞注射穿刺点,灰白色,大小不等,部分裸大鼠在腹膜、肠系膜等部位也可见肿瘤结节。光镜下癌巢中可见腺腔样结构,由浸润性生长的癌组织构成,癌细胞大小不等,异型性明显,多见核分裂像。结论1、5-Fu气雾能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使细胞阻滞于G1期;2、5-Fu腹腔气雾化疗能有效防治胃癌腹腔种植,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高,为腹腔镜胃肠癌手术中游离癌细胞种植转移的防治提供新思路,为临床上腹腔气雾化疗与腹腔镜手术同步进行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1-04-05)

张常华,徐建波,何裕隆,胡旭民,蔡世荣[6](2009)在《胃癌裸大鼠移植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胃癌移植瘤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培养体系。方法SGC7901胃癌细胞被接种到4周龄的裸大鼠足垫,瘤周围注射1%的Evans蓝显示淋巴管,显微解剖淋巴管,应⒚免疫磁珠法分选纯化LEC后在EGM-2培养液中培养,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LEC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膜糖蛋白(podopla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以管腔形成实验判定LEC能否形成淋巴管样结构。结果成功构建裸大鼠胃癌移植瘤动物模型,显微解剖获得瘤周淋巴管。免疫磁珠法分选LEC,其纯度为95%,活细胞数大于7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LEC表达VEGFR-3、podoplanin和LYVE-1。在Matrigel基质胶上,LEC能形成管腔样结构。结论淋巴管解剖和免疫磁珠法可成功分选胃癌移植瘤新生淋巴管内皮细胞,从而建立一种简便和稳定的LEC培养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09年05期)

徐洁[7](2009)在《孕激素髂内动脉灌注治疗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病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小于40岁患者的比例由过去1%-8%上升至14%,这些患者多合并有未产、不育、月经失调、肥胖及多囊卵巢综合症,属于I型子宫内膜癌又称为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近年来子宫内膜样腺癌孕激素保守治疗存在着30%左右治疗失败率。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可能因为药物口服副作用的原因,影响了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改变孕激素用药的途径,从肿瘤供血动脉直接灌注大剂量孕激素,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所导致药物吸收不佳、药物浓度达不到肿瘤有效治疗剂量的缺陷,可能会得到比孕激素口服更好的疗效。为了开展孕激素药物溶液介入治疗人子宫内膜癌的基础研究,我们参照裸小鼠人子宫内膜癌模型建立的方法,第一次建立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进行裸大鼠髂内动脉灌注孕激素溶液,考察子宫内膜癌孕激素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为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本课题分以下叁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行为的观察目的:建立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体外培养后注射于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牺牲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mm~3大小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左侧子宫内。4周后牺牲10只裸大鼠,取出左侧子宫。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等技术进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结果: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10只雌性裸大鼠中7只左侧子宫内成瘤,且免疫组化证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皮下瘤均有表达。流式细胞分析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瘤的S期细胞含量为30.85±6.05%。结论:人子宫内膜癌裸大鼠皮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和新型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可进一步用于髂内动脉介入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第二部分孕激素药物溶剂的选择及其安全性观察目的:筛选可用于动脉灌注的孕激素药物溶液并初步观察近期毒性。方法:计算和比较醋酸甲地孕酮在95%的乙醇、75%乙醇、80%二甲基亚砜、N-甲基-2-吡咯烷酮(N-Methyl pyrrolidone,简称NMP)中的溶解度。取16只雌性裸小鼠分别进行尾静脉注射各组醋酸甲地孕酮—溶剂。观察1周后比较生存率及毒性反应,剔除发生毒性反应的孕激素溶液。取8只裸大鼠分别进行孕激素溶液动脉灌注和口服安全性实验。结果:裸小鼠尾静脉注射醋酸甲地孕酮95%乙醇和醋酸甲地孕酮—75%乙醇时发生猝死。低剂量醋酸甲地孕酮—80%二甲基亚砜在裸小鼠尾静脉注射时未发生毒性反应;中、高剂量的醋酸甲地孕酮—80%二甲基亚砜在裸大鼠动脉灌注实验时,发生血尿,裸大鼠死亡。醋酸甲地孕酮—NMP组的裸小鼠、裸大鼠无一例死亡,摄食、排泄,活动正常。结论:醋酸甲地孕酮—NMP在裸鼠的急性毒性试验中显示了其安全性,使大剂量孕激素动脉介入治疗子宫内膜癌有了安全的制剂。第叁部分孕激素髂内动脉灌注对裸大鼠原位移植人子宫内膜癌的作用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孕激素药物溶液对裸大鼠原位移植人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方法:30只4周龄的雌性裸大鼠按课题第一部分方法复制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随机分为五组,分别是A组髂内动脉灌注醋酸甲地孕酮-NMP组(n=6),B组髂内动脉灌注NMP组(n=6),C组髂内动脉灌注0.9%生理盐水组(n=6),D组口服醋酸甲地孕酮-NMP组(n=6),E组口服NMP组(n=6)。治疗后8小时经尾静脉取0.5ml血检测孕酮水平,比较各组差异。治疗14天后,牺牲30只裸大鼠,解剖、观察盆腔及左侧子宫,通过HE染色镜检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肿瘤细胞周期以及Annexin V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30只裸大鼠均存活,22只宫腔成瘤(成瘤率73.3%)。孕激素治疗8小时后髂内动脉灌注组孕酮含量(39.64±0.72 ng/ml)高于口服组(31.23±4.00ng/ml)(P<0.01)。FCM检测肿瘤组织S期细胞,孕激素动脉灌注组低于口服组(6.18±0.40%vs7.99±0.66%),差异有显着性(P<0.01);孕激素动脉灌注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口服组(26.52±2.79%vs21.00±2.66%),差异有显着性(P<0.05)。NMP溶剂动脉灌注组和口服组在孕酮含量以及细胞周期比例和肿瘤细胞凋亡的数据上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的数据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孕激素单次髂内动脉灌注提高了血液中孕激素的浓度,促进了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分裂,据此推断孕激素介入治疗的方法可能会提高子宫内膜癌的疗效。N-甲基-2-吡咯烷酮作为溶剂稳定性好,在可控剂量内无毒性,并且不干扰试验结果。(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4-01)

徐洁,程明军,周文江,徐丛剑[8](2008)在《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模型的建立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皮下瘤和宫腔原位移植瘤模型,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注射于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处死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mm3的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左侧子宫内。4周后牺牲10只裸大鼠,取出左侧子宫。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等初步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8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10只雌性裸大鼠中7只左侧子宫内成瘤,免疫组化证实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在皮下瘤均有表达。流式细胞分析早期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的S期细胞含量为37.83%。结论:人子宫内膜癌裸大鼠皮下瘤和宫腔原位移植瘤模型成功建立,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和新型治疗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08年07期)

沈艳[9](2007)在《裸大鼠(rnu/rnu)生物学特性及肿瘤动物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引进的T细胞免疫缺陷裸大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人肝癌(Huh—7)肿瘤模型建立的应用进行研究。应用定期测定裸大鼠(rnu/rnu)0至30周龄的体重,绘制生长曲线,统计繁殖指标(初产日龄、每胎产仔数等),采用生化分析仪测定8周龄裸大鼠(rnu/rnu)的血常规、血液生化、解剖学参数,对裸大鼠(rnu/rnu)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索。对裸大鼠(rnu/rnu)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裸大鼠(rnu/rnu)平均产仔数为13.2±0.6只,仔鼠成活率为50%,平均胎间距为40.3±7.6日;最早的初产日龄为89日龄,最晚的达156日龄,以92~105日龄初产的居多,占总对数的45%。对裸大鼠(rnu/rnu)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裸大鼠(rnu/rnu)的体重随周龄增加而增长,前20周增长快,后期增重较慢基本保持在平台期;公鼠的生长速度比母鼠快,30周龄的公鼠和母鼠的体重分别可达365.5851±12.3621g和268.2178±12.4128g;8周龄裸大鼠(rnu/rnu)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位置、形态及组织学结构未见异常,部分母鼠卵巢的形态和结构有部分缺失,占正常总体的20%,裸大鼠(rnu/rnu)脏器的重量和脏器系数表现出性别差异(p<0.05,p<0.01,p<0.001).雌雄裸大鼠(rnu/rnu)之间HCT、CHE、Na、HGB、TBA差异显着(p<0.05,p<0.01,p<0.001),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白细胞分类中各指标也均无显着的差异。本研究采用皮下移植与原位移植的方式,应用rnu/rnu大鼠成功的建立了人肝癌细胞系(Huh—7)肿瘤动物模型。rnu/rnu大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肿瘤的生长速度远远大于裸小鼠。原位移植瘤模型rnu/rnu大鼠成瘤率高达95.5%,其肺、淋巴结、膈肿瘤转移率形成率分别为100%、72.6%、17.8%均高于裸小鼠。rnu/rnu大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比裸小鼠出现转移的时间早,转移率高、转移程度深。荷瘤鼠晚期出现全身衰竭及恶性病质,基本重现了人肝癌的临床过程。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细胞增殖周期和异倍体的观察,其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nu/rnu大鼠可以提高人肝癌细胞系(Huh—7)肿瘤动物模型的转移率和恶性程度,为探讨肝癌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7-05-01)

沈岩,V,ILKa,H.Kalthoff[10](1999)在《裸大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涉及肝、血管等外科操作的肝转移治疗模式,我们成功地在个体较大的裸大鼠体内建立了人结肠癌(HCC)细胞肝转移模型,并可利用该模型筛选高转移性细胞系,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SPF条件饲养、鼠龄4周的雄性Rowett棵大鼠(Hsd:RH-un/un)(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外科杂志》期刊1999年03期)

裸大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建立裸大鼠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注射于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2周后处死2只成瘤裸大鼠,将皮下瘤修剪成2 mm3的组织块移植入10只同种雌性裸大鼠皮下。4周后将所有裸大鼠处死,取出皮下瘤。通过巨检、镜检、免疫组化等观察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的10只雌性裸大鼠皮下均成瘤,采用组织块移植法的10只雌性裸大鼠中8只皮下成瘤。两种方法的成瘤速度基本相似。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两种方法建立的裸大鼠人乳腺癌模型的特性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细胞悬液种植法和组织块移植法均能成功建立裸大鼠人乳腺癌模型,为乳腺癌的体内实验和新型治疗等研究提供了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裸大鼠论文参考文献

[1].曹军,何阳,刘洪强,王赛博,赵保成.肺癌A549裸大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

[2].贾罗琦,王超,程明军,孙建.裸大鼠人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4

[3].杨雪融.人前列腺癌裸大鼠模型乏氧相关功能成像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

[4].高海超.DDAH2基因修饰EPC加速裸大鼠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进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3

[5].林填.5-氟尿嘧啶气雾化疗对裸大鼠胃癌腹腔种植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

[6].张常华,徐建波,何裕隆,胡旭民,蔡世荣.胃癌裸大鼠移植瘤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09

[7].徐洁.孕激素髂内动脉灌注治疗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原位移植模型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

[8].徐洁,程明军,周文江,徐丛剑.裸大鼠人子宫内膜癌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

[9].沈艳.裸大鼠(rnu/rnu)生物学特性及肿瘤动物模型建立[D].南京农业大学.2007

[10].沈岩,V,ILKa,H.Kalthoff.裸大鼠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模型的建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9

标签:;  ;  ;  

裸大鼠论文-曹军,何阳,刘洪强,王赛博,赵保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