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

论文摘要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已运行25年,期间农村及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该制度极大激发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农产品短缺现象,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促使农业向着市场化、现代化不断迈进,制度创新绩效世人瞩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和农业发展及农民增收问题日益显化,曾被世人称为“中国奇迹”的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在新形势下遇到了新的挑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如何深化改革的大讨论。进入21世纪后,土地利用和农村发展进入了政府财政支农、工业反哺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时期。在优势与问题并存情况下,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否走到了尽头?是否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现行的土地承包制是否需要和如何进行改革?弄清与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现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运行绩效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特别是听听农民的看法和想法,为深化改革和完善农地制度提出客观依据。基于以上原因,论文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运行对农村经济、农村劳动力、家庭收益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及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与产生的原因等为研究内容,分析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微观层面上产生的绩效,提出了在稳定现有土地使用制度基础上的家庭经营制度的创新思路及模式。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构成如下: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阐述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的土地与产权配置。重点分析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土地在农户家庭中的分配与土地上的产权设置。农民选择了三种土地分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农户拥有了承包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置权,农民在获得土地经营权利的同时,以契约形式担负起了生产、纳税等责任和义务。第三章至第七章分析研究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绩效。包括农民行使土地经营决策权的效用分析,即农民在自己的承包地上自主行使土地经营决策权的主观享受或有效性,界定了土地经营决策效用包括农民家庭物质财富增加的满意度和农民对土地观念的转变及对自主决策能力的提高,分析农民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该偏好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农户在有限承包地上进行决策经营的最佳组合选择等;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土地生产力提高的作用与效果。分析了土地投入增加和土地生产力增长变化特征,即全国土地生产力增长幅度呈现出先快后缓的持续性增长,河北省土地生产力则为稳步的持续性增长,山区和平原土地生产力为有差异的持续性增长;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家庭劳动力供需配置的影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释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实证分析了劳动力释放的原因和男女劳动力结构变化呈现出的“剪刀差”现象及趋势;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土地收益分配模式进行了改革。分析了土地收益分配的一般性原则,实证了不同土地收益分配模式对农户家庭收益量的影响,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中激发农民劳动积极性的主要根源是“多劳多得”收益分配原则,通过测算三个农户家庭在不同土地经营制度下家庭收益的变化,得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土地收益分配模式改进和土地生产力提高中的贡献。第八章分析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任何一种制度要适应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随着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变化而不断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运行25年后,显化出土地产权残缺、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的矛盾、无土地产权农民群体的出现等问题,并分析了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因,如土地流转受多因素的制约、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等。第九章和第十章提出并分析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思路与模式构想,并介绍了一个合作经济组织模式案例。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不变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进行组织化联合:在微观层面上加强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间的沟通与联合,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中的作用,即以其为中心,前联市场与企业而后联广大分散的农户,使农户生产专业化、农民劳动职业化,千家万户的小块土地形成适应市场农业需求的大生产力;在中观层面上,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区域统筹配置城乡资源,农民以各种方式带地进城,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农民利益得到保障;在宏观层面上,以第二产业为中心,带动第一产业,推动第三等其他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农业产业的基础作用。在不改变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前提下,通过不同层次的联合,使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最后,介绍了一个有二十多年发展历程并进入国家百个优秀农业合作社之一的河北省清苑高优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一是研究了农民对土地自主经营决策权利实施的满意度,用经济学理论对农民经营决策偏好和自主决策权利运用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一个家庭经营承包土地自主决策最大效益的均衡解;二是通过各年龄段农民对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满意程度的分析,得出我国现行土地使用制度正处于适宜期,应在现有制度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土地经营方式改革和创新的论点;三是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半个世纪内五种土地收益分配模式,并通过对三个不同阶段、三类不同家庭在不同土地收益分配模式中家庭收益情况的跟踪分析,证明并得出了土地收益分配模式改进是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源泉的结论;四是从微观到宏观提出了三个层面的土地经营制度创新思路,即以现有土地家庭承包制度为基础,在土地经营方式上创新。以合作和联合为指导思想,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上进行资源配置和产业间联合与协作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对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4 主要内容和方法
  •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2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中的土地与产权配置
  • 2.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的产生与发展
  • 2.2 土地在农户家庭中的分配
  • 2.3 农户家庭承包地上的产权设置
  • 2.4 小结
  • 3 农民行使土地经营决策权的效用分析
  • 3.1 土地家庭经营的目标和实现条件
  • 3.2 土地家庭经营自主决策效用假设
  • 3.3 土地家庭经营自主决策效用分析
  • 3.4 小结
  • 4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土地生产力提高的效果
  • 4.1 土地家庭承包制对土地生产力提高的作用
  • 4.2 土地生产力持续性提高
  • 4.3 粮食商品率大幅度增长
  • 4.5 小结
  • 5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对家庭劳动力供需配置的影响
  • 5.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对劳动力供需的影响
  • 5.2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对劳动者行为的影响
  • 5.3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使劳动效率快速增长
  • 5.4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具有区域特征
  • 5.5 小结
  • 6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对土地收益分配模式的改进
  • 6.1 土地收益分配的理论解释
  • 6.2 土地收益分配的一般原则
  • 6.3 土地收益分配模式对农户收益影响的比较分析
  • 6.4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重建了农民的家庭财产
  • 6.5 小结
  • 7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局限性
  • 7.1 土地权属模糊
  • 7.2 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矛盾
  • 7.3 土地规模与要素配置间的矛盾
  • 7.4 制约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因分析
  • 7.5 小规模经营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 7.6 小结
  • 8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思路与模式构想
  • 8.1 土地使用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条件
  • 8.2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创新原则
  • 8.3 创新思路与目标模式
  • 8.4 实施对策
  • 8.5 小结
  • 9 一个合作组织主导型土地家庭经营模式案例
  • 9.1 农民对组织起来的认识
  • 9.2 高优社的内部结构及经营管理模式
  • 9.3 高优社的作用
  • 9.4 高优社的管理机制
  • 9.5 农民对高优社的评价
  • 9.7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情况调查表(一)
  • 农户土地经营制度调查表(二)
  • 农户收益情况调查问卷(三)
  •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问卷(四)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探讨[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20)
    • [2].中国小农何以长盛不衰[J]. 中国乡村发现 2017(02)
    • [3].“家庭承包经营”的政策含义与现实分析[J]. 湖湘三农论坛 2011(00)
    • [4].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改革和完善路径探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1)
    • [5].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6].效率视野下我国家庭承包经营制创新[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10)
    • [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法律规制[J]. 法制与社会 2010(32)
    • [8].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视野下的小农户组织化提升路径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03)
    • [9].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农户经营行为及其绩效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2)
    • [10].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及对策探讨[J]. 农业经济 2008(03)
    • [11].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视野下的小农户组织化提升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6)
    • [12].改革初期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几个转变[J]. 北京党史 2018(05)
    • [13].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以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功能为视角[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14].论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三个转变”[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15].家庭承包经营必须以商品化运行为基础[J]. 学习月刊 2014(10)
    • [16].家庭承包经营户的诉讼法律地位[J]. 江淮法治 2009(11)
    • [17].长寿的中国小农(上)[J]. 中国发展观察 2016(18)
    • [18].浅析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J]. 中国经贸导刊 2011(20)
    • [19].论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J]. 北方经济 2011(19)
    • [20].要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J]. 农村工作通讯 2010(01)
    • [21].对完善和提升家庭承包经营水平的思考[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22].林改背景下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对林地经营影响——云南实证研究[J]. 林业经济 2013(05)
    • [23].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 广东经济 2010(04)
    • [24].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与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背景[J]. 法治研究 2012(07)
    • [25].经济博览[J]. 价格与市场 2011(07)
    • [26].积极探索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多种实现形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03)
    • [27].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之重构[J].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09(00)
    • [28].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J]. 内蒙古林业 2010(01)
    • [29].如何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1(02)
    • [30].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权主体及农户内部关系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17(03)

    标签:;  ;  ;  ;  ;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绩效与创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