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共振峰论文-陈婉芬

歌手共振峰论文-陈婉芬

导读:本文包含了歌手共振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越剧唱法,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比较

歌手共振峰论文文献综述

陈婉芬[1](2012)在《论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针对越剧唱法下声音形态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针对越剧唱法以及美声唱法下所对应的"歌手共振峰"显现规律进行了详细比较与分析,论证了越剧唱法之所以能够实现"歌手共振峰"的重要因素,希望引起重点关注与重视。(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2年36期)

陈彧[2](2012)在《歌手共振峰Praat软件测量分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对一名男高音专业学生和一名女高音专业学生的元音/a/唱声开展直接观测、声学参数测量和统计分析,展示了该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分析准确的特点,表现了该软件在歌手共振峰测量和音乐声学其它研究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证明了将该软件应用于声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坤华[3](2012)在《“歌手共振峰”对声乐学习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歌手共振峰"(Singer's Formant)的了解,在声乐学习上得到了几点启示。声乐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艺术,是涉及范围非常广的艺术,我国在声乐的教与学中,大都是以主观经验判断音质的好坏。"歌手共振峰"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使声音转化成图形,增加了其可视性,从而使声音的评价标准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理论版)》期刊2012年02期)

于善英[4](2010)在《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音色"也被称作"音质",主要由每个音的"声谱"所决定,即由每个音所含泛音的数量以及各泛音的强度所决定。①声谱用于嗓音研究,不仅能直观地明示不同音色的音所(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池万刚[5](2007)在《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歌手共振峰”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歌手共振峰"的分析以及对杭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主会场3200座水世界大剧院的实例应用,对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歌手共振峰"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代剧院及多功能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过程中,建筑声学设计师在考虑了混响时间等参数指标的前提下,如果还能兼顾考虑"歌手共振峰"等音乐的某些特征,那么,剧院最后达到的声学效果远超出了有关厅堂的声学设计指标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07年07期)

于善英[6](2007)在《美声与民族唱法“歌手共振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手共振峰"是一个科学的衡量歌手嗓音音质优劣的标准定量。通过采用丹麦B/K 2260型声学测量系统和B/K 3560C型Pulse多分析系统,对我国西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歌手的嗓音音质进行了"歌手共振峰"特征研究及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优秀歌手的嗓音在频谱上可以很明显地被显示出声强只集中在两到叁个频率带上,而技术拙劣的歌手的声谱则是散乱的。两种唱法在发声过程中的元音声谱特性较接近,即不同元音的频谱峰值不同。由于美声唱法在发声方法上最符合"歌手共振峰"的产生所需要达到的发声功能控制,因而,其共鸣较之民族唱法在泛音上更加丰富。民族歌手的嗓音中也具有"歌手共振峰",但声谱的尖峰较多、声谱波纹不均匀,而且声音衰减速度明显高于美声唱法。(本文来源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于善英,池万刚[7](2006)在《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对我国越剧唱法的声音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且与美声唱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优秀越剧演员的嗓音频谱中也具有“歌手共振峰”,大多出现在2600—2800Hz频率范围内,总体频谱峰值约80dB;美声唱法主要集中在2800—3200Hz之间,总体频谱峰值约87dB。两种唱法的嗓音中存在“歌手共振峰”的优秀歌手在嗓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越剧唱法嗓音音质纯净柔美,音色明亮甜美,音量较饱满;美声唱法嗓音音质集中而结实,音色嘹亮,音量宏大富于穿透力。两种唱法的不同行当和不同声部的“歌手共振峰”频率也略有不同。(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于善英[8](2004)在《“歌手共振峰”的产生与喉功能调节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歌手共振峰”在音乐声学研究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的存在可以赋予歌唱者嗓音的明亮度和穿透力。采用丹麦B&K 2 2 60型声学测量系统和B&K 35 60C型Pulse多分析仪系统以及LightSpeed多层螺旋CT分别对一组实验对象进行“歌手共振峰”频谱分析以及喉腔静、动态观察实验 ,对“歌手共振峰”的产生与喉功能调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歌手共振峰”尤以 2 5kHz附近的第二共振峰的声响听起来更明显 ,歌声中具有2 5kHz高频泛音 ,亦即“歌手共振峰”的歌手 ,歌唱时其喉口是缩小的。(本文来源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3期)

王士谦[9](1991)在《唱声的喉位置——摘自论文《嗓声机制和歌手共振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王士谦教授,现在美国大学东方语文系和应用科学部研究。他所撰写之论文《嗓声机制和歌手共振峰——兼答松特柏格(Sundberg)》,将在“北美中国语音问题第叁届会议”宣读,该文主旨如下:“歌手共振峰实质上涉及歌唱噪声在高频带的相对能量的强弱,它与声源、声道、交互作用,以及幅射都有关。传统歌手共振峰的概念在解释中国京剧和西方女高音声谱中所遇到疑难是由于没有考虑到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1991年03期)

王士谦[10](1987)在《关于歌手共振峰概念的由来及一些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唱声学是五十多年来,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很活跃的一个主要由语言声学与音乐声学交接而生长出来的新研究分支.歌手共振峰(Singer’s Formant),曾又称歌唱共振峰(Singing Formant),是歌唱声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对歌手共振峰的研究已引起声学界、声乐界、语音学界、嗓音医学界生理学界及心理学界的一些专业工作者的广泛兴趣,这主要是由(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1987年04期)

歌手共振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语音分析软件Praat对一名男高音专业学生和一名女高音专业学生的元音/a/唱声开展直接观测、声学参数测量和统计分析,展示了该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分析准确的特点,表现了该软件在歌手共振峰测量和音乐声学其它研究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应用潜力,证明了将该软件应用于声乐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歌手共振峰论文参考文献

[1].陈婉芬.论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J].神州.2012

[2].陈彧.歌手共振峰Praat软件测量分析初探[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2

[3].李坤华.“歌手共振峰”对声乐学习的启示[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

[4].于善英.不同歌唱类型歌手共振峰特征及音色形成的机理研究[J].音乐研究.2010

[5].池万刚.剧院建筑声学设计中“歌手共振峰”问题研究[J].电声技术.2007

[6].于善英.美声与民族唱法“歌手共振峰”特性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

[7].于善英,池万刚.越剧唱法与美声唱法“歌手共振峰”的比较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

[8].于善英.“歌手共振峰”的产生与喉功能调节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

[9].王士谦.唱声的喉位置——摘自论文《嗓声机制和歌手共振峰》[J].中国音乐.1991

[10].王士谦.关于歌手共振峰概念的由来及一些讨论[J].应用声学.1987

标签:;  ;  ;  ;  

歌手共振峰论文-陈婉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