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孟州话的方言地理学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作者: 董冉
导师: 张维佳
关键词: 孟州话,方言地理学,尖团音,变韵
文献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方言地理学为主导,结合词汇扩散、历史比较法等多种理论对孟州市方言进行调查和研究。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引言。简要介绍孟州市的地理历史概况,孟州方言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材料、方法和过程。 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1.运用方言特征地图,对孟州市方言进行地理分类;2.运用地理上的共时分布分析孟州市方言的历时演变过程;3.运用语言及非语言因素解释孟州市方言地理分布和历史演变的原因,探索语言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二章,孟州市区话音系及相关问题。简要介绍孟州市区话声韵调系统,总结出市区话五个语音特点,为方言地理学调查提供依据。 第三章,从语音特点看孟州话的地理差异。选取了尖团音、Z变韵两个语音问题作为调查条目。结果发现,1.孟州市西部5个调查点存在尖音,主要是由于洛阳话的影响,而其他地区只在个别词或年纪较大的人中保留有尖音现象,这属于词汇扩散和历时音变的残留。2.孟州市全境都存在Z变韵现象,但不成系统,只存在于少数词汇中,孟州市的Z变韵应和晋语获嘉话、济源话的Z变韵系统是同源的,其衰退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造成的。 第四章,从词汇特点看孟州话的地理差异。选取了9个词作为调查条目,其中的差异分两类:一是词形差异,二是语音形式差异。针对具体词条运用不同理论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结论。首先,通过语音和词汇同言线,对孟州话进行了分区。其次,探讨了黄河以及政区设置对这一地区方言的重要影响。
论文目录:
提要
Abstract
壹 引言
一、孟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一) 地理概况
1.1 地理位置
1.2 地势地貌
(二) 历史沿革
图1-1 唐代河南省行政区划图
二、选题依据
三、孟州话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目标和意义
五、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 调查点的筛选和编号
图1-2 孟州市调查点
(二) 指导理论及研究方法
2.1 指导理论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材料
2.4 研究步骤
贰 孟州市区话音系及相关问题
一、孟州市区话音系
(一) 声母系统
(二) 韵母系统
1.基本韵母
2.儿化韵
3.Z变韵
(三) 声调
1.调值调类
2.古今调类分合
表2-1 孟州市区话声调与中古音的比较
二、市区话音系特点
叁 从语音特点看孟州话的地理差异
一、调查项目
(一) 选择依据
(二) 具体调查条目
1.尖团音问题
表3-1 尖团音调查字表
2.Z变韵问题
二、孟州市的尖团音情况
(一) 地理分布
图3-1 孟州市尖团音分布情况
表3-2 尖音字数量比较表
表3-3 上河村尖音字列表
表3-4 部分词汇中的尖音情况
(二) 社会分布
表3-5 80岁以上发音人尖音情况
表3-6 80岁以上发音人尖音韵母分类
图3-2 80岁以上发音人尖音韵母分类
表3-7 各年龄段发音人尖音字数量比较表
三、孟州市的Z变韵情况
表3-8 孟州市Z变韵情况简表
表3-9 孟州市境内没有或分布较少的Z变韵词汇表
表3-10 孟州市全境都存在的Z变韵词汇表
表3-11 孟州、获嘉、济源部分Z变韵词汇比较表
图3-3 “妹~z”地理分布情况
图3-4 “棍~z”地理分布情况
图3-5 “房~z”地理分布情况
图3-6 Z变韵数量分布图
肆 从词汇特点看孟州话的地理差异
一、调查项目
1.1 选择依据
1.2 具体调查条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词形有差异的词
2.1.1 “玉米、高梁”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图
图4-1 “玉米、高粱”各词形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1.2 “蟋蟀”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图
图4-2 “蟋蟀”各词形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1.3 “麻雀”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图
图4-3 “麻雀”各词形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1.4 “猫头鹰”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图
图4-4 “猫头鹰”各词形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1.5 “脖子”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图
图4-5 “脖子”各词形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2 语音有差异的词
2.2.1 “膝盖”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词形分类
(二) 地理分布
图4-6 “膝盖”各词形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2.2 “白天”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语音分类
(二) 地理分布
图4-7 “白天”各语音形式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2.2.3 “单~z”(床单)的方言地理特征
(一) 语音分类
(二) 地理分布
图4-8 “单~z”各语音形式的地理分布图
(三) 分析
伍 结论
图5-1 孟州市语音同言线
图5-2 孟州市词汇同言线
图5-3 孟州话分区及周边方言影响示意图
图5-4 河南省唐代政区图
图5-5 《中国语言地图集》河南省方言分区图
附录:发音人简况
参考书目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孟州方言重叠式研究[D]. 刘佳佳.河南大学2008
- [2].孟州(南庄镇)方言语音研究[D]. 史艳锋.陕西师范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基于MAPGIS的中国历史方言地理信息系统(CHDGIS)设计与实现[D]. 张义.华中科技大学2006
- [2].中山粤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 蔡燕华.暨南大学2006
- [3].镇江市区方言“n、l不分”情况调查[D]. 秦筠.华东师范大学2007
- [4].焦作城区话名词性变韵及其年龄变异[D]. 程敏敏.北京语言大学2007
- [5].意大利学生习得汉语声调的实验研究[D]. 辛亚宁.北京语言大学2007
- [6].汉语方言指示代词系统的类型研究[D]. 张洪燕.北京语言大学2006
- [7].江苏方言音韵个案研究[D]. 荀海燕.北京语言大学2006
- [8].《西儒耳目资》异读研究[D]. 郭书林.北京语言大学2006
- [9].泗水方言语音研究[D]. 王衍军.山东师范大学2001
- [10].徐州市区方言研究[D]. 周梅.苏州大学2003